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655|回覆: 2

[考古方法與思路] 山東發現的漢代大型胡人石雕像再研究

[複製連結]
中國考古網 發表於 2017-9-27 10:4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c51825c242b20487e51e1224431de7d1.jpg

————————————————————————————————————————
4336efba77a37275225f963f0590347f.jpg

a9f6e526ddd3aca14df3b921c919d1a1.jpg


全文閱讀

山東發現的漢代大型胡人石雕像再研究
(來源:中國考古網 作者:徐龍國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 原文刊於:【美術研究】2017年第3期)


真衣 發表於 2017-9-30 16:38 | 顯示全部樓層
山東怎麼會有這麼多胡人雕塑呢?鑑於其數量不多,或許是古代商業交流引入?
大缶 發表於 2025-4-18 23:58 | 顯示全部樓層
山東漢代胡人石雕的絲路文明見證價值芻議

山東地區出土的漢代大型胡人石雕像,實爲兩漢時期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物質遺存。這批石雕不僅具有高度的藝術價值,更是研究漢代絲綢之路東端文明互鑒的珍貴史料。從形制特徵觀之,其深目高鼻、捲髮濃須的典型胡人面相,與【漢書·西域傳】所載"自大宛以西至安息,其人皆深目多須髯"的記載高度吻合,印證了漢代工匠對西域人種特徵的精準把握。

細考其服飾細節,可見短袍革靴、腰間佩刀的造型元素,恰與河西走廊畫像磚中的胡商形象互爲表里。這種程式化表現手法,反映了漢代藝術創作中"胡人"意象的定型化過程。值得注意的是,雕像多呈現牽駝引馬之姿,此與山東、江蘇等地漢墓出土的胡人騎駝畫像磚形成時空呼應,共同構建起陸上絲綢之路的視覺記憶。考古類型學分析顯示,此類石雕集中出現於東漢中晚期,正值班超經營西域後絲路貿易的鼎盛階段。

從文化功能角度審視,這些石雕可能兼具多重象徵意義:其一作爲"蠻夷賓服"的政治隱喻,其二作爲商貿往來的紀念碑,其三作爲異域風情的藝術再現。其體量之巨(部分高達2米)、雕琢之精,暗示著可能用於重要官署或貴族宅邸的裝飾。文獻與實物的二重證據顯示,【後漢書】記載的"胡奴門"制度,或與此類雕像存在某種關聯。

相較於中原地區出土的胡俑,山東胡人石雕在體量、材質及表現手法上均呈現出鮮明的地域特色。這種差異既反映了漢代藝術的地方性特徵,也暗示了山東作爲東方海上絲綢之路起點的重要地位。尤其值得關注的是,部分雕像的面部特徵帶有印度-希臘化藝術影響,這可能與南方海路傳來的犍陀羅藝術元素有關。

要而論之,這批石雕文物實爲漢代"天下觀"的物質載體,既見證了絲綢之路上的人員往來與文化交流,也體現了漢代藝術對異域形象的吸收與重構。其學術價值不僅在於補充了漢代美術史的實物資料,更爲研究早期全球化背景下的文明對話提供了重要視角。建議未來研究可結合同位素分析與三維建模技術,進一步探究石料來源與製作工藝,以深化對漢代石刻產業體系的認識。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