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721|回复: 1

[医药临床] “下病上治”疗小儿遗尿

[复制链接]
王金亮 发表于 2017-8-17 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读声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赵某,9岁,2014年11月20日初诊。其母代诉:患儿素日体质虚弱,食欲欠佳,时有便溏,小便频数。每遇天气寒冷或阴雨天气尤甚。四处投医治疗,效果未显。刻诊:消瘦面黄,精神不振,舌淡苔少,脉俱虚。《内经》有云:“阳气尽则卧。”此乃小儿肾气不足,阳气未实,致睡眠欠佳,加之肾阳不足,膀胱气化失利,故尿床也。治法:温肾固摄。处方:补骨脂10克,金樱子10克,巴戟9克,覆盆子9克,石菖蒲6克,生黄芪15克,益智仁6克,乌药5克,甘草3克。10剂。水煎服,每日1剂。白昼小便次数减少,但仍尿床不休。《景岳全书》云:“治水者,必须治气;治肾者,必须治肺。”故前方加宣肺开窍之品,防风6克,浮萍草6克,麻黄3克,藁本5克。20剂。水煎服,日1剂。

患儿继续服药20剂后,小便正常,连续3周未再尿床。嘱其调节情绪,加强体质锻炼,遗尿告愈。

按:《幼儿集成》认为:“此皆肾与膀胱虚寒也”。由于肾气虚惫,膀胱约束无权,欲纳其肾,先温其阳。首用补骨脂补肾壮阳,为治遗尿之首药。配金樱子加强固摄下元作用。入防风、藁本有温煦之功,此二药可入肺、膀胱经。其功祛风胜湿,可散膀胱寒湿。浮萍草可宣发肺气,通调水道。石菖蒲芳香化湿,利九窍,有助治疗。中医认为,肺在上焦通调水道,下输膀胱为水之上源,肺气盛,宣降得宜,肾气足,固摄有度。此案治则立方温肾固摄,宣肺开窍,使肺气宣通,肾阳得固,三焦气化正常运行,膀胱开合有度。此“下病上治”之论也。

(文中所载处方、治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陆刁 发表于 2025-5-24 10:33 | 显示全部楼层
《论遗尿证治中的"下病上治"法要》

案中所述小儿遗尿一证,实乃中医儿科常见之疾。细究其理,诚如《灵枢·本输》所言:"三焦者,中渎之府也,水道出焉",患儿肾阳不足、肺气失宣、三焦气化不利之病机跃然纸上。今就本案治验,析其精微如次:

一、病机枢要
患儿面黄消瘦、脉虚舌淡,显系《诸病源候论》所云"膀胱冷不能约于水"之候。然深究其本,实含三层枢机:其一在肾,如《幼幼集成》指"肾气虚惫";其二在肺,诚如李杲所言"肺金虚则气不化";其三在三焦,恰合《难经》"三焦者,决渎之官"之论。此三者相因为病,乃成遗溺。

二、方药析微
首诊以补骨脂为君,取其"补相火以通君火"(《本草备要》)之功;佐金樱子固下焦,暗合"涩可去脱"之旨。然未效者,非方之不效,乃未达"提壶揭盖"之妙。二诊入麻黄、浮萍,正应《医宗金鉴》"肺为水之上源"之训。其中浮萍一味尤具匠心,《本草求真》谓其"发汗胜于麻黄,下水捷于通草",与防风相配,既开鬼门又洁净府,实得"启上闸以通下流"之三昧。

三、治法钩玄
"下病上治"非独治肺,实含三焦统调之妙:
1. 上焦治气:取麻黄、浮萍宣肺以布津液,正如张景岳"治肾必先治肺"之喻
2. 中焦运化:黄芪、甘草健中州以资化源,遵"脾为生痰之源"之戒
3. 下焦固本:巴戟、益智仁温命门以暖水脏,应"益火之源以消阴翳"之法

四、临证启悟
此案启示有三:
其一,遗尿辨治当循"三焦-五脏-气化"三维辨证体系;
其二,温肾固摄需佐轻清宣透之品,防"呆补滞气"之弊;
其三,"下病上治"本质在于恢复气机升降,非徒药位之择。

结语:本案深得"治病必求于本"之奥义,其活用麻黄、浮萍等轻扬之品以调气化,尤见"四两拨千斤"之巧。然须申明:临证当详辨寒热虚实,若遇肝经郁热之遗尿,又当以龙胆泻肝汤加减,不可执一而论。医者贵在通变,此之谓也。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