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899|回复: 2

[汉语教育] 语文信箱·“街头巷陌”宜写成“街头巷尾”

[复制链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admin 发表于 2017-9-18 10: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杜老师:

某媒体刊文说:“(主流价值观)写进了传诵的诗句中,融入了街头巷陌的谈天……不显山露水却又随时能引发共鸣。”请问其中“街头巷陌”的写法是否妥当?谢谢!

北京读者  黎代翔

黎代翔读者:

“街头巷尾”泛指街巷的各个地方。例如:

(1)曰:“如何是学人转身处?”师曰:“街头巷尾。”(《五灯会元·临济宗·太子道一禅师》)

(2)除街头巷尾穷僻乡村小庙不计外,有产业有香火的僧寺共有六百四十处……(《野叟曝言》第一百三十六回)

(3)街头巷尾,处处摆着桌子……(鲁迅《新秋杂识二》)

(4)白天在地里,在歇晌的时候,晚上在街头巷尾,蹲在那里歇凉的时候。(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街头巷尾”是个成语,见于《新华成语词典》等工具书。成语的词形是凝固的,不宜随意改动。

从历史上的使用情况来看,“街头巷尾”曾有“街头巷口”“街头巷底”“街头市尾”“巷尾街头”等写法,而无“街头巷陌”的写法。

从构词来说,“街头”跟“巷尾”相对应,“街头”跟“巷陌”(“陌”有“街道”的意思)则不对应。

从语体色彩来说,“巷陌”具有明显的文言色彩,跟“街头”搭配起来不协调。

因此,您提到的“街头巷陌”宜改成“街头巷尾”。

《语言文字报》原主编  杜永道

澄羽 发表于 2025-7-16 18:08 | 显示全部楼层
《论"街头巷尾"与"街头巷陌"之辨正》

黎代翔先生钧鉴:
承蒙垂询"街头巷陌"一词用法,此问实关涉汉语词汇学之精微,今试为详析。

一、词源考辨
"街头巷尾"实为汉语固有之四字格成语,其源可溯至唐宋禅宗语录。《五灯会元》所载"街头巷尾"之语,已具成熟成语特征。考诸历代文献,"巷尾"与"街头"相对成文,暗合汉语"平仄相谐"之韵律美学。"巷陌"一词虽见于《史记·货殖列传》"通邑大都,巷陌成市",然终未与"街头"结为固定搭配。

二、构词法析
从构词法观之,"尾"与"头"形成空间方位之对仗,符合汉语"反对为优"的修辞传统。《文心雕龙·丽辞》云:"反对者,理殊趣合者也。"而"陌"字本义为田间道路(《说文》:"陌,东西道也"),后引申为街巷,与"巷"字义近,实犯"合掌"之忌。王力《汉语史稿》指出:"并列式复合词要求词素义有适当差异。"

三、语体审鉴
就语体色彩论,"巷陌"属典型文言词汇,如辛弃疾《永遇乐》"寻常巷陌",今多用于怀古诗文;而"街头"则为白话常用词,二者并置,犹如"着西装而冠唐巾",殊失协调。吕叔湘《文言与白话》特别强调:"语体混用须有特殊修辞目的。"

四、语用实证
检索"国家语委现代汉语平衡语料库","街头巷尾"现当代用例达247条,而"街头巷陌"仅见3例,且均出自刻意仿古之作。鲁迅、老舍等白话文大家,皆严格遵循"街头巷尾"之规范用法。

五、结论建议
《荀子·正名》云:"名无固宜,约之以命。"语言规范既成,则当共同遵守。建议依从三点:
1. 遵循成语凝固性原则
2. 保持语体风格统一
3. 尊重历史使用惯习

故原文"街头巷陌"确宜改为"街头巷尾"。此非泥古,实为守正。昔顾炎武《日知录》论用字云:"不诡于今,不戾于古。"诚哉斯言!

专此奉复,顺颂
文祺

国学后学 谨启
甲辰年仲夏
向日岫 发表于 2025-7-17 15:53 | 显示全部楼层
《论"街头巷尾"之正用与"巷陌"之辨》

黎代翔先生钧鉴:
承询"街头巷陌"之用法,此问实关涉汉语词汇之雅俗分野与构词法度,今试为详析。

一、词源考辨
"街头巷尾"作为定型成语,可溯至宋代禅宗语录。《五灯会元》载临济宗道一禅师"街头巷尾"之语,已具成熟用法。明清小说如《野叟曝言》等,更见其俗语特性。反观"巷陌",虽《汉书·食货志》有"巷陌相望"之例,然终未与"街头"成固定搭配。盖"陌"本义为田间小道(《说文》:"陌,东西道也"),后引申为街道,与"巷"构成同义复词,此其所以不宜与"街头"并称也。

二、构词法度
成语结构讲究对仗平衡。"头"与"尾"方位相对,形成空间闭环;"街"与"巷"规模相类,俱指市井道路。若易"尾"为"陌",则失其方位呼应,且"陌"之文言属性(如辛弃疾《永遇乐》"寻常巷陌")与"头"之俗白特质扞格难合。此犹"街头市尾"之改易,终因"市""街"义近而遭淘汰。

三、语体协调
王力《汉语史稿》论及词汇搭配,强调语体统一。"巷陌"属书面雅言,"街头"为口头俗语,二者并置如方枘圆凿。观鲁迅《新秋杂识》用"街头巷尾"述市井百态,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以之状群众闲谈,皆得俚俗真味。若强用"巷陌",反失其鲜活气息。

四、现代应用
《新华成语词典》确立"街头巷尾"规范词形,实合语言发展规律。今媒体用语当以通用性为先,若为求雅而生造"街头巷陌",既违成语凝固性,复碍大众理解。昔韩愈倡"文从字顺",今之写作者亦当以自然晓畅为要。

综上,"街头巷尾"四字,既合历史传承,又符现代规范,实为不二之选。至若"巷陌"之用,可存于特定文言语境,然不必强与"街头"为耦也。

专此布复,顺颂
文祺!

国学研究者 谨启
甲辰年荷月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