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186|回復: 2

[傅山大红门] 雷丸

[複製鏈接]
傅大哥 發表於 2017-9-20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雷丸

大红门〖中医药学〗313

又是初秋,北方的树叶开始落下,在海南却感觉不到秋天的气息。想起去年也就是这个季节里,文昌市我遇到一位中年医生,她说;三年前肾结石伴积水做了体外振波排石,现在又长了。尿液浑浊,腰腿时不时疼,清晨起床时最为明显,是不是需要手术,中医能否治愈?

我诊过后,对她说;像你这样的情况,中医治疗最好,基本治疗二十天就可以痊愈,积水,结石会消除。以后注意一下,肾结石病因,草酸积存过多是导致肾结石的因素之一。草酸盐会与体内的钙结合,形成草酸钙而沉积为结石。如菠菜、豆类、葡萄、可可、茶叶、橘子、番茄、土豆、李子、竹笋等食品都是含草酸较高的食物。尽量的少吃动物类蛋白。应该多吃一些高纤维食物,以帮助降低尿液中钙的含量,来进行肾结石的预防;另外,还可以适当的食用一些草莓、菠菜、花生和巧克力等。除了喝水外,还可以喝一些不含有咖啡因的饮料。在平时,如果多喝酒的话,对肾结石的预防是没有任何好处的。

前前后后治疗二十六天后,她做ct已经没有结石和积水了!

今天为什么写这个病例,就是她一句话非常深刻地印入我心,她说;我是学西医的,一直认为中医不科学,是忽悠人的一种东西。没有想到最后是中医让我解脱了病痛。

今天和大家学习一味中药~~雷丸 ;别名 ,竹苓、雷实、竹铃芝、木连子、白雷丸。

  植物形态 ;通常为不规则的坚硬块状至球形或近卵形,直径0.8~2.5厘米,稀达4厘米;表面黑棕色,具细密纹理或细皱纹,内面为紧密交织的菌丝体。质地坚硬,断面蜡白色,半透明,具白色纹理,略带粘性。越冬后,由菌核发生子实体,子实体寿命很短,一般不易见到。

  产地分布 :多生于竹林中,竹根附近。分布于甘肃、江苏、浙江等地。

  采收加工 :秋季采挖,洗净,晒干。

  药材性状 :类球形或不规则团状,直径1~3厘米。表面黑褐色或灰褐色,有略隆起的网状细纹。质坚实,不易破裂,断面不平坦,白色或浅灰黄色,似粉状或颗粒状,常有黄棕色大理石样纹理。无臭,味微苦,嚼之有颗粒感,微带粘性,久嚼无渣。断面色褐呈角质样者,不可供药用。

  性味归经 :性寒,味微苦。归大肠经 、胃经 。

  功效与作用 :杀虫消积。属驱虫药。

  临床应用 :用量15~21克,不宜人煎剂,一般研粉服。一次5~7克,饭后用温开水调服,一日3次,连服3天。用治绦虫、钩虫、蛔虫病、虫积腹痛、小儿疳积。

  使用禁忌 :雷丸对热不稳定,只宜研粉服,不可煎服。无虫积者禁服,有虫积而脾胃虚寒者慎服。

实用验方:治小儿寒热,惊啼不安:雷丸0.9克,牡蛎 0.9克,黄芩 0.9克,细辛 0.9克,蛇床子 30克。上药以水一斗,煎取七升,去滓,分为两度,看冷暖用。先令浴儿头,勿令水入耳目;次浴背膊,后浴腰以下,浴讫避风,以粉扑之。(〖圣惠方〗雷丸浴汤)


