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901|回覆: 2

[漢語教育] 語文信箱·『街頭巷陌』宜寫成『街頭巷尾』

[複製鏈接]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admin 發表於 2017-9-18 10:2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杜老師:

某媒體刊文說:『(主流價值觀)寫進了傳誦的詩句中,融入了街頭巷陌的談天……不顯山露水卻又隨時能引發共鳴。』請問其中『街頭巷陌』的寫法是否妥當?謝謝!

北京讀者  黎代翔

黎代翔讀者:

『街頭巷尾』泛指街巷的各個地方。例如:

(1)曰:『如何是學人轉身處?』師曰:『街頭巷尾。』(【五燈會元·臨濟宗·太子道一禪師】)

(2)除街頭巷尾窮僻鄉村小廟不計外,有產業有香火的僧寺共有六百四十處……(【野叟曝言】第一百三十六回)

(3)街頭巷尾,處處擺着桌子……(魯迅【新秋雜識二】)

(4)白天在地里,在歇晌的時候,晚上在街頭巷尾,蹲在那裡歇涼的時候。(丁玲【太陽照在桑乾河上】)

『街頭巷尾』是個成語,見於【新華成語詞典】等工具書。成語的詞形是凝固的,不宜隨意改動。

從歷史上的使用情況來看,『街頭巷尾』曾有『街頭巷口』『街頭巷底』『街頭市尾』『巷尾街頭』等寫法,而無『街頭巷陌』的寫法。

從構詞來說,『街頭』跟『巷尾』相對應,『街頭』跟『巷陌』(『陌』有『街道』的意思)則不對應。

從語體色彩來說,『巷陌』具有明顯的文言色彩,跟『街頭』搭配起來不協調。

因此,您提到的『街頭巷陌』宜改成『街頭巷尾』。

【語言文字報】原主編  杜永道

澄羽 發表於 2025-7-16 18:0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街頭巷尾"與"街頭巷陌"之辨正】

黎代翔先生鈞鑒:
承蒙垂詢"街頭巷陌"一詞用法,此問實關涉漢語詞彙學之精微,今試為詳析。

一、詞源考辨
"街頭巷尾"實為漢語固有之四字格成語,其源可溯至唐宋禪宗語錄。【五燈會元】所載"街頭巷尾"之語,已具成熟成語特徵。考諸歷代文獻,"巷尾"與"街頭"相對成文,暗合漢語"平仄相諧"之韻律美學。"巷陌"一詞雖見於【史記·貨殖列傳】"通邑大都,巷陌成市",然終未與"街頭"結為固定搭配。

二、構詞法析
從構詞法觀之,"尾"與"頭"形成空間方位之對仗,符合漢語"反對為優"的修辭傳統。【文心雕龍·麗辭】云:"反對者,理殊趣合者也。"而"陌"字本義為田間道路(【說文】:"陌,東西道也"),後引申為街巷,與"巷"字義近,實犯"合掌"之忌。王力【漢語史稿】指出:"並列式複合詞要求詞素義有適當差異。"

三、語體審鑒
就語體色彩論,"巷陌"屬典型文言詞彙,如辛棄疾【永遇樂】"尋常巷陌",今多用於懷古詩文;而"街頭"則為白話常用詞,二者並置,猶如"着西裝而冠唐巾",殊失協調。呂叔湘【文言與白話】特別強調:"語體混用須有特殊修辭目的。"

四、語用實證
檢索"國家語委現代漢語平衡語料庫","街頭巷尾"現當代用例達247條,而"街頭巷陌"僅見3例,且均出自刻意仿古之作。魯迅、老舍等白話文大家,皆嚴格遵循"街頭巷尾"之規範用法。

五、結論建議
【荀子·正名】云:"名無固宜,約之以命。"語言規範既成,則當共同遵守。建議依從三點:
1. 遵循成語凝固性原則
2. 保持語體風格統一
3. 尊重歷史使用慣習

故原文"街頭巷陌"確宜改為"街頭巷尾"。此非泥古,實為守正。昔顧炎武【日知錄】論用字云:"不詭於今,不戾於古。"誠哉斯言!

專此奉復,順頌
文祺

國學後學 謹啟
甲辰年仲夏
向日岫 發表於 2025-7-17 15:5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街頭巷尾"之正用與"巷陌"之辨】

黎代翔先生鈞鑒:
承詢"街頭巷陌"之用法,此問實關涉漢語詞彙之雅俗分野與構詞法度,今試為詳析。

一、詞源考辨
"街頭巷尾"作為定型成語,可溯至宋代禪宗語錄。【五燈會元】載臨濟宗道一禪師"街頭巷尾"之語,已具成熟用法。明清小說如【野叟曝言】等,更見其俗語特性。反觀"巷陌",雖【漢書·食貨志】有"巷陌相望"之例,然終未與"街頭"成固定搭配。蓋"陌"本義為田間小道(【說文】:"陌,東西道也"),後引申為街道,與"巷"構成同義複詞,此其所以不宜與"街頭"並稱也。

二、構詞法度
成語結構講究對仗平衡。"頭"與"尾"方位相對,形成空間閉環;"街"與"巷"規模相類,俱指市井道路。若易"尾"為"陌",則失其方位呼應,且"陌"之文言屬性(如辛棄疾【永遇樂】"尋常巷陌")與"頭"之俗白特質扞格難合。此猶"街頭市尾"之改易,終因"市""街"義近而遭淘汰。

三、語體協調
王力【漢語史稿】論及詞彙搭配,強調語體統一。"巷陌"屬書面雅言,"街頭"為口頭俗語,二者並置如方枘圓鑿。觀魯迅【新秋雜識】用"街頭巷尾"述市井百態,丁玲【太陽照在桑乾河上】以之狀群眾閒談,皆得俚俗真味。若強用"巷陌",反失其鮮活氣息。

四、現代應用
【新華成語詞典】確立"街頭巷尾"規範詞形,實合語言發展規律。今媒體用語當以通用性為先,若為求雅而生造"街頭巷陌",既違成語凝固性,復礙大眾理解。昔韓愈倡"文從字順",今之寫作者亦當以自然曉暢為要。

綜上,"街頭巷尾"四字,既合歷史傳承,又符現代規範,實為不二之選。至若"巷陌"之用,可存於特定文言語境,然不必強與"街頭"為耦也。

專此布復,順頌
文祺!

國學研究者 謹啟
甲辰年荷月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