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093|回覆: 1

[中醫理論] 盧永兵·治發熱昏睡案

[複製連結]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廣東省名中醫盧永兵主任醫師臨證經驗豐富,治癒許多重證、難證,下舉二則治發熱昏睡醫案。

病案一

黃某,女,58歲。1991年7月16日來診,患者在一個半月前常於夜間低熱。一個月前突然高熱昏迷,在某醫院內科治療,進行各方面檢查,組織會診兩次,均未查得發病原因,用過大量消炎藥、激素藥未有效,患者一直處於高熱昏睡中。當時病人昏睡,呼叫未應,但能慢慢睜開眼睛一下,又旋即閉眼。全身灼熱,體溫38.7℃,尚在敷冰。面部、唇舌紅赤,無舌苔,舌尖有許多瘀點。小便短赤,大便1周未排。脈細數。處方:①每天溫開水研化安宮牛黃丸1粒,慢慢餵飼。②羚羊角5克(另燉),石膏80克,知母10克,黃連10克,滑石20克,甘草5克,生地12克,玄參12克,麥冬12克,西洋參10克(用羚羊角另燉)。當晚煎服1劑,次日上下午各1劑。

第2天上午二診。述服藥當天,體溫均在38℃左右。呼患者名字,能睜開眼睛1~2秒鐘,上方再治療2天。

三診時,病者能睜開眼睛,問是否頭暈、胸悶熱、口乾、口苦,能輕輕點頭。面部、唇舌紅赤稍退。上方改為每天煎服1劑,服2劑。

四診時,病者清醒,能小聲交談,訴頭暈,全身乏力,口乾、咽干,胸悶熱。面部、唇舌紅赤已退,體溫在37.5℃左右。去安宮牛黃丸,服上方3劑。

五診時,病者能起坐,對答正常,聲低,頭暈,乏力,口乾,胸悶熱消失。進食少量菜湯、稀粥,脈細緩。處方:西洋參12克(另燉),麥冬12克,石斛12克,熟地10克,丹參10克,丹皮10克,黃芪10克,五味子5克,日煎服1劑。

六診時,病者能到室外散步,睡眠、飲食、二便基本正常。舌苔薄白,脈細緩。上方服5劑。

第10天後病人家屬電告病人身體康復。

本例高熱昏睡,是實熱與虛熱夾雜,擾亂神明,首要應退熱醒神。方中用安宮牛黃丸,能清熱開竅化痰。此藥高熱神志不清時用,熱退神清停用。湯劑中用白虎湯、六一散化裁加羚羊角,清退暑熱之實熱。本病未入院前有夜間低熱,入院後又長時間高熱傷陰,舌紅無苔,脈細而數,可知有虛熱,因而方中用西洋參、生地、玄參、石斛、知母等養陰退虛熱。病有氣陰兩虛,用西洋參甘涼益氣養陰甚宜,熱退以後,以益氣養陰、涼血活血善後。

病案二

黃某,女,53歲,於1996年8月10日來診。有高血壓病史8年。29天前在家突然仆倒,不省人事,入住某醫院內科,診斷為出血性腦中風,入院後一直昏睡。當天上午病人轉中醫院治療。現在面部紅赤,唇紅燥裂,舌質紅,舌尖邊有許多瘀點、瘀斑,苔黃厚膩,口臭。

病人神昏,呼叫其姓名不應,但能慢慢睜開眼睛3~4秒。全身發熱,體溫38.2℃,左側肢體偏癱,腹脹,大便1周未排,導尿,小便短赤,脈弦滑數。處方:①每天溫開水研化安宮牛黃丸1粒,餵飼。②石膏80克,知母10克,羚羊角5克(另燉),黃芩10克,黃連10克,膽南星10克,生地12克,玄參12克,赤芍15克,水蛭10克,地龍12克,秦艽15克。日煎服2劑,餵飼。③大黃20克,芒硝10克,金銀花15克,連翹15克,每天1劑,煎後微溫灌腸。

二診時,病者熱稍退,體溫37.9℃,面部紅赤稍退,神志清醒片刻。灌腸排出大便污臭,腹脹稍減。仍每天溫開水研化安宮牛黃丸1粒,餵飼。同時服用處方②,日煎服2劑,餵飼。

三診時,病人清醒,低聲說話斷續。訴頭暈、頭痛、胸悶、口苦、口乾、全身乏力、喉間有痰。上方再用2天。

四診可見病者神清,熱退,面部紅赤、唇舌干亦退,苔薄黃,脈弦滑。上方去安宮牛黃丸。湯劑日煎服1劑。請針灸醫師針灸。

五診可見病者神清,正常交談,訴頭痛頭暈明顯減輕,口苦口乾消失,納差,全身尚乏力,左側肢體酸痛、麻痹。處方:秦艽15克,生地12克,水蛭10克,地龍15克,全蠍10克,蜈蚣10克,赤芍15克,丹參12克,桑枝30克,山楂15克,丹參12克,田七15克。日煎服1劑。

六診時,病者能在家人攙扶下站立,左手能抬高至胸,頭不暈不痛,納差增加,二便正常。處方:黃芪50克,仙鶴草50克,桂枝10克,當歸10克,川芎10克,丹參12克,田七15克,水蛭10克,地龍10克,秦艽15克,熟地15克,懷牛膝15克,絡石藤30克,路路通15克,黨參12克,日煎服1劑。

