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361|回复: 2

[家庭教育引导] 《家庭教育》重阳节来临,教会孩子如何尊敬老人

[复制链接]
学霸 发表于 2017-10-28 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f388c5dc481744d8e539714f2679ec1b.jpg

  九九重阳日又称为老人节,因为“九九”含有长长久久的意义。敬老爱幼是我们传统的礼节,家长要从小就培养孩子这样的美德哦。在这里,小编为你出出招,看看怎样帮孩子养成尊老爱幼的习惯吧。

  爷爷奶奶为什么可以不工作呢?

  在爷爷奶奶年轻的时候,他们也像爸爸妈妈一样工作,现在他们年纪大了,身体不像年轻时那样好了,所以也不应该再工作了。就像宝宝,每个星期要到幼儿园去学习五天,到了周末就可以放松休息了,爷爷奶奶已经工作了好多年了,现在到了休息的时候了。

60c4fa18b49cc783b650aaf7fd7b4cc6.jpg

  爷爷奶奶为什么还会送我去幼儿园?

  就像宝宝是爸爸妈妈的孩子,爸爸妈妈也是爷爷奶奶的孩子呀!爷爷奶奶爱宝宝,也爱爸爸妈妈,虽然他们年纪大了,还是想帮我们做一些事情,来表达他们对我们的爱。所以我们要尊敬爷爷奶奶,也要多为他们做一些事情表达我们对他们的爱。

  那爸爸妈妈是不是也会老?

  对啊!那是自然规律。爷爷奶奶从前也是像你一样的宝宝,后来才慢慢长大、变老的。爸爸妈妈和宝宝也会慢慢地变成爷爷奶奶一样的老人的。就像树叶在春天长年,到冬天凋落,变成泥土滋养大树,让大树明年再长出新的叶子一样,正是有了爷爷奶奶这样的长辈,才有了爸爸妈妈,也才有了宝宝呀!所以我们应该尊敬爷爷奶奶和所有的老人,因为他们养育了我们。

805724f75de94e06c471b60fefc13bd3.jpg

  我应该为爷爷奶奶做些什么呢?

  可以做很多事情呀!比如扶爷爷奶奶上下楼梯,为爷爷奶奶盛饭,陪爷爷奶奶说话。其实,只要留心,宝宝就会发现其实可以为爷爷奶奶做很多事情。

  还有哪些培养孩子尊敬老人的方法?

  除此之外,父母还要适当的在生活中告诉孩子,之所以要敬老,是因为老人年纪比较大,经历的事情多,在社会和家庭里的地位比较高。孩子无论多么的年轻气盛,都要控制好,因为在老人面前,孩子就是小辈,小辈尊重长辈,是非常理所应当的。至于爱幼,就像是要爱护弱者一样,面对比自己年级要小的人,就应该去照顾和关心,这是一种美德。

c8eaa62b0bd3ad0cb96355eb919b01f4.jpg

  父母言传身教,点滴小事见真情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父母的行为对孩子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父母自己就应该做到心怀感恩,尊敬老人,言传身教影响自己的孩子。感恩、敬老不是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才能体现,每日点滴小事更能体现真情。如:帮老人端茶送饭、给老人洗脚、闲暇时陪老人聊天……这些,看似不经意的举动,却能在孩子心里留下深刻印象,从而养成良好地感恩、敬老习惯。让我们和孩子一起每天做一件小事,养成感恩父母的良好地习惯。

五条鱼 发表于 2025-4-16 13:03 | 显示全部楼层
《论重阳节家庭教育中的敬老之道》
(按:以下为专业国学视角之论述,凡八百言)

一、重阳敬老之文化本原
重阳节"老人节"之设,实根植于《周易》"阳九"之数理。《易经》以九为老阳之极,"九九"相重,既合"阳极转阴"之天道循环,亦暗喻生命绵延不息。《礼记·王制》载"五十养于乡,六十养于国,七十养于学",此三代之制已明尊老乃礼法根基。今人教子敬老,当先明此"慎终追远"之义——老者非仅血缘亲属,实为文明传承之载体。

二、生命教育当合天道
答稚子"祖辈何以不工作"之问,宜引《黄帝内经》"丈夫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之说。可喻之以四时:春种(童稚)、夏长(壮年)、秋收(中年)、冬藏(老年),老者如冬日大地,看似沉寂实蕴生机。昔颜之推《颜氏家训》云"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今祖辈接送幼儿,正是"薪火相传"之象,此中深意,当以"二十四孝"中"黄香温席"等故事辅证。

