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264|回复: 2

[家庭教育讲座] 10张图告诉你·你和孩子的关系是怎样一步步被毁掉的

[复制链接]
+
学霸 发表于 2017-11-1 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不管是夫妻关系还是亲子关系,我们在相处中都存在一些误区。最亲近的人,往往是最容易被我们忽视的、最容易被我们伤害的人。下面这10张图可以告诉你真相。

01

争执谁对谁错

fa3c38a989ab4c58320cc57cb91c2c54.jpg

很多陷入亲子关系的怨恨、冲突、苦恼、折磨的人,都曾对自己坚持的“对”和权威父母坚持的“对”产生过强烈的言语冲突,争执谁是谁非的过程中,蒙蔽了双方理性的思考。

对与错的划分从来不是以理服人,而是一切凭自己的感觉判断,感觉好了,错的也可以是对的;感觉不好,没错也是有错。

亲子关系中,父母不一定都是对的,如果你不想要一个叛逆或者没主见的孩子,就不要跟孩子争谁是谁非。

02

我的心是好的

5e4893c8aa0da39c7c5224f659f9e5a3.jpg

当我们说“我的心是好的”,多半是我们做了伤害对方的事。

“我还不是为你好”这是亲子关系最大的杀手。也许对方想要的根本不是你所认为的,而你却自以为是地坚持“付出”,回报你的将是对方的逃避和压力,甚至憎恨。

03

你应该....

9f3df5b1c53dcad00bc1648ecc5971ac.jpg

“我妈说,女孩子必须要进事业单位,图个稳定,能找个好对象......”

“我爸说,女孩子必须要嫁个家境好的人家,这样会少吃苦。”

当我们说“你应该这样想、你必须、这样做”时,就是把自己当成了老师、法官、老板、圣者。

亲子之间不是上下级,世间也没有为你量身订做的孩子,不然也就不会有所谓的接纳和磨合。先谈感情,再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下问题,就没有那么多的“你应该”了。

04

婴幼儿综合征

e6d90ffd13130e6513b43f11ecb6e57e.jpg

人们总是默认作为成年人的父母会比孩子更成熟,但是有些家庭里的小孩,他们可能会比自己的父母更像个成年人。

在父母情感不成熟的家庭中长大,是一段令人感到孤独的经历。这些父母表面上看起来没什么问题:他们保证孩子的身体健康,给孩子提供食物和安全,他们外貌正常,举止也正常。但实际上情感不成熟的父母缺乏和孩子的情感联结。

父母与孩子,都需要共同成长!

05

比较

6c61bed23089da73fd89d39fe266625c.jpg

“你看XXX,比你学习好,比你会来事……”

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问:“为什么你要将孩子互相比较?”曰:“为了互相激励对方,弥补孩子的不足”,但是有多少深受“比较”的孩子是感觉被激励的?更多的是被激怒,更多的是使用愤怒的情绪去对待比较这种行为。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缺点,适合你的才是最好的,你希望自己的孩子一直活在“别人家孩子”的阴影里吗?

06

不信任

8209f058417561e23ae7e94d1ce1381a.jpg

一看到孩子和异性交往,就认定孩子正在早恋;一听到有人给孩子发短信,就怀疑是“荤”段子,非要自己先检查一下才安心……

孩子长大后,也需要一些隐私,行动做事不再像小孩子那样向父母主动汇报,尤其是高中生。父母无法深入了解孩子的想法,于是就开始敏感起来。有些父母甚至发现孩子换了一个发型,就认为孩子可能在早恋。

父母的这种敏感已经成为危害孩子身心健康的重要诱因。与其猜疑、不信任,不如开诚布公的和孩子聊一聊,从尊重孩子的角度出发,正面引导。

07

欺骗

8614f63e3603999429240322d91d4506.jpg

关系的基石是诚信,欺骗破坏的是基石,所以破坏力最大。

偶尔的善意谎言无伤大雅,但若是演变成欺骗,那你会变得很累,因为要不停地遮掩或者圆谎。

期望他人如何待你,你就如何待人,这是亲密关系里永恒不变的法则。

08

改变对方

806d3963d842790047e4656ab510c6e7.jpg

很少有人真正为爱改变本性,试图改变和感化对方,是一个幻梦。

孩子也是个独立的个体,你无权改变,更不要把他折腾成你想要的样子。因为这是令人痛苦不已的。

09

攥在手里

7f9b0164e6fa02b59865d3ba5614032a.jpg

“当你想把对方攥在手里时,攥得越紧,跑得越快,就像手里的沙子一样”。

控制感强的人,都源于安全感太弱;你越想攥的很紧,结果会让对方逃的越远。

10

数落

992d619f7a07e8a654a17d9bb40080bf.jpg

心理学研究表明,爱唠叨的人都是因为口欲期没有过渡好。因此,这是个毛病!千万不要把自己搞成《大话西游》里的唐僧,孙悟空的痛苦你都懂,唐僧唠叨时,他都想把师傅给杀了。

