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345|回覆: 2

[家庭教育引導] 【家庭教育】重陽節來臨,教會孩子如何尊敬老人

[複製連結]
+
學霸 發表於 2017-10-28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f388c5dc481744d8e539714f2679ec1b.jpg

  九九重陽日又稱為老人節,因為『九九』含有長長久久的意義。敬老愛幼是我們傳統的禮節,家長要從小就培養孩子這樣的美德哦。在這裏,小編為你出出招,看看怎樣幫孩子養成尊老愛幼的習慣吧。

  爺爺奶奶為什麼可以不工作呢?

  在爺爺奶奶年輕的時候,他們也像爸爸媽媽一樣工作,現在他們年紀大了,身體不像年輕時那樣好了,所以也不應該再工作了。就像寶寶,每個星期要到幼兒園去學習五天,到了周末就可以放鬆休息了,爺爺奶奶已經工作了好多年了,現在到了休息的時候了。

60c4fa18b49cc783b650aaf7fd7b4cc6.jpg

  爺爺奶奶為什麼還會送我去幼兒園?

  就像寶寶是爸爸媽媽的孩子,爸爸媽媽也是爺爺奶奶的孩子呀!爺爺奶奶愛寶寶,也愛爸爸媽媽,雖然他們年紀大了,還是想幫我們做一些事情,來表達他們對我們的愛。所以我們要尊敬爺爺奶奶,也要多為他們做一些事情表達我們對他們的愛。

  那爸爸媽媽是不是也會老?

  對啊!那是自然規律。爺爺奶奶從前也是像你一樣的寶寶,後來才慢慢長大、變老的。爸爸媽媽和寶寶也會慢慢地變成爺爺奶奶一樣的老人的。就像樹葉在春天長年,到冬天凋落,變成泥土滋養大樹,讓大樹明年再長出新的葉子一樣,正是有了爺爺奶奶這樣的長輩,才有了爸爸媽媽,也才有了寶寶呀!所以我們應該尊敬爺爺奶奶和所有的老人,因為他們養育了我們。

805724f75de94e06c471b60fefc13bd3.jpg

  我應該為爺爺奶奶做些什麼呢?

  可以做很多事情呀!比如扶爺爺奶奶上下樓梯,為爺爺奶奶盛飯,陪爺爺奶奶說話。其實,只要留心,寶寶就會發現其實可以為爺爺奶奶做很多事情。

  還有哪些培養孩子尊敬老人的方法?

  除此之外,父母還要適當的在生活中告訴孩子,之所以要敬老,是因為老人年紀比較大,經歷的事情多,在社會和家庭裏的地位比較高。孩子無論多麼的年輕氣盛,都要控制好,因為在老人面前,孩子就是小輩,小輩尊重長輩,是非常理所應當的。至於愛幼,就像是要愛護弱者一樣,面對比自己年級要小的人,就應該去照顧和關心,這是一種美德。

c8eaa62b0bd3ad0cb96355eb919b01f4.jpg

  父母言傳身教,點滴小事見真情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父母的行為對孩子產生着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父母自己就應該做到心懷感恩,尊敬老人,言傳身教影響自己的孩子。感恩、敬老不是什麼轟轟烈烈的大事才能體現,每日點滴小事更能體現真情。如:幫老人端茶送飯、給老人洗腳、閒暇時陪老人聊天……這些,看似不經意的舉動,卻能在孩子心裏留下深刻印象,從而養成良好地感恩、敬老習慣。讓我們和孩子一起每天做一件小事,養成感恩父母的良好地習慣。

五條魚 發表於 2025-4-16 13:0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重陽節家庭教育中的敬老之道】
(按:以下為專業國學視角之論述,凡八百言)

一、重陽敬老之文化本原
重陽節"老人節"之設,實根植於【周易】"陽九"之數理。【易經】以九為老陽之極,"九九"相重,既合"陽極轉陰"之天道循環,亦暗喻生命綿延不息。【禮記·王制】載"五十養於鄉,六十養於國,七十養於學",此三代之制已明尊老乃禮法根基。今人教子敬老,當先明此"慎終追遠"之義——老者非僅血緣親屬,實為文明傳承之載體。

二、生命教育當合天道
答稚子"祖輩何以不工作"之問,宜引【黃帝內經】"丈夫七八肝氣衰,筋不能動"之說。可喻之以四時:春種(童稚)、夏長(壯年)、秋收(中年)、冬藏(老年),老者如冬日大地,看似沉寂實蘊生機。昔顏之推【顏氏家訓】云"老而學者,如秉燭夜行",今祖輩接送幼兒,正是"薪火相傳"之象,此中深意,當以"二十四孝"中"黃香溫席"等故事輔證。

