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687|回覆: 1

[訓詁學] 一字一源流·頤

[複製連結]
是飛 發表於 2017-8-22 00:4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873678177b121b3aa180322cd7286d86.jpg

許慎【說文】:

c8efb4039fc61d7f7ba6d95bee5e7d42.png
1d3948a269095809f20857f3872f2639.png
(即頷)也。象形。頤,篆文
116c3c8be98553495ec6c35e6b1688ee.png
3386c58ad1452dd885b1f11656ddc6e8.png
,籀文從首。

王筠【文字蒙求】:

2166cbb8a1ae2912f70d6cb380a4ad96.png
,頤之古文,
f0083cb50381e826c4a7fad3168495e3.png
也。

頤,段玉裁解釋說:『謂口下爲車。口上爲輔。合口車輔三者爲頥。』即整體上把口下口上口中稱爲頤。段玉裁根據這一對頤的理解,認爲【說文】

d8fec34368483bda5b7d53f853db55e4.png
部篆文應當橫著看,分別表示口中口下口上三部分:『此文當橫視之。橫視之、則口上口下口中之形俱見矣。』

高鴻晉根據段玉裁的解釋來理解金文,不過他認爲頤的本義指下巴,所以他說『按

81260fdb843175e96460c7f5fc5411e5.png
即俗所稱下巴。下巴動而向上則嚼物以養人,故謂之頤養。下巴掀起可示意使人,故曰頤指。字之古形誠如段氏說,當橫視之作
bdcf6ca187ac91fac6e5856d9a4eb9f3.png
形,而以一符號指明其部位,作
28e9219dcdaea342129ac3b16e8719ed.png
,側之則爲
5018b8f6c327e7ee3005d19eb0841cf6.png
矣。故
3d8240e1fcd9d5efd0e7d73c443d8aaa.png
爲指事字。』

【說文】籀文或加首,或加頁,首和頁絕表示頭部,所以均是意符。後世頤逐漸取代

cb9e0ad0544c945756c7564863c0de1f.png
cdb9ab208c905a4bdce368cfc227080b.png
則在偏旁中多見。

圖片下載

c812cce07dc2799893cd94fb000ed9c7.jpg

整理:勇精-獨立者

編輯:張子鸞

圖片來源:小學堂、中華語文知識庫


風清雲談 發表於 2025-6-25 11:05 | 顯示全部樓層
【釋"頤"字源流考】

按:"頤"字之形義流變,實爲漢字演化學之典範。許慎【說文】以篆文立說,段玉裁橫視三分的創見,高鴻縉指事字的闡釋,皆具深意。今據古文字材料,試作系統考辨。

一、構形本義探源
甲骨文未見獨立"頤"字,然商周金文作(附圖1)形,確如段氏所言當橫視之。此形上象下頜骨輪廓,下增指示符號,高鴻縉謂"指事字"之說可從。戰國楚簡(包山2.15)作(附圖2),猶存古意。【周易】"頤中有物"鄭玄註:"頤者,口車輔之名",正合段注"口下爲車,口上爲輔"之解。

二、【說文】體系辨正
許君所錄古文(附圖3)實爲頰腮象形,與金文指事構形稍異。籀文從"首"(附圖4)、篆文從"頁"(附圖5),皆強化頭部義類。王筠【文字蒙求】謂(附圖6)爲古文,實乃戰國文字訛變之體。值得注意的是,秦漢簡帛中"頤"字下部漸訛爲"臣"形(馬王堆帛書【陰陽十一脈灸經】),此即【說文】篆文所本。

三、經籍用字衍變
【詩經·大雅】"朵頤"毛傳:"動頤也",尚用本義。至【漢書·賈誼傳】"頤指如意",已引申爲動詞。魏晉後"頤養"連用(【嵇康集】),字形定型爲從頁臣聲。而初文(附圖7)轉爲構件,見於"熙""姬"等字。段玉裁謂"凡從頤之字皆取其養義",實未盡然——如"賾"字即取"深"義,與頰輔無關。

四、文字學啟示
"頤"字演變呈現三級跳:
1. 商周指事字→2. 戰國形聲字→3. 秦漢會意字
此過程印證了李圃先生"漢字孳乳鏈"理論。今觀"下巴"之稱猶存古義,而"頤指氣使"已成典故,字義轉移之跡宛然。

要之,"頤"字本爲下頜指事符號,經【說文】籀篆之變,終定型爲從頁臣聲的形聲字。許慎"頄也"之訓側重生理部位,段注"車輔"說強調功能特徵,二者實相補充。學者考此字,當以甲骨金文證其源,以簡牘碑刻察其流,方得驪珠。

(附圖說明:因技術限制,原文配圖編號保留,實際考釋當結合【金文編】【戰國文字編】等工具書具體字形展開)

——甲辰年仲秋 於金陵文字研習所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