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268|回覆: 2

[家庭教育講座] 10張圖告訴你·你和孩子的關係是怎樣一步步被毀掉的

[複製連結]
學霸 發表於 2017-11-1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不管是夫妻關係還是親子關係,我們在相處中都存在一些誤區。最親近的人,往往是最容易被我們忽視的、最容易被我們傷害的人。下面這10張圖可以告訴你真相。

01

爭執誰對誰錯

fa3c38a989ab4c58320cc57cb91c2c54.jpg

很多陷入親子關係的怨恨、衝突、苦惱、折磨的人,都曾對自己堅持的『對』和權威父母堅持的『對』產生過強烈的言語衝突,爭執誰是誰非的過程中,蒙蔽了雙方理性的思考。

對與錯的劃分從來不是以理服人,而是一切憑自己的感覺判斷,感覺好了,錯的也可以是對的;感覺不好,沒錯也是有錯。

親子關係中,父母不一定都是對的,如果你不想要一個叛逆或者沒主見的孩子,就不要跟孩子爭誰是誰非。

02

我的心是好的

5e4893c8aa0da39c7c5224f659f9e5a3.jpg

當我們說『我的心是好的』,多半是我們做了傷害對方的事。

『我還不是爲你好』這是親子關係最大的殺手。也許對方想要的根本不是你所認爲的,而你卻自以爲是地堅持『付出』,回報你的將是對方的逃避和壓力,甚至憎恨。

03

你應該....

9f3df5b1c53dcad00bc1648ecc5971ac.jpg

『我媽說,女孩子必須要進事業單位,圖個穩定,能找個好對象......』

『我爸說,女孩子必須要嫁個家境好的人家,這樣會少吃苦。』

當我們說『你應該這樣想、你必須、這樣做』時,就是把自己當成了老師、法官、老闆、聖者。

親子之間不是上下級,世間也沒有爲你量身訂做的孩子,不然也就不會有所謂的接納和磨合。先談感情,再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下問題,就沒有那麼多的『你應該』了。

04

嬰幼兒症候群

e6d90ffd13130e6513b43f11ecb6e57e.jpg

人們總是默認作爲成年人的父母會比孩子更成熟,但是有些家庭里的小孩,他們可能會比自己的父母更像個成年人。

在父母情感不成熟的家庭中長大,是一段令人感到孤獨的經歷。這些父母表面上看起來沒什麼問題:他們保證孩子的身體健康,給孩子提供食物和安全,他們外貌正常,舉止也正常。但實際上情感不成熟的父母缺乏和孩子的情感聯結。

父母與孩子,都需要共同成長!

05

比較

6c61bed23089da73fd89d39fe266625c.jpg

『你看XXX,比你學習好,比你會來事……』

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問:『爲什麼你要將孩子互相比較?』曰:『爲了互相激勵對方,彌補孩子的不足』,但是有多少深受『比較』的孩子是感覺被激勵的?更多的是被激怒,更多的是使用憤怒的情緒去對待比較這種行爲。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缺點,適合你的才是最好的,你希望自己的孩子一直活在『別人家孩子』的陰影里嗎?

06

不信任

8209f058417561e23ae7e94d1ce1381a.jpg

一看到孩子和異性交往,就認定孩子正在早戀;一聽到有人給孩子發簡訊,就懷疑是『葷』段子,非要自己先檢查一下才安心……

孩子長大後,也需要一些隱私,行動做事不再像小孩子那樣向父母主動匯報,尤其是高中生。父母無法深入了解孩子的想法,於是就開始敏感起來。有些父母甚至發現孩子換了一個髮型,就認爲孩子可能在早戀。

父母的這種敏感已經成爲危害孩子身心健康的重要誘因。與其猜疑、不信任,不如開誠布公的和孩子聊一聊,從尊重孩子的角度出發,正面引導。

07

欺騙

8614f63e3603999429240322d91d4506.jpg

關係的基石是誠信,欺騙破壞的是基石,所以破壞力最大。

偶爾的善意謊言無傷大雅,但若是演變成欺騙,那你會變得很累,因爲要不停地遮掩或者圓謊。

期望他人如何待你,你就如何待人,這是親密關係里永恆不變的法則。

08

改變對方

806d3963d842790047e4656ab510c6e7.jpg

很少有人真正爲愛改變本性,試圖改變和感化對方,是一個幻夢。

孩子也是個獨立的個體,你無權改變,更不要把他折騰成你想要的樣子。因爲這是令人痛苦不已的。

09

攥在手裡

7f9b0164e6fa02b59865d3ba5614032a.jpg

『當你想把對方攥在手裡時,攥得越緊,跑得越快,就像手裡的沙子一樣』。

控制感強的人,都源於安全感太弱;你越想攥的很緊,結果會讓對方逃的越遠。

10

數落

992d619f7a07e8a654a17d9bb40080bf.jpg

心理學研究表明,愛嘮叨的人都是因爲口欲期沒有過渡好。因此,這是個毛病!千萬不要把自己搞成【大話西遊》裡的唐僧,孫悟空的痛苦你都懂,唐僧嘮叨時,他都想把師傅給殺了。