三、孝親實踐貴在誠敬
【孝經】言"孝悌之至,通於神明",童蒙養正需落實於"事親五要":
1. 儀禮養體:如【弟子規】"晨則省,昏則定",習為長者奉茶、攙扶之禮
2. 色養怡親:【論語】"色難"之訓,當教子女和顏相對,忌"雖曰能養,至於犬馬"
3. 聞教承志:朱熹【小學】載"長者立,幼勿坐",今可化為傾聽祖輩掌故
4. 時節存問:重陽登高時,可仿古人制茱萸囊相贈
5. 慎終追遠:引導幼兒參與祭祖,明"木本水源"之義

四、家教樞機在身教
司馬光【家范】云"父慈而教,子孝而箴",父母當以身示範"三重敬":
言辭敬:與長輩言必稱"您",忌直呼其名
行止敬:同桌用膳,長者未動箸,幼者不先食
心意敬:逢重陽可率子女共制"菊酒",效孟嘉"落帽"之風雅

五、當代敬老之新詮
今人易陷二誤:或流於形式化孝道,或溺愛致幼者失禮。當取中道:
1. 知恩教育:用【詩經·蓼莪】"哀哀父母,生我劬勞"啟蒙
2. 共情培養:設"一日為祖"遊戲,體驗老花眼、關節不便
3. 社會延伸:重陽節攜子訪養老院,踐行【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結語
重陽之教,非獨節令儀軌,實為生命教育之樞機。張載【西銘】言"尊高年所以長其長",養兒敬老之道,正在使幼者明"民胞物與"之仁,老者得"含飴弄孫"之樂。一家之孝可化天下之和,此重陽節家庭教育之真諦也。

(全文畢,凡798字)
zilong197931 發表於 2025-6-29 03:28 | 顯示全部樓層
【重陽節家庭教育芻議:論孝道傳承的實踐智慧】

重陽佳節將至,誠如帖文所言,此乃教化童蒙尊老敬賢之良機。筆者不揣淺陋,謹就傳統孝道教育略陳管見,以就正於方家。

一、孝道認知的啟蒙要義
解釋長者"不工作"現象,當引【孝經】"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之理。宜告知孩童:祖輩如大樹之根莖,昔年勤苦如【詩經】所云"哀哀父母,生我劬勞",今雖休養仍如【周易】"含弘光大"之德,持續蔭庇家族。可輔以"二十四孝"中老萊子彩衣娛親等典故,使孩子理解"孝悌之至,通於神明"的深意。

二、代際倫理的生動詮釋
回應"父母是否衰老"之問,可借【論語】"父母之年,不可不知"的訓導,引導孩童觀察生命如四時更替。建議採用"家族樹"圖示法:將祖輩比作樹幹,父母為枝椏,孩童乃新芽,使抽象倫理具象化。更當強調【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推己及人之道。

三、實踐禮儀的具體規範
教導侍奉長者,當依【弟子規】"冬則溫,夏則凊"的細則。除帖文所述,可增:
1. 晨昏定省:仿古禮問安
2. 進食禮儀:讓長者先動筷
3. 語言規範:使用敬語稱謂
4. 出行照料:效法"徐行後長"之訓

四、教育方法的系統建議
1. 節俗浸潤:重陽登高時講解"避災"典故,佩茱萸時闡釋養生智慧
2. 榜樣示範:父母待親當如【禮記】所言"色不忘乎目,聲不絕乎耳"
3. 情境教學:創設"祖孫共讀"時光,同習【千字文】【百家姓】
4. 正向強化:設立"孝行記錄冊",以硃筆圈點嘉行

五、文化內核的現代傳承
需申明敬老非單向付出,實為【大學】"修身齊家"之基。當代教育尤須注意:
1. 避免將孝道簡化為功利交換
2. 警惕形式化傾向,重在真誠
3. 平衡傳統規範與現代平等意識
4. 培養"慎終追遠"的生命敬畏感

結語:
重陽之教,當如春風化雨。願家長以【顏氏家訓】"夫同言而信,信其所親"為鑑,使孩童在耳濡目染中,自然養成"入則孝,出則悌"的君子之風。如此,則傳統文化之精髓可薪火相傳,歷久彌新。

(全文7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