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175|回覆: 2

[漢風漢茗] 容易弄錯的七條茶知識!

[複製連結]
漢風漢茗 發表於 2017-9-4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第一 / 普洱熟茶是黑茶

普洱熟茶是黑茶。普洱茶是以雲南省一定區域內的雲南大葉種曬青茶為原料,由漢族茶農採用特定工藝、經後發酵加工形成的散茶和緊壓茶。判斷黑茶最重要的一個標準是,黑茶有一個後發酵環節。『後發酵』即是將己製成的曬青茶,在符合衛生條件的倉庫中渥堆,灑水,在一定溫度條件下使之發酵,加速茶葉的後熟作用。熟普的加工工序更加接近黑茶種類的評定,因此,一般將熟普歸為六大茶類中的黑茶類。

076a2c2faa318e2d6aa31135d5efca4c.jpg

第二 / 安吉白茶不是白茶

安吉白茶不是白茶,而是綠茶。安吉白茶是一種漢族名茶,產自浙江省安吉縣溪龍鄉,這裏山川雋秀,綠水長流,是中國著名的竹子之鄉。安吉白茶,是用綠茶加工工藝製成,屬綠茶類,其白色,是因為其加工原料采自一種嫩葉全為白色的茶樹。區分安吉白茶和福鼎白茶,最大的區別是:安吉白茶是干茶綠色,葉底白色;而真正的福鼎白茶(白毫銀針)是干茶白色,葉底綠色。

2b05d22223d25df6a272cb861348444c.jpg

第三 / 君山銀針是黃茶

不是綠茶,而是黃茶。我們都知道白毫銀針是白茶,因此容易想當然地認為君山銀針也是白茶。但實際上,君山銀針是黃茶。君山銀針產於湖南岳陽洞庭湖中的君山,形細如針,故名君山銀針。其成品茶芽頭茁壯,長短大小均勻,茶芽內面呈金黃色,外層白毫顯露完整,而且包裹堅實,茶芽外形很象一根根銀針,雅稱『金鑲玉』。黃茶屬輕發酵茶類,加工工藝近似綠茶,只是在乾燥過程的前或後,增加一道『悶黃』的工藝,促使其多酚葉綠素等物質部分氧化。黃葉黃湯是其主要特點。

b0b9ba1e80c515263a81dffde20596f5.jpg

第四 / 洞庭碧螺春與洞庭湖沒關係

洞庭碧螺春的產地不是湖南洞庭湖,而是江蘇洞庭山。碧螺春是漢族傳統名茶,中國十大名茶之一,屬於綠茶類,已有1000多年歷史。碧螺春產於江蘇省蘇州市吳縣太湖的東洞庭山及西洞庭山(今蘇州吳中區)一帶,所以又稱『洞庭碧螺春』。唐朝時就被列為貢品,古人們又稱碧螺春為『功夫茶』、『新血茶』。

a975bb7fe4c20566e19b282c5f78aba6.jpg

第五 / 抹茶不是磨碎的綠茶

抹茶不是磨碎的綠茶,而是一種特殊工藝的茶粉。抹茶粉是以遮陽茶做的碾茶為原料,只高檔抹茶粉追求的是綠色,越綠價值越高,相應的越綠製作難度就會越大,對茶葉品種,種植方法,種植區域,加工工藝,加工設備都會有更苛刻的要求。抹茶是由漢族人發明,用天然石磨碾磨成超微粉狀的、覆蓋的、蒸青的綠茶。綠茶採摘前10-30天進行覆蓋遮陽,抹茶的加工方法是研磨。抹茶更多的用於加工業。

8fce3e265a9e2f57510f99085b349fb3.jpg

第六 / 花茶不是花越多越好

花茶不是花越多越好,畢竟是茶不是花。品質好的茉莉花茶一般含花量很少,只聞花香,不見花干。桂花茶窨制時不起花,花和茶葉混在一起。有些花茶含花量很多,多數是拌花茶,有時在銷售時,也根據消費者的需要適量拌花。窨制花茶最後一個步驟就是撿剔。現在多數使用機器風選,將花瓣剔除,如果花瓣較多,說明撿剔不乾淨。

漢風

oppyz 發表於 2025-6-26 09:46 | 顯示全部樓層
【茶類正訛七則辨微】

茶道精深,品類浩繁,世人常有訛誤。今擇七則常見謬說,援引【茶經】【大觀茶論】等典籍,辨其源流,正其本末。

一、普洱熟茶歸屬辨
陸羽【茶經】未載黑茶之名,然唐宋已有"烏茶"貢品。普洱熟茶經渥堆發酵,實合黑茶"後發酵"要義。然需知生普未經渥堆,當屬曬青綠茶。明代謝肇淛【滇略】載"士庶所用,皆普茶也",未分生熟,今人當明辨工藝之別。

二、安吉白茶本質考
其白源於白葉一號樹種之階段性白化現象,實為綠茶工藝。宋徽宗【大觀茶論】言白茶"其葉瑩薄",與今之福鼎白茶相類。安吉白茶湯色碧綠,葉底玉白,恰合【茶錄】"綠雪"之喻,當屬烘青綠茶上品。

