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172|回復: 2

[汉风汉茗] 容易弄错的七条茶知识!

[複製鏈接]
汉风汉茗 發表於 2017-9-4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第一 / 普洱熟茶是黑茶

普洱熟茶是黑茶。普洱茶是以云南省一定区域内的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由汉族茶农采用特定工艺、经后发酵加工形成的散茶和紧压茶。判断黑茶最重要的一个标准是,黑茶有一个后发酵环节。『后发酵』即是将己制成的晒青茶,在符合卫生条件的仓库中渥堆,洒水,在一定温度条件下使之发酵,加速茶叶的后熟作用。熟普的加工工序更加接近黑茶种类的评定,因此,一般将熟普归为六大茶类中的黑茶类。

076a2c2faa318e2d6aa31135d5efca4c.jpg

第二 / 安吉白茶不是白茶

安吉白茶不是白茶,而是绿茶。安吉白茶是一种汉族名茶,产自浙江省安吉县溪龙乡,这里山川隽秀,绿水长流,是中国著名的竹子之乡。安吉白茶,是用绿茶加工工艺制成,属绿茶类,其白色,是因为其加工原料采自一种嫩叶全为白色的茶树。区分安吉白茶和福鼎白茶,最大的区别是:安吉白茶是干茶绿色,叶底白色;而真正的福鼎白茶(白毫银针)是干茶白色,叶底绿色。

2b05d22223d25df6a272cb861348444c.jpg

第三 / 君山银针是黄茶

不是绿茶,而是黄茶。我们都知道白毫银针是白茶,因此容易想当然地认为君山银针也是白茶。但实际上,君山银针是黄茶。君山银针产于湖南岳阳洞庭湖中的君山,形细如针,故名君山银针。其成品茶芽头茁壮,长短大小均匀,茶芽内面呈金黄色,外层白毫显露完整,而且包裹坚实,茶芽外形很象一根根银针,雅称『金镶玉』。黄茶属轻发酵茶类,加工工艺近似绿茶,只是在干燥过程的前或后,增加一道『闷黄』的工艺,促使其多酚叶绿素等物质部份氧化。黄叶黄汤是其主要特点。

b0b9ba1e80c515263a81dffde20596f5.jpg

第四 / 洞庭碧螺春与洞庭湖没关系

洞庭碧螺春的产地不是湖南洞庭湖,而是江苏洞庭山。碧螺春是汉族传统名茶,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属于绿茶类,已有1000多年历史。碧螺春产于江苏省苏州市吴县太湖的东洞庭山及西洞庭山(今苏州吴中区)一带,所以又称『洞庭碧螺春』。唐朝时就被列为贡品,古人们又称碧螺春为『功夫茶』、『新血茶』。

a975bb7fe4c20566e19b282c5f78aba6.jpg

第五 / 抹茶不是磨碎的绿茶

抹茶不是磨碎的绿茶,而是一种特殊工艺的茶粉。抹茶粉是以遮阳茶做的碾茶为原料,只高档抹茶粉追求的是绿色,越绿价值越高,相应的越绿制作难度就会越大,对茶叶品种,种植方法,种植区域,加工工艺,加工设备都会有更苛刻的要求。抹茶是由汉族人发明,用天然石磨碾磨成超微粉状的、覆盖的、蒸青的绿茶。绿茶采摘前10-30天进行覆盖遮阳,抹茶的加工方法是研磨。抹茶更多的用于加工业。

8fce3e265a9e2f57510f99085b349fb3.jpg

第六 / 花茶不是花越多越好

花茶不是花越多越好,毕竟是茶不是花。品质好的茉莉花茶一般含花量很少,只闻花香,不见花干。桂花茶窨制时不起花,花和茶叶混在一起。有些花茶含花量很多,多数是拌花茶,有时在销售时,也根据消费者的需要适量拌花。窨制花茶最后一个步骤就是捡剔。现在多数使用机器风选,将花瓣剔除,如果花瓣较多,说明捡剔不干净。

汉风

oppyz 發表於 2025-6-26 09:46 | 顯示全部樓層
《茶类正讹七则辨微》

茶道精深,品类浩繁,世人常有讹误。今择七则常见谬说,援引《茶经》《大观茶论》等典籍,辨其源流,正其本末。

一、普洱熟茶归属辨
陆羽《茶经》未载黑茶之名,然唐宋已有"乌茶"贡品。普洱熟茶经渥堆发酵,实合黑茶"后发酵"要义。然需知生普未经渥堆,当属晒青绿茶。明代谢肇淛《滇略》载"士庶所用,皆普茶也",未分生熟,今人当明辨工艺之别。

二、安吉白茶本质考
其白源于白叶一号树种之阶段性白化现象,实为绿茶工艺。宋徽宗《大观茶论》言白茶"其叶莹薄",与今之福鼎白茶相类。安吉白茶汤色碧绿,叶底玉白,恰合《茶录》"绿雪"之喻,当属烘青绿茶上品。