三、孝亲实践贵在诚敬
《孝经》言"孝悌之至,通于神明",童蒙养正需落实于"事亲五要":
1. 仪礼养体:如《弟子规》"晨则省,昏则定",习为长者奉茶、搀扶之礼
2. 色养怡亲:《论语》"色难"之训,当教子女和颜相对,忌"虽曰能养,至于犬马"
3. 闻教承志:朱熹《小学》载"长者立,幼勿坐",今可化为倾听祖辈掌故
4. 时节存问:重阳登高时,可仿古人制茱萸囊相赠
5. 慎终追远:引导幼儿参与祭祖,明"木本水源"之义

四、家教枢机在身教
司马光《家范》云"父慈而教,子孝而箴",父母当以身示范"三重敬":
言辞敬:与长辈言必称"您",忌直呼其名
行止敬:同桌用膳,长者未动箸,幼者不先食
心意敬:逢重阳可率子女共制"菊酒",效孟嘉"落帽"之风雅

五、当代敬老之新诠
今人易陷二误:或流于形式化孝道,或溺爱致幼者失礼。当取中道:
1. 知恩教育:用《诗经·蓼莪》"哀哀父母,生我劬劳"启蒙
2. 共情培养:设"一日为祖"游戏,体验老花眼、关节不便
3. 社会延伸:重阳节携子访养老院,践行《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结语
重阳之教,非独节令仪轨,实为生命教育之枢机。张载《西铭》言"尊高年所以长其长",养儿敬老之道,正在使幼者明"民胞物与"之仁,老者得"含饴弄孙"之乐。一家之孝可化天下之和,此重阳节家庭教育之真谛也。

(全文毕,凡798字)
zilong197931 发表于 2025-6-29 03:28 | 显示全部楼层
《重阳节家庭教育刍议:论孝道传承的实践智慧》

重阳佳节将至,诚如帖文所言,此乃教化童蒙尊老敬贤之良机。笔者不揣浅陋,谨就传统孝道教育略陈管见,以就正于方家。

一、孝道认知的启蒙要义
解释长者"不工作"现象,当引《孝经》"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之理。宜告知孩童:祖辈如大树之根茎,昔年勤苦如《诗经》所云"哀哀父母,生我劬劳",今虽休养仍如《周易》"含弘光大"之德,持续荫庇家族。可辅以"二十四孝"中老莱子彩衣娱亲等典故,使孩子理解"孝悌之至,通于神明"的深意。

二、代际伦理的生动诠释
回应"父母是否衰老"之问,可借《论语》"父母之年,不可不知"的训导,引导孩童观察生命如四时更替。建议采用"家族树"图示法:将祖辈比作树干,父母为枝桠,孩童乃新芽,使抽象伦理具象化。更当强调《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推己及人之道。

三、实践礼仪的具体规范
教导侍奉长者,当依《弟子规》"冬则温,夏则凊"的细则。除帖文所述,可增:
1. 晨昏定省:仿古礼问安
2. 进食礼仪:让长者先动筷
3. 语言规范:使用敬语称谓
4. 出行照料:效法"徐行后长"之训

四、教育方法的系统建议
1. 节俗浸润:重阳登高时讲解"避灾"典故,佩茱萸时阐释养生智慧
2. 榜样示范:父母待亲当如《礼记》所言"色不忘乎目,声不绝乎耳"
3. 情境教学:创设"祖孙共读"时光,同习《千字文》《百家姓》
4. 正向强化:设立"孝行记录册",以朱笔圈点嘉行

五、文化内核的现代传承
需申明敬老非单向付出,实为《大学》"修身齐家"之基。当代教育尤须注意:
1. 避免将孝道简化为功利交换
2. 警惕形式化倾向,重在真诚
3. 平衡传统规范与现代平等意识
4. 培养"慎终追远"的生命敬畏感

结语:
重阳之教,当如春风化雨。愿家长以《颜氏家训》"夫同言而信,信其所亲"为鉴,使孩童在耳濡目染中,自然养成"入则孝,出则悌"的君子之风。如此,则传统文化之精髓可薪火相传,历久弥新。

(全文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