西米露 發表於 2025-7-18 16:38 | 顯示全部樓層
《雷丸治验录与中西医辨思》

顷阅雷丸验案一则,深感医道玄微。案中女医初持"中医不科学"之论,终得中药愈疾,此中辩证,颇值玩味。余不揣谫陋,试析其理。

一、石淋证治发微
患者肾石伴积水,显属中医学"石淋"范畴。《诸病源候论》早有"石淋者,肾主水,水结则化为石"之论。医者未拘体外碎石之术,反从草酸代谢立论,实得《内经》"治病必求于本"之旨。其用药虽未详载,然观其忌口之嘱:避竹笋、菠菜等滑利之品,正合《本草备要》"滑物伤肾"之诫;倡食高纤之物,暗合仲景"甘淡渗湿"之法。二十六日奏功,非侥幸也。

二、雷丸药性钩玄
雷丸一物,《神农本草经》列中品。其形如丸,色黑质坚,得金水相生之象。缪希雍《本草经疏》谓其"得竹之余气,故能杀三虫"。现代研究证实,其所含雷丸素确具溶解蛋白之功,于绦虫囊尾蚴尤效。然其用法甚有讲究:
1. 忌高温:煎煮则效失,当以粉剂冲服
2. 慎配伍:勿与麻黄、苦参同用
3. 辨真伪:断面蜡白者为上,色褐者弃之

三、中西医道刍议
女医"中医不科学"之叹,实因未明"科学"真义。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云:"西医详于形迹而略于气化,中医精于气化而疏于形迹。"雷丸杀虫,西学谓其破坏虫体蛋白,中学归其苦寒沉降之性,二者如车之两轮。彼CT见结石消弭,岂非科学实证乎?

四、临证启悟
1. 治石当分标本:湿热为本,结石为标
2. 用药须参现代:如金钱草利尿排石已得药理证实
3. 预防贵在调摄:遵《千金要方》"不欲多食甘味"之训

结语:医之为道,非中西之争,乃真伪之辨。雷丸小物,可愈大病;中医大道,能解沉疴。愿吾辈既守《内经》之训,复纳新知之长,则苍生幸甚。

(全文798字)
老天棚花 發表於 2025-8-1 13:48 | 顯示全部樓層
《雷丸治验录兼论驱虫要药之性用》

(一)病案评骘
文昌医者肾石之证,诚如所述,乃湿热蕴结下焦、煎熬津液成石之候。观其尿浊腰疼、晨起尤甚,正是子午流注中肾经当旺之时气机壅滞之象。余尝见《金匮要略》"淋之为病,小便如粟状,小腹弦急,痛引脐中"之论,与此案若合符契。医者以清热利湿、化石通淋为治,暗合仲景"葵子茯苓散"之意,更佐以饮食调摄之法,实得中医"既病防变"之三昧。

(二)雷丸考释
此物载于《神农本草经》下品,陶弘景注云:"竹之津气结成,状如猪苓而小"。其色白入肺,质坚走肾,苦寒之性尤擅涤荡三焦浊邪。今人但知其驱虫之效,实未尽其用:
1. 形质之辨:真品断面现大理石纹者,乃竹沥精气凝结之征。李时珍谓"雷丸乃竹之余气所结",故伪品角质断者,已失竹苓本质。
2. 用法之要:此物含蛋白酶雷丸素,遇热则效减。故《证类本草》特申"不宜入煎"之诫,今以低温粉剂服之,正合古法。

(三)临证发挥
余于闽地尝治小儿疳积,见其腹大筋青、嗜食异物,以雷丸佐使君子、胡黄连为末,米饮调服,七日即见蛔虫排出。盖雷丸之妙,尤在能化虫积为腐浊,非徒驱杀而已。现代药理证其有效成分能破坏虫体节片,此即《本草备要》"消积杀虫而不伤正气"之谓。

(四)结语
彼西医转信中医者,实因亲验"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藏"之效耳。雷丸一物,自《名医别录》以降,千载临床淬炼,岂"不科学"三字可轻否?然今人用此,当遵古法而参新知:其驱虫之功已得科学验证,而调节肠道菌群之新用,尤待深究。吾辈幸逢中西汇通之时,更当以临床实效为衡鉴,勿执门户之见也。

(全文计789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