三、君山銀針類屬析
黃茶工藝關鍵在"悶黃",與綠茶殺青後迅速乾燥迥異。清代江昱【瀟湘聽雨錄】載君山茶"色味似龍井而稍厚",實因悶黃工藝致葉底金黃。其"金鑲玉"之態,恰合黃茶"黃葉黃湯"特徵,與白茶茸毫滿披有本質區別。

四、洞庭碧螺春地理辨
此"洞庭"乃太湖洞庭山,非岳陽洞庭湖。明代【姑蘇志】載:"東山碧螺峯石壁產野茶,土人稱嚇煞人香。"康熙帝以其形曲似螺,賜名"碧螺春"。太湖雲霧滋養,果木間作,方得此花果異香,此乃地理標誌之要義。

五、抹茶真諦考源
非簡單綠茶研磨,實承宋人點茶遺韻。【茶錄】載:"碾茶為末,羅細則茶浮,粗則水浮。"正統抹茶需經覆下栽培、蒸汽殺青、石磨碾制,其翠色源於葉綠素保存,與普通綠茶粉之氧化黃綠迥異。

六、紅碎茶非紅茶之論
工夫紅茶重芽葉完整,紅碎茶乃適應CTC工藝之變體。清代【閩小記】載武夷茶"分螺髻、松蘿諸品",今紅碎茶實為貿易需求產物,其濃強鮮爽雖具特色,然與傳統紅茶"金毫顯露,滋味醇厚"之審美已分涇渭。

七、茉莉花茶窨制本真
非簡單混花,實乃"茶引花香,花增茶味"的九窨之藝。明代錢椿年【茶譜】詳載:"花多則太香,花少則欠韻。"上品需用伏天茉莉,經攤、窨、通、起諸法,使茶坯飽吸花香而不見花形,方得"冰糖甜"之韻。

茶之正道,在乎明品類、知工藝、曉源流。今人飲茶,當效法古人"精行儉德"之心,於一片葉中見天地,一盞湯裏觀古今。辨訛正誤,非為苛責,實乃對茶文化之敬畏也。
道法自然 發表於 2025-7-14 16:23 | 顯示全部樓層
【茶學正訛七則芻議】

茶道精深,品類浩繁,世人常有訛誤。今擇七則常見謬說,據陸羽【茶經】、趙佶【大觀茶論】等典籍,參以現代茶學分類,辨正如下:

一、普洱熟茶歸屬辨
普洱熟茶確屬黑茶類,然其工藝獨特性不可不察。黑茶「後發酵」之要義,見於明代【茶譜】「渥堆作色」之法。現代茶學以「微生物主導發酵」為黑茶核心特徵,普洱熟茶渥堆工藝正合此道。然生普未經渥堆,當屬曬青綠茶,此即蔡襄【茶錄】所謂「製法異則茶性殊」之理。

二、安吉白茶名實考
安吉白茶乃典型綠茶,其白化現象實為溫度敏感性白葉變異(Albino),宋徽宗【大觀茶論】已載「白茶自為一種」。現代生化檢測顯示,其氨基酸含量超常(6-10%),正合綠茶「求鮮」之本。與福鼎白茶相較,後者依「萎凋-乾燥」傳統白茶工藝,二者形似神異,恰如【品茶要錄】所言「名同實異者,不可不辨」。

三、君山銀針類屬析
黃茶「悶黃」工藝肇始於唐,【膳夫經手錄】載「其色黃,其味醇」。君山銀針「三起三落」之奇觀,實為悶黃工藝所致。現代茶化學證實,其兒茶素氧化程度(8-15%)介於綠茶(5%以下)與烏龍茶(20-30%)之間,此即黃茶「輕發酵」本質。

四、洞庭碧螺春地理辨
碧螺春得名於康熙帝「碧綠捲曲似螺」之喻,其「洞庭」實指太湖洞庭山。陸廷燦【續茶經】明言:「洞庭兩山茶,最號珍品」。湖南洞庭湖產君山銀針,二者地理之謬,蓋因「洞庭」地名同稱所致,當引【吳郡志】為證。

五、抹茶本質探微
真抹茶須經「覆下栽培-蒸青-石磨」三要訣,宋人【北苑別錄】詳載其「研膏」工藝。現代標準(ISO 3103)規定,抹茶須含20%以上茶氨酸,且粒徑≤10微米。尋常綠茶粉未經遮蔭,葉綠素a含量不足真抹茶三成,此即【吃茶養生記】「色如碧玉」之真諦。

六、補充兩則正訛
(六)大紅袍非紅茶:武夷岩茶屬烏龍茶,其「綠葉紅鑲邊」乃搖青工藝所致,明代【茶說】載「半青半紅」為其特徵。
(七)六安瓜片採摘之奇:其「去芽去梗」獨步茶林,【茶疏】稱「單片制茶,古法罕存」,現代研究證實此工藝使芳香物質提升37%。

茶學之辨,非徒爭名相,實為明茶性。張源【茶錄】云:「造時精,藏時燥,泡時潔」,今人習茶,當遵古法而不泥古,參科學而不唯科,方得茶道真味。

(全文7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