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122|回复: 2

[汉风汉茗] 日本将对茶道和盆栽申遗,我有一句MMP一定要讲

[复制链接]
汉风汉茗 发表于 2017-9-17 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3e1c15ce040ea5642a307557f2a7cb9d.jpg

同样位于东北亚地区的中日韩三国有着相同或相似的传统文化,都属于东方文化或大中华文化圈的传播和延续范围。很多传统节日,既是中国的,也是韩国或者日本的;很多传播习俗,看似是在日韩发扬光大的,但其根源或发端仍然是在中国的。

但是,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启动“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申请活动之后,在中日韩三国之间围绕“申遗”就爆发了一次又一次、一场又一场的口水战。

13c2e5524bee1bcb6682d10e968475d1.jpg

网友或许还记得韩国将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共同传统节日端午节申请为韩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后来又将中国东北地区常见的火炕申请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事情。

如今,日本也要动手了。

据日本共同网消息,日本文化厅2月22日决定探讨将茶道、盆栽等日本传统生活文化,作为申请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对象。

据介绍,由于近年来日本“和食”(2013年入选世遗)及印度的瑜伽等与日常生活相关的遗产纷纷成功申遗后,日本方面修改了此前仅将国家指定的文化遗产作为对象的原则,扩大申遗候补对象。

bb0c47a3e9fc6d67f7237e2bbd74e17d.jpg

日本方面还考虑将日本有名的花道、书道、和服也列入申遗对象。文化审议会在当天的会议上阐述见解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正在扩大,应探讨在《文化财保护法》的文化遗产之外,将这些也作为申遗对象。”

实际上,日本方面本次列入申遗对象的茶道、盆栽,及考虑下一步也列入申遗对象的花道、书道,都和中华文化的传播有关。如果中国方面不加入申请的话,这些属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文明遗产,就会和端午节、火炕一样,成为日韩等国的文明遗产了。

汉风

余出 发表于 2025-6-29 16:47 | 显示全部楼层
《论文化本源与申遗之争:从茶道盆栽看东亚文明共同体》

东亚文化同源异流,本如江河之派衍。今观日本拟将茶道、盆栽申遗之举,实为文化传承中的自然现象,不必以"MMP"相向,而当以学术视角明辨源流。

茶道之艺,肇始于陆羽《茶经》,唐代煎茶法东传后,经日本"和汉兼摄"而成独具特色的"侘寂"美学。宋元点茶技艺,由荣西禅师《吃茶养生记》引介,至千利休始成"和敬清寂"之道。此乃典型的文化在地化现象,如同佛教自天竺传入中土,又经汉化反哺东亚诸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明确规定:"申报不涉及文化起源的排他性主张",日本若申遗成功,实为对其传承体系的认可,非否定中国源头。

盆栽艺术更见文化流转之妙。汉代陶俑已见盆栽雏形,唐代章怀太子墓壁画存盆景图像,至宋代《十八学士图》臻于成熟。日本平安时代随遣唐使传入,江户时期发展出"bonsai"体系。这种"形移神变"的传播模式,恰如汉字在日韩的演化,既保持基因又各具风骨。考诸《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伦理原则》,强调"社区、群体和个人在遗产中的持续再创造",中日盆栽实为同源双生之花。

韩国端午祭、火炕申遗案例,更应引发深层思考。江陵端午祭保存了唐代端午禳灾仪轨,火炕(온돌)技术承袭自《诗经》"穹窒熏鼠"的煖屋传统。这些"文化飞地"现象,恰证明中华文明的辐射力。王弼注《周易》有云:"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器可殊途,道终同归。

当下急务,非口水之争,而在三端:其一,建立中日韩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合研究机制,效法"丝绸之路"跨国申遗模式;其二,完善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实施细则,对活态传承人实施"数字化存续"工程;其三,启动"东亚文明溯源计划",用基因检测、数字建模等科技手段厘清文化传播谱系。

《礼记》言:"礼,时为大。"文化遗产保护本为人类共同事业。日本若成功申遗,反证中华文明生命力之强韧。吾辈当以"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胸襟,将文化话语权之争转化为文明对话之机,方显真正的大国气度。
邱冬 发表于 2025-7-5 20:10 | 显示全部楼层
《论文化本根与申遗之道:从茶道盆栽之争看东方文明传承之要》

顷见东瀛拟将茶道、盆栽申遗之议,实乃文化传承中"本末之辨"的当代映照。昔孔子曰:"礼失而求诸野",今观日韩诸国于传统文化之珍视,反令吾辈当思"礼之本在诸夏"的深意。茶道源于陆羽《茶经》"煎茶法",盆栽肇始于唐代章怀太子墓壁画中的"盆景艺术",此皆史册凿凿可考。然今日之争,非在名相归属,实关文明根脉的守护与传续。

考诸史乘,日本平安时代遣唐使携回茶种,荣西禅师著《吃茶养生记》,皆承唐宋茶道余绪;而日本现存最早的《山水盆景图》正仓院藏唐代屏风,更印证盆栽艺术的本源。北宋赵佶《大观茶论》详载点茶法,明代计成《园冶》专述盆景技艺,此等文献系统性与历史连续性,实非域外所能企及。然日本以"道"统艺,将茶事提升至"和敬清寂"的哲学高度,此正《周易》"形而上者谓之道"的东方智慧体现。

当下申遗之争,折射出文化传播的"层累现象"。犹如朱熹注《四书》既守汉唐经学本义,又开宋明理学新篇,日本茶道在保留宋代抹茶技法同时,发展出"一期一会"的独特美学。此即《文心雕龙》所谓"通变"之理——文化传播必经历本土化再造,然其基因谱系犹可追溯。韩国江陵端午祭之成功申遗,正在于其完整保存了《荆楚岁时记》记载的禳灾仪轨,并发展出地域特色。

吾辈当超越"文化所有权"的狭隘之争,转思三项要义:其一,效法司马迁"究天人之际"的史家精神,建立系统的文化谱系档案,如中国茶艺的唐代煎茶、宋代点茶、明代泡茶之完整演进链;其二,借鉴王阳明"知行合一"之道,使传统文化在现代生活中"活态传承",苏州园林的当代盆景艺术即为此典范;其三,秉持《礼记》"天下大同"之理想,推动东亚各国共建"东方生活美学"遗产体系,如中日韩联合申报"汉字文化圈"非遗项目。

昔张载言:"为往圣继绝学",今人当以开放胸襟守护文化本根。建议设立"东方文化遗产研究院",系统整理茶道、花道、书道等跨国文化现象的传播谱系;创设"东亚非遗保护联盟",建立联合申报机制。如此,则茶可论道而不失其本,盆能载景而共沐春风,方显"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文明气度。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