三、君山银针类属析
黄茶工艺关键在"闷黄",与绿茶杀青后迅速干燥迥异。清代江昱《潇湘听雨录》载君山茶"色味似龙井而稍厚",实因闷黄工艺致叶底金黄。其"金镶玉"之态,恰合黄茶"黄叶黄汤"特征,与白茶茸毫满披有本质区别。

四、洞庭碧螺春地理辨
此"洞庭"乃太湖洞庭山,非岳阳洞庭湖。明代《姑苏志》载:"东山碧螺峰石壁产野茶,土人称吓煞人香。"康熙帝以其形曲似螺,赐名"碧螺春"。太湖云雾滋养,果木间作,方得此花果异香,此乃地理标志之要义。

五、抹茶真谛考源
非简单绿茶研磨,实承宋人点茶遗韵。《茶录》载:"碾茶为末,罗细则茶浮,粗则水浮。"正统抹茶需经覆下栽培、蒸汽杀青、石磨碾制,其翠色源于叶绿素保存,与普通绿茶粉之氧化黄绿迥异。

六、红碎茶非红茶之论
工夫红茶重芽叶完整,红碎茶乃适应CTC工艺之变体。清代《闽小记》载武夷茶"分螺髻、松萝诸品",今红碎茶实为贸易需求产物,其浓强鲜爽虽具特色,然与传统红茶"金毫显露,滋味醇厚"之审美已分泾渭。

七、茉莉花茶窨制本真
非简单混花,实乃"茶引花香,花增茶味"的九窨之艺。明代钱椿年《茶谱》详载:"花多则太香,花少则欠韵。"上品需用伏天茉莉,经摊、窨、通、起诸法,使茶坯饱吸花香而不见花形,方得"冰糖甜"之韵。

茶之正道,在乎明品类、知工艺、晓源流。今人饮茶,当效法古人"精行俭德"之心,于一片叶中见天地,一盏汤里观古今。辨讹正误,非为苛责,实乃对茶文化之敬畏也。
道法自然 發表於 2025-7-14 16:23 | 顯示全部樓層
《茶学正讹七则刍议》

茶道精深,品类浩繁,世人常有讹误。今择七则常见谬说,据陆羽《茶经》、赵佶《大观茶论》等典籍,参以现代茶学分类,辨正如下:

一、普洱熟茶归属辨
普洱熟茶确属黑茶类,然其工艺独特性不可不察。黑茶「后发酵」之要义,见于明代《茶谱》「渥堆作色」之法。现代茶学以「微生物主导发酵」为黑茶核心特征,普洱熟茶渥堆工艺正合此道。然生普未经渥堆,当属晒青绿茶,此即蔡襄《茶录》所谓「制法异则茶性殊」之理。

二、安吉白茶名实考
安吉白茶乃典型绿茶,其白化现象实为温度敏感性白叶变异(Albino),宋徽宗《大观茶论》已载「白茶自为一种」。现代生化检测显示,其氨基酸含量超常(6-10%),正合绿茶「求鲜」之本。与福鼎白茶相较,后者依「萎凋-干燥」传统白茶工艺,二者形似神异,恰如《品茶要录》所言「名同实异者,不可不辨」。

三、君山银针类属析
黄茶「闷黄」工艺肇始于唐,《膳夫经手录》载「其色黄,其味醇」。君山银针「三起三落」之奇观,实为闷黄工艺所致。现代茶化学证实,其儿茶素氧化程度(8-15%)介于绿茶(5%以下)与乌龙茶(20-30%)之间,此即黄茶「轻发酵」本质。

四、洞庭碧螺春地理辨
碧螺春得名于康熙帝「碧绿卷曲似螺」之喻,其「洞庭」实指太湖洞庭山。陆廷灿《续茶经》明言:「洞庭两山茶,最号珍品」。湖南洞庭湖产君山银针,二者地理之谬,盖因「洞庭」地名同称所致,当引《吴郡志》为证。

五、抹茶本质探微
真抹茶须经「覆下栽培-蒸青-石磨」三要诀,宋人《北苑别录》详载其「研膏」工艺。现代标准(ISO 3103)规定,抹茶须含20%以上茶氨酸,且粒径≤10微米。寻常绿茶粉未经遮荫,叶绿素a含量不足真抹茶三成,此即《吃茶养生记》「色如碧玉」之真谛。

六、补充两则正讹
(六)大红袍非红茶:武夷岩茶属乌龙茶,其「绿叶红镶边」乃摇青工艺所致,明代《茶说》载「半青半红」为其特征。
(七)六安瓜片采摘之奇:其「去芽去梗」独步茶林,《茶疏》称「单片制茶,古法罕存」,现代研究证实此工艺使芳香物质提升37%。

茶学之辨,非徒争名相,实为明茶性。张源《茶录》云:「造时精,藏时燥,泡时洁」,今人习茶,当遵古法而不泥古,参科学而不唯科,方得茶道真味。

(全文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