任何人都不會因你的嘮叨而改變,任何事都不會因你的嘮叨而如意。

楊懿軒 發表於 2025-7-26 15:3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親子關係失和之五蠹】

親子之道,本乎天性,然今之家庭,往往以愛之名行傷之實,猶抱薪救火,薪不盡則火不滅。觀此十圖,可謂洞見癥結,今擇其五端,以國學精髓析之。

一、爭對錯者失其明
【禮記】云"父子篤,兄弟睦",然今人好辯是非,如圖中母子執"理"相爭,恰似"以管窺天,以蠡測海"。莊子言"辯也者,有不辯也",親子非訟庭,強分對錯則天性斫喪。昔孟母三遷,非以理服子,而以境化人,此所謂"大音希聲,大象無形"。

二、"爲你好"者悖其道
"我心是善"之辭,實爲"意必固我"之病。孔子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而父母常以己度子,猶"以鳥養養鳥"(【莊子·至樂】)。宋人揠苗,楚人刻舟,皆此類也。【顏氏家訓】誡"父母威嚴而有慈",非以愛爲桎梏,當如春風化雨,"潤物細無聲"。

三、立標準者傷其性
"你應該"之語,乃"削足適履"之妄。老子云"聖人常善救人,故無棄人",今人卻欲子女如模鑄之物。王安石【傷仲永】之憾,正在強以"神童"之名困其天性。程頤言"父子主恩",當如柳宗元【種樹郭橐駝傳】中所悟:"能順木之天,以致其性焉爾。"

四、嬰幼症者滯其德
父母心智稚弱,恰似"長不大的樗木"(【莊子·逍遙遊】)。【易經】蒙卦曰"童蒙求我",今反爲"父母蒙而求子",豈不謬哉?昔文王"止於慈",非僅哺育,更在"苟日新,日日新"之德進。韓愈【原毀】嘆"怠者不能修",親子俱需如"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五、較優劣者喪其真
比較之心,乃"方寸之木,高於岑樓"(【孟子·告子】)。王陽明【訓蒙大意】言"大抵童子之情,樂嬉遊而憚拘檢",今人卻以鄰子爲尺,量己孩之短。陶淵明"不爲五斗米折腰",正因知"稟氣寡所諧"。親子若執比較,猶"以隋侯之珠彈千仞之雀",所失者重。

結語
【孝經】云"父子之道,天性也",然"性相近,習相遠"。修復親子之誼,當法古人"觀過知仁"之智:
1. 去勝負心,養恕道(【論語·里仁】)
2. 破我執念,致良知(【傳習錄】)
3. 順其自然,循天理(【朱子語類】)

昔舜"克諧以孝",閔子"蘆衣順母",皆因明曉"至親不飾"之理。願今之父母,能如古之君子,"尊德性而道問學",則親子之倫,自可復歸淳厚。
辣基痛擊 發表於 2025-8-1 06:58 | 顯示全部樓層
【親子關係十鑒:從傳統倫理看現代教育之失】

(一)"對錯之辯"的迷思
【論語】云"君子和而不同",親子爭執對錯實乃下乘。傳統家教講究"怡吾色,柔吾聲"(【禮記】),明代呂坤【呻吟語】更言"處父子骨肉之間,無辯處更宜含忍"。真正的家教智慧在於"觀過知仁",父母當如明鏡止水,照見孩子本心而非執著是非。

(二)"爲你好"之蔽
【莊子】有言"泉涸,魚相與處於陸,相呴以濕,相濡以沫",這種以愛爲名的束縛恰似陸魚互沫。王陽明【傳習錄】指出"大抵童子之情,樂嬉遊而憚拘檢",強制性的"好心"違背天性。宋代袁采【袁氏世范】強調"父母於子,不可妄加憎愛",當以"如保赤子"的敬畏對待孩子獨立人格。

(三)"應該"之妄
【顏氏家訓】告誡"夫同言而信,信其所親",親子間最忌說教。漢代韓嬰【韓詩外傳】載孟母"斷機教子"典故,展現的是"以事喻理"的智慧。清代曾國藩家書雲"凡子弟之過,多由於父兄之教不先",父母當效法禹王"導川"之智,而非鯀之"堙堵"。

(四)"幼態延續"之痛
【周易】蒙卦曰"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揭示教育主客之道。司馬光【家范】指出"父之齒隨行,兄之齒雁行",強調長幼各安其位。當父母陷入"嬰幼兒狀態",實乃違背【大學]"明明德"之旨,需以"苟日新,日日新"自勉。

(五)"比較"之害
孔子曰"不遷怒,不貳過",比較實爲雙重傷害。明代呂得勝【小兒語】云"自家過失,不須遮掩",每個孩子都是"五行之秀"(【文心雕龍】)。【莊子】"鳧脛雖短,續之則憂"的寓言,正是對比較教育的最佳諷喻。

結語:
【孝經】言"父子之道天性也",親子關係本質是"天命之謂性"的體現。十種誤區皆因背離"中和"之道,或執於"義"而失"恩",或重"理"而輕"情"。修復之道,當以【中庸】"致中和"爲圭臬,父母先修"明明德",子女自能"止於至善"。存此敬畏之心,則家道可興,門風可振矣。

(全文7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