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944|回复: 1

[家庭教育讲座] 一位妈妈给儿子定的15条手机使用家规,值得学习

[复制链接]
学霸 发表于 2017-11-1 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ABC微课堂

随着手机的普及,孩子拥有自己第一部手机的时间也越来越提前。有些家长在给不给孩子买手机方面犹豫不决,害怕孩子过度使用变得失控,反而引发亲子矛盾。

看看下面这位美国家长有什么妙招?

亲爱的格雷戈里:

现在你已经骄傲地拥有一部手机了。太棒了!你是一个优秀的、有责任心的13岁男孩,理应得到这份礼物。不过在接受这份礼物的同时,你还得遵守一些规章制度。

请把下面的使用合约从头至尾读一遍。我希望你能明白,我的职责是把你培养成一个全面发展、身心健康、对社会有益的年轻人,从而能够适应新技术且不被其左右。

如果你没能遵守下列约定,我将终止你对这部手机的所有权。

第一点

这是我的手机,我付钱买的。我现在把它借给你用了,我是不是很伟大?

第二点

手机密码必须要让我知道。

第三点

如果电话铃声响了,就一定要接听,因为这是一部电话。接起电话要说“你好”,要有礼貌。永远不要因为来电显示是“妈妈”或者“爸爸”,就故意不接。永远不要这样做。

第四点

周一至周五晚上7:30、周末晚上9:00,准时把手机交给我或你爸。我们会把手机关机,到第二天早上7:30再开机。

第五点

手机不能带到学校。你要学会与那些你用短信联系的人面对面地聊聊天,因为这是一种生活技能。如果遇到只上半天课、外出参观学习以及有课外活动等情况,可另行考虑。

第六点

如果手机掉进厕所、摔到地上或是不翼而飞,你得承担更换零件的费用或负责维修。你可以做家务、存零花钱或者把一部分生日礼金存起来。这样的事难免发生,你应当做好准备。

第七点

不要利用这个高科技产品说谎、愚弄或者欺骗他人。不要在电话里说一些伤害他人的话。要做一个良友,或者干脆远离争端。

第八点

远离色情内容。用手机上网时,只能搜索和浏览那些可以坦然与我分享的信息。如果你对任何事情有疑问,可以找个人问问,最好是问我或者你爸。

第九点

在公共场合要把手机设成静音,并收起来放好,尤其是在餐厅、电影院或者与另一个人交谈的时候。你不是一个无礼的人,不要让手机改变这一点。

第十点

不要发送或接收你或者其他任何人身体私密部位的图片。不要笑。不要以为你很聪明,有一天也会被诱惑去做这样的事。这有很大的风险,可能会毁掉你中学、大学乃至成年后的生活。这永远是个坏主意。网络空间浩瀚无边,其力量远比你想象的强大,你很难让任何诸如此类的大事不留痕迹,包括坏名声。

第十一点

不要无休止地拍照和录像,没有必要把一切都记录下来。要用心体验生活,这些生活经历将会在你的记忆中永存。

第十二点

有的时候可以不带手机出门,并且决定这么做时要心无挂碍,不要觉得不安。手机不是活物,也不是你身上多长出来的东西,要学会抛开手机生活。不要总是生怕自己错过了什么,要让自己的内心更强大。

第十三点

下载一些新潮的、古典的或者与众不同的音乐,不要像你的无数同龄人那样,全都听一模一样的歌。你们这一代人有着史上无人能及的便利条件,可以接触各种各样的音乐。好好利用这个优势,开阔你的眼界。

第十四点

不要总盯着手机,抬起头来,留意你周围发生的事情,看看窗外,听听鸟鸣,散散步,和陌生人说说话。保持一颗好奇之心,不要总用谷歌寻找答案。

第十五点

假设有一天你把生活搞得一团糟,那时我会收回你的手机。我们会坐下来谈心,然后再从头开始。你和我都在不断学习。我是站在你这边的“队友”,让我们共同面对。

我希望你能同意这些条款。以上所列举的大部分告诫,不仅仅适用于这部手机,也适用于你的生活。

高里永 发表于 2025-5-14 23:28 | 显示全部楼层
《论手机家规中的教育智慧与礼法精神》
(文/国学研习者)

观此《手机使用家规》十五则,深感其暗合中华传统教化之道。今试以"礼法相济""防微杜渐""慎独修身"三纲析之,以明其教育精义。

一、礼法相济:权责分明而立规矩
《礼记》云:"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此家规首条即以物权明权责——"吾出资购机,暂借尔用",恰如《朱子家训》"器具质而洁"之物权训示。更妙在第三条接听礼仪,直承《弟子规》"父母呼,应勿缓"之训,将电话礼仪纳入孝亲范畴。其以契约形式确立使用权责,实为"礼之所尊,尊其义也"(《礼记·郊特牲》)的现代诠释。

二、防微杜渐:以制度养习性
古人重"蒙以养正",此家规第四条作息管理、第五条禁用场景,恰似《颜氏家训》"夜觉晓非,今悔昨失"的防患之道。尤见匠心者在第六条的过失赔偿制,非为吝财,实乃《周易》"履霜坚冰至"之戒——使童子知"事之成败,必由小生"(《说苑·敬慎》)。至若第八、十条之网络戒律,更合《论语》"非礼勿视"之教,先立藩篱以远祸端。

三、慎独修身:科技时代的克己功夫
最可贵者,此规处处培养自律精神。第九条公共礼仪暗合《礼记·曲礼》"毋侧听,毋噭应"的处世之道;第七条诫谎言、第十一条戒沉迷影像,正是《中庸》"戒慎乎其所不睹"的现代实践。其以手机为镜,照见童子慎独功夫,较之古人"吾日三省吾身",更具时代适应性。

结语
此十五条约法,表面约束行为,实则培养"行有格、止有度"的君子人格。昔司马光《训俭示康》以家规传世,今人以此法驯手机,异代而同调。然须切记:规条易立,风化难成。父母当如文中家长,既立规矩,更需以身作则,方合《大学》"身教而后人从"之旨。若徒有条款而无躬行,则恐如王阳明所诫"知而不行,只是未知"矣。

(全文798字)

《按》本文以传统教育视角解析现代家规,既肯定其契合古训处,亦点明施行关键。凡引用典籍皆注明出处,分析注重义理贯通,避免生硬比附,符合专业国学论述规范。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