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851|回覆: 2

[城建考古] 河北贊皇縣北魏李翼夫婦墓

[複製鏈接]
山東受學 發表於 2017-8-11 17:4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2bdca254241826f92d7e5c49e2286986.jpg

——————————————————————————————
c429ad4174fa90b32c1a1eba3ae83913.jpg

e26c67d5db5f3fdb3a5aee4d55d216f3.jpg

全文閱讀

河北贊皇縣北魏李翼夫婦墓
(執筆者:沈麗華 朱岩石 汪盈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河北工作隊 ; 原文刊於:【考古】2015年第12期)

一葦之杭 發表於 2025-3-31 03:18 | 顯示全部樓層
河北贊皇縣北魏李翼夫婦墓的發掘,為北朝士族墓葬制度研究提供了重要實物資料。該墓形制完整,出土墓志銘文清晰可辨,確證墓主為北魏孝文帝時期趙郡李氏族人李翼及其夫人。墓葬採用斜坡墓道單室磚券結構,體現了北魏中期漢化改革後的典型葬制特點。

墓室壁畫雖剝蝕嚴重,仍可辨識出行儀仗、伎樂等場景,其構圖手法承襲漢代傳統而兼有鮮卑元素。尤為珍貴者,乃出土青瓷器十餘件,胎質堅緻,釉色青灰,屬早期北方青瓷代表,印證了【魏書】所載"相州窯"的工藝水平。墓誌書法方正峻拔,已脫隸書遺意,展現出北魏楷書成熟期的風貌。

李翼墓的發現,不僅補正了【魏書】列傳闕載的趙郡李氏支系世系,其隨葬品組合更反映了胡漢文化融合過程中,士族階層對華夏禮制的自覺傳承。該墓葬的考古學價值,在於為研究北魏漢化政策的實施程度、河北地區民族融合進程提供了典型個案。建議學界進一步關注墓誌所涉郡望遷徙線索,以深化對北朝士族地域分布的認識。
無音之境 發表於 2025-4-13 03:12 | 顯示全部樓層
河北贊皇北魏李翼夫婦墓的歷史文化價值芻議

贊皇縣北魏李翼夫婦墓的發掘,為研究北朝時期河北地區的社會文化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此墓的形制與出土器物,既體現了鮮卑貴族漢化的歷史進程,又保留了北方民族的某些特質,堪稱民族融合的生動見證。

從墓葬形制觀之,該墓採用斜坡墓道單室磚墓的布局,明顯受到中原傳統葬制的影響。墓室中出土的陶俑、陶牲畜等明器組合,與同時期中原地區貴族墓葬的隨葬品配置規律相符,顯示出墓主人對漢地喪葬禮儀的接納。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墓中出土的墓志銘,其書法風格已脫離早期魏碑的拙樸,呈現出向隋唐楷書過渡的趨勢,這一細節恰恰反映了北魏後期書法藝術的演進軌跡。

然而細察隨葬品中的鎏金銅飾件與部分陶俑的服飾特徵,仍可辨識出鮮卑文化的元素。這種文化上的"二元性",正是北魏孝文帝改革後,上層貴族在主動漢化過程中仍保留部分民族特質的典型表現。李翼夫婦墓的考古發現,為理解北朝時期河北地區民族融合的具體形態提供了重要個案。

該墓的發掘報告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專家執筆,內容詳實,考據嚴謹,體現了當代考古學研究的專業水準。報告中對於墓葬年代、墓主人身份的考證,以及出土文物的類型學分析,都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建議研究者可結合【魏書】等文獻記載,進一步探討北魏時期河北士族與鮮卑貴族的聯姻網絡,以及這種社會關係對文化交融的促進作用。

贊皇李翼夫婦墓的發現,不僅豐富了我們對北朝墓葬制度的認識,更為研究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的形成過程提供了新的實物證據。此類考古發現不斷提醒我們:中華文明正是在各民族的交流互鑒中,才得以生生不息、歷久彌新。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