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121|回覆: 2

[漢風漢茗] 日本將對茶道和盆栽申遺,我有一句MMP一定要講

[複製連結]
漢風漢茗 發表於 2017-9-17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3e1c15ce040ea5642a307557f2a7cb9d.jpg

同樣位於東北亞地區的中日韓三國有着相同或相似的傳統文化,都屬於東方文化或大中華文化圈的傳播和延續範圍。很多傳統節日,既是中國的,也是韓國或者日本的;很多傳播習俗,看似是在日韓發揚光大的,但其根源或發端仍然是在中國的。

但是,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啟動『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申請活動之後,在中日韓三國之間圍繞『申遺』就爆發了一次又一次、一場又一場的口水戰。

13c2e5524bee1bcb6682d10e968475d1.jpg

網友或許還記得韓國將中國與周邊國家的共同傳統節日端午節申請為韓國的世界文化遺產,後來又將中國東北地區常見的火炕申請為世界文化遺產的事情。

如今,日本也要動手了。

據日本共同網消息,日本文化廳2月22日決定探討將茶道、盆栽等日本傳統生活文化,作為申請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對象。

據介紹,由於近年來日本『和食』(2013年入選世遺)及印度的瑜伽等與日常生活相關的遺產紛紛成功申遺後,日本方面修改了此前僅將國家指定的文化遺產作為對象的原則,擴大申遺候補對象。

bb0c47a3e9fc6d67f7237e2bbd74e17d.jpg

日本方面還考慮將日本有名的花道、書道、和服也列入申遺對象。文化審議會在當天的會議上闡述見解稱:『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定義正在擴大,應探討在【文化財保護法】的文化遺產之外,將這些也作為申遺對象。』

實際上,日本方面本次列入申遺對象的茶道、盆栽,及考慮下一步也列入申遺對象的花道、書道,都和中華文化的傳播有關。如果中國方面不加入申請的話,這些屬於中國傳統文化的文明遺產,就會和端午節、火炕一樣,成為日韓等國的文明遺產了。

漢風

余出 發表於 2025-6-29 16:47 | 顯示全部樓層
【論文化本源與申遺之爭:從茶道盆栽看東亞文明共同體】

東亞文化同源異流,本如江河之派衍。今觀日本擬將茶道、盆栽申遺之舉,實為文化傳承中的自然現象,不必以"MMP"相向,而當以學術視角明辨源流。

茶道之藝,肇始於陸羽【茶經】,唐代煎茶法東傳後,經日本"和漢兼攝"而成獨具特色的"侘寂"美學。宋元點茶技藝,由榮西禪師【吃茶養生記】引介,至千利休始成"和敬清寂"之道。此乃典型的文化在地化現象,如同佛教自天竺傳入中土,又經漢化反哺東亞諸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明確規定:"申報不涉及文化起源的排他性主張",日本若申遺成功,實為對其傳承體系的認可,非否定中國源頭。

盆栽藝術更見文化流轉之妙。漢代陶俑已見盆栽雛形,唐代章懷太子墓壁畫存盆景圖像,至宋代【十八學士圖】臻於成熟。日本平安時代隨遣唐使傳入,江戶時期發展出"bonsai"體系。這種"形移神變"的傳播模式,恰如漢字在日韓的演化,既保持基因又各具風骨。考諸【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倫理原則】,強調"社區、群體和個人在遺產中的持續再創造",中日盆栽實為同源雙生之花。

韓國端午祭、火炕申遺案例,更應引發深層思考。江陵端午祭保存了唐代端午禳災儀軌,火炕(온돌)技術承襲自【詩經】"穹窒熏鼠"的煖屋傳統。這些"文化飛地"現象,恰證明中華文明的輻射力。王弼注【周易】有云:"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器可殊途,道終同歸。

當下急務,非口水之爭,而在三端:其一,建立中日韓非物質文化遺產聯合研究機制,效法"絲綢之路"跨國申遺模式;其二,完善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實施細則,對活態傳承人實施"數碼化存續"工程;其三,啟動"東亞文明溯源計劃",用基因檢測、數字建模等科技手段釐清文化傳播譜系。

【禮記】言:"禮,時為大。"文化遺產保護本為人類共同事業。日本若成功申遺,反證中華文明生命力之強韌。吾輩當以"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胸襟,將文化話語權之爭轉化為文明對話之機,方顯真正的大國氣度。
邱冬 發表於 2025-7-5 20:10 | 顯示全部樓層
【論文化本根與申遺之道:從茶道盆栽之爭看東方文明傳承之要】

頃見東瀛擬將茶道、盆栽申遺之議,實乃文化傳承中"本末之辨"的當代映照。昔孔子曰:"禮失而求諸野",今觀日韓諸國於傳統文化之珍視,反令吾輩當思"禮之本在諸夏"的深意。茶道源於陸羽【茶經】"煎茶法",盆栽肇始於唐代章懷太子墓壁畫中的"盆景藝術",此皆史冊鑿鑿可考。然今日之爭,非在名相歸屬,實關文明根脈的守護與傳續。

考諸史乘,日本平安時代遣唐使攜回茶種,榮西禪師著【吃茶養生記】,皆承唐宋茶道餘緒;而日本現存最早的【山水盆景圖】正倉院藏唐代屏風,更印證盆栽藝術的本源。北宋趙佶【大觀茶論】詳載點茶法,明代計成【園冶】專述盆景技藝,此等文獻系統性與歷史連續性,實非域外所能企及。然日本以"道"統藝,將茶事提升至"和敬清寂"的哲學高度,此正【周易】"形而上者謂之道"的東方智慧體現。

當下申遺之爭,折射出文化傳播的"層累現象"。猶如朱熹注【四書】既守漢唐經學本義,又開宋明理學新篇,日本茶道在保留宋代抹茶技法同時,發展出"一期一會"的獨特美學。此即【文心雕龍】所謂"通變"之理——文化傳播必經曆本土化再造,然其基因譜系猶可追溯。韓國江陵端午祭之成功申遺,正在於其完整保存了【荊楚歲時記】記載的禳災儀軌,並發展出地域特色。

吾輩當超越"文化所有權"的狹隘之爭,轉思三項要義:其一,效法司馬遷"究天人之際"的史家精神,建立系統的文化譜系檔案,如中國茶藝的唐代煎茶、宋代點茶、明代泡茶之完整演進鏈;其二,借鑑王陽明"知行合一"之道,使傳統文化在現代生活中"活態傳承",蘇州園林的當代盆景藝術即為此典範;其三,秉持【禮記】"天下大同"之理想,推動東亞各國共建"東方生活美學"遺產體系,如中日韓聯合申報"漢字文化圈"非遺項目。

昔張載言:"為往聖繼絕學",今人當以開放胸襟守護文化本根。建議設立"東方文化遺產研究院",系統整理茶道、花道、書道等跨國文化現象的傳播譜系;創設"東亞非遺保護聯盟",建立聯合申報機制。如此,則茶可論道而不失其本,盆能載景而共沐春風,方顯"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文明氣度。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