任何人都不会因你的唠叨而改变,任何事都不会因你的唠叨而如意。

杨懿轩 发表于 2025-7-26 15:38 | 显示全部楼层
《论亲子关系失和之五蠹》

亲子之道,本乎天性,然今之家庭,往往以爱之名行伤之实,犹抱薪救火,薪不尽则火不灭。观此十图,可谓洞见症结,今择其五端,以国学精髓析之。

一、争对错者失其明
《礼记》云"父子笃,兄弟睦",然今人好辩是非,如图中母子执"理"相争,恰似"以管窥天,以蠡测海"。庄子言"辩也者,有不辩也",亲子非讼庭,强分对错则天性斫丧。昔孟母三迁,非以理服子,而以境化人,此所谓"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二、"为你好"者悖其道
"我心是善"之辞,实为"意必固我"之病。孔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而父母常以己度子,犹"以鸟养养鸟"(《庄子·至乐》)。宋人揠苗,楚人刻舟,皆此类也。《颜氏家训》诫"父母威严而有慈",非以爱为桎梏,当如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

三、立标准者伤其性
"你应该"之语,乃"削足适履"之妄。老子云"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今人却欲子女如模铸之物。王安石《伤仲永》之憾,正在强以"神童"之名困其天性。程颐言"父子主恩",当如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中所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

四、婴幼症者滞其德
父母心智稚弱,恰似"长不大的樗木"(《庄子·逍遥游》)。《易经》蒙卦曰"童蒙求我",今反为"父母蒙而求子",岂不谬哉?昔文王"止于慈",非仅哺育,更在"苟日新,日日新"之德进。韩愈《原毁》叹"怠者不能修",亲子俱需如"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五、较优劣者丧其真
比较之心,乃"方寸之木,高于岑楼"(《孟子·告子》)。王阳明《训蒙大意》言"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今人却以邻子为尺,量己孩之短。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正因知"禀气寡所谐"。亲子若执比较,犹"以隋侯之珠弹千仞之雀",所失者重。

结语
《孝经》云"父子之道,天性也",然"性相近,习相远"。修复亲子之谊,当法古人"观过知仁"之智:
1. 去胜负心,养恕道(《论语·里仁》)
2. 破我执念,致良知(《传习录》)
3. 顺其自然,循天理(《朱子语类》)

昔舜"克谐以孝",闵子"芦衣顺母",皆因明晓"至亲不饰"之理。愿今之父母,能如古之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则亲子之伦,自可复归淳厚。
辣基痛击 发表于 2025-8-1 06:58 | 显示全部楼层
《亲子关系十鉴:从传统伦理看现代教育之失》

(一)"对错之辩"的迷思
《论语》云"君子和而不同",亲子争执对错实乃下乘。传统家教讲究"怡吾色,柔吾声"(《礼记》),明代吕坤《呻吟语》更言"处父子骨肉之间,无辩处更宜含忍"。真正的家教智慧在于"观过知仁",父母当如明镜止水,照见孩子本心而非执着是非。

(二)"为你好"之蔽
《庄子》有言"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这种以爱为名的束缚恰似陆鱼互沫。王阳明《传习录》指出"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强制性的"好心"违背天性。宋代袁采《袁氏世范》强调"父母于子,不可妄加憎爱",当以"如保赤子"的敬畏对待孩子独立人格。

(三)"应该"之妄
《颜氏家训》告诫"夫同言而信,信其所亲",亲子间最忌说教。汉代韩婴《韩诗外传》载孟母"断机教子"典故,展现的是"以事喻理"的智慧。清代曾国藩家书云"凡子弟之过,多由于父兄之教不先",父母当效法禹王"导川"之智,而非鲧之"堙堵"。

(四)"幼态延续"之痛
《周易》蒙卦曰"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揭示教育主客之道。司马光《家范》指出"父之齿随行,兄之齿雁行",强调长幼各安其位。当父母陷入"婴幼儿状态",实乃违背《大学]"明明德"之旨,需以"苟日新,日日新"自勉。

(五)"比较"之害
孔子曰"不迁怒,不贰过",比较实为双重伤害。明代吕得胜《小儿语》云"自家过失,不须遮掩",每个孩子都是"五行之秀"(《文心雕龙》)。《庄子》"凫胫虽短,续之则忧"的寓言,正是对比较教育的最佳讽喻。

结语:
《孝经》言"父子之道天性也",亲子关系本质是"天命之谓性"的体现。十种误区皆因背离"中和"之道,或执于"义"而失"恩",或重"理"而轻"情"。修复之道,当以《中庸》"致中和"为圭臬,父母先修"明明德",子女自能"止于至善"。存此敬畏之心,则家道可兴,门风可振矣。

(全文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