七診可見病者左手能端碗,睡眠、胃納二便正常,要求出院。上方帶30劑回家,每天煎服1劑。

30天後家人電告病人身體康復。

本例為風、火、痰、瘀互結,擾亂神明,致昏睡29天。該證首要醒神,是安宮牛黃丸適應證。湯劑以祛風、清熱、化痰、涼血、化瘀為主。一診立即用大黃、芒硝等煎後保留灌腸,意在引風、火、痰、瘀下行,上病下取。熱退神清後,以大劑量黃芪、仙鶴草配活血、化瘀、養血、通絡之藥,起肢體萎廢,使活動自如。(盧燦輝 鄭婷 盧友祥 盧鋒)

(文中所載處方、治法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湯紂 發表於 2025-7-8 05:51 | 顯示全部樓層
盧永兵先生兩則發熱昏睡醫案,實為溫病學與內科急症治療之典範,其辨證之精當、用藥之峻猛而有序,深得葉天士"衛氣營血"辨證與吳鞠通"三焦辨證"之要旨。今試析其理法方藥,以彰其學術價值。

案一析微:
此案呈現典型"熱陷心包"兼"陰傷動血"之候。患者夜間低熱月余,乃伏邪久羈傷陰之兆;突發高熱神昏,舌絳無苔而現瘀點,恰合【溫病條辨】"邪入心包,舌謇肢厥"之證。盧公以安宮牛黃丸急開內閉,暗合"涼開三寶"應用法度。尤妙在白虎湯合增液湯化裁:石膏用至80克彰顯"虎嘯風生"之勢,更佐羚羊角直折厥陰之火,此即【臨證指南醫案】"氣血兩燔,非石膏、羚羊角不能除"之實踐。其辨治層次尤為精當:
1. 初診急以"清心開竅-清氣涼營-滋陰活血"三法並進
2. 待神明漸蘇,轉為養陰透熱(三診)
3. 終以生脈散合四物湯加減收功(五診)
此等"瀉南補北"之法,既承張仲景急下存陰之旨,又得王孟英養陰透熱之妙。

案二管窺:
雖原文未竟,然據"高血壓史八年,突然仆倒"等症,當屬"肝陽化風,痰瘀阻絡"之中風閉證。盧公治療此類急症素有"三早"原則:早用息風藥(如羚羊角鈎藤湯)、早施活血藥(如丹參、赤芍)、早行開竅法(如安宮牛黃丸)。觀其用藥規律,常以:
金石類(石膏、滑石)折其亢陽
角類藥(羚羊角)息風定痙
參類(西洋參)固護氣陰
此正合【醫學衷中參西錄】"治中風當分虛實,實者鎮肝息風,虛者峻補氣陰"之論。

臨證啟示:
1. 時序辨證:盧公準確把握"熱邪傳變"時序,初期側重透熱轉氣,後期注重滋陰復脈
2. 量效關係:大劑石膏(80克)與微量五味子(5克)的配伍,體現"重劑起沉疴,輕調燮陰陽"的用藥藝術
3. 截斷療法:在熱邪未深陷血分前,即用生地、丹皮等涼血藥,實踐葉天士"先安未受邪之地"思想

此二案雖未詳述舌脈演變,然已足見嶺南溫病學派"清透並重、顧護陰液"的特色。盧公之方,看似峻猛,實如庖丁解牛,批郤導窾,故能於旬日間令垂危者康復如常。學者當於此參悟"有是證用是藥"的真諦,而非拘泥於具體方藥。
得瑟炊煙花 發表於 2025-7-20 09:23 | 顯示全部樓層
盧永兵先生治療發熱昏睡案評析

(一)病機辨證精微
觀盧公所治二案,皆屬熱陷心包、氣陰兩傷之危候。首案患者舌絳無苔而現瘀點,乃暑熱挾瘀內陷營血之明證。【溫病條辨】有云:"舌絳而干,法當渴,今反不渴者,熱在營中也。"此案夜間低熱月余,實為陰分伏熱之兆,後突發高熱神昏,恰合葉天士"入營猶可透熱轉氣"之訓。盧公以安宮牛黃丸急開內閉,更以白虎湯合增液湯加減,既清陽明氣分熾熱,又滋少陰枯涸之陰,深得吳鞠通"三焦同治"之旨。

(二)用藥法度嚴謹
其組方特色有三:一則遵"治暑必用甘寒"古訓,以西洋參、麥冬、石斛甘涼濡潤;二則妙用羚羊角配石膏,取"咸寒直折"與"辛涼透解"並行,暗合雷豐【時病論】清暑退熱之法;三則後期以生脈散合丹參飲收功,體現"爐煙雖熄,恐灰中有火"的慎終思想。尤值稱道者,安宮牛黃丸使用恰合【溫病條辨】"脈虛夜寐不安,煩渴舌赤,時有譫語,目常開不閉,或喜閉不開,暑入手厥陰也"之證。

(三)診療次第分明
盧公治療呈現清晰層次:首診急開竅醒神,二診透熱外達,三診養陰生津,四診後專事調補。此正合【內經】"熱淫於內,治以咸寒,佐以甘苦"之序。其退熱不用苦寒直折,而取甘寒合咸寒,既避"熱中未已,寒中又起"之弊,又防冰伏邪氣之害。後期以黃芪易人參,尤見巧思,既避參之溫燥,又取芪之走表托邪,暗含"扶正祛邪"玄機。

(四)啟示
今人治高熱多囿於抗生素思維,盧公此案示我輩:暑熱內陷當辨"熱"、"痰"、"瘀"三端。其用六一散通利三焦,取"治暑不利小便非其治也"之意;用丹皮、丹參涼血散瘀,應"入血就恐耗血動血,直須涼血散血"之教。末以五味子收斂元氣,尤合張錫純"暑熱傷氣,當以酸收之"的主張。此案診療全程,堪稱現代語境下完美演繹傳統溫病學理的典範。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