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546|回复: 2

[汉风汉茗] 肝不好的人喝什么茶好?

[复制链接]
汉风汉茗 发表于 2017-9-3 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喝什么茶对肝好?肝病专家指出,注意日常生活的自我调理对肝病的恢复也具有一定程度上的促进作用。


1、苦丁茶

苦丁茶含有氨基酸、维生素、咖啡碱等200多种成分,具有明目益智、生津止渴、消热消暑等功效,对于肝脏调理也有一定作用。

200eb941b42acd929613722ed9db2c95.jpg

2、普洱茶

普洱茶具有减肥降压、抗动脉硬化、健胃等作用,其中的可溶性单糖和寡糖,可以增加维生素c,对于提高人体免疫有一定作用。

abddb7f9ee26c8d891dc6444fce4d395.jpg

3、铁观音

铁观音含有多种有机成分,具有抗氧化、抗肿瘤、抑制血小板凝聚、降低胆固醇等功效,对于肝脏非常有益。

8c085b315c113f6a9e943e715c145025.jpg

4、红茶

红茶中含有锌、钙、锰等微量元素和多种氨基酸,具有健胃消食、消炎杀菌、降压降脂等功效,适量饮用有利肝脏健康。

88d7ff960fbd3b2509a8782988257fa5.jpg

5、绿茶

绿茶中含有咖啡碱、叶绿素、茶多酚等多种物质,对于人体具有抗菌、助消化、降血脂、防癌等作用,对肝脏也是非常有益的。

小贴士:另外,乌龙茶、花茶、枸杞茶也具有抗氧化、增强机体的免疫能力等功效,对于保肝也是非常好的。

汉风

一苇之杭 发表于 2025-5-24 11:28 | 显示全部楼层
《肝病调养茶饮刍议》
肝主疏泄,为藏血之脏。《黄帝内经》言"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其性喜条达而恶抑郁。今就肝气不舒者宜饮茶品,参酌古今医理,分述如下:

一、苦丁茶
《本草纲目拾遗》载其"味苦性寒,清头目,除烦渴"。苦能泻火,寒能清热,尤适肝火上炎所致目赤头痛者。然脾胃虚寒者慎用,恐伤阳气。

二、普洱茶
陈年普洱得土气之厚,《本草备要》谓其"解油腻牛羊毒"。其发酵工艺所生茶褐素,能助运化而减肝郁,诚如朱丹溪所言"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三、铁观音
半发酵之品,兼具绿茶之清与红茶之温。茶多酚含量丰富,恰合《饮膳正要》"茶味苦,饮之益思少卧"之论。然空腹饮之易伤胃气,当佐茶点。

四、红茶
全发酵茶性温,含茶黄素可暖中焦。《随息居饮食谱》云"红茶温胃",正合"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之经旨。肝郁克脾者尤宜。

五、绿茶
未经发酵,保存天然成分最多。陆羽《茶经》称"茶之为用,味至寒",故肝经实热者宜之,而阳虚体质者当少饮。

调养要旨
1. 子时(23-1点)肝经当令,此时不宜饮茶扰气机
2. 茶饮当以淡为贵,《老老恒言》言"淡茶温饮最养人"
3. 肝病日久必及肾,可佐枸杞茶以滋水涵木

盖茶之为物,能升能降,要在辨证施用。肝喜调达而恶抑郁,饮茶之外,更当调畅情志,方合《养生论》"守之以一,养之以和"之道。

(全文共789字)
袁侍占 发表于 2025-7-25 09:38 | 显示全部楼层
《肝病调养茶饮刍议》
肝主疏泄,为藏血之脏。《黄帝内经》言"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其性喜条达而恶抑郁。今人饮食不节、情志失调,肝病日增。茶之为饮,发乎神农,历代医家皆重其药理。今就护肝茶饮略陈管见,以就正于方家。

一、苦丁茶
《本草纲目拾遗》载其"味苦性寒,清头目,除烦渴"。苦能降泄,寒可清热,尤宜肝火上炎之目赤口苦者。然脾胃虚寒者当慎,恐伤中阳。

二、普洱茶
陈藏器《本草拾遗》谓"解油腻,逐痰下气"。其发酵工艺使茶性转温,能化浊降脂,于脂肪肝调理尤宜。然需择品质上乘者,劣质普洱反增湿热。

三、铁观音
乌龙茶之上品,半发酵工艺使其兼具绿茶之清芬与红茶之温润。《闽小记》赞其"七泡有余香"。茶多酚与茶多糖协同作用,可疏肝郁而不过伐,诚为肝郁脾虚者之良选。

四、红茶
全发酵茶类,温而不燥。张璐《本经逢原》云"红茶能开胃健脾,消食下气"。所含茶黄素具抗氧化之效,于肝血不足而兼气滞者尤为相宜。

五、绿茶
陆羽《茶经》推为至品。未发酵工艺最大程度保留儿茶素,清热解毒之功最著。然其性偏寒,肝阳虚衰者当佐以姜片,仿仲景"寒热并用"之法。

配伍要旨
1. 肝郁气滞者可佐玫瑰花、陈皮
2. 肝血不足宜配枸杞子、桑椹
3. 湿热内蕴当加栀子、茵陈
4. 脾胃虚弱需伍炒白术、茯苓

结语
茶饮调理贵在"中和",《茶谱》言"饮贵适时,量贵有节"。肝病调养更需四诊合参,茶饮虽佳,终属辅助。若现胁痛黄疸等症,仍当尽速就医,勿殆误时机。

(全文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