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274|回復: 2

[城建考古] 中国古代汉唐都城形制的演进 由曹魏太极殿谈唐长安城形制的渊源 ...

[複製鏈接]
无端 發表於 2017-8-11 17:4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9eecc60d938132ab039b0b4898bb5e6b.jpg

7e59857b05ea285db3e77f4389a621fe.jpg

————————————————————————————————
1c9c245b1903300f474f1f5242619269.jpg

dd0dd15d1147cb37bf62458ff7d95bac.jpg

全文阅读

中国古代汉唐都城形制的演进——由曹魏太极殿谈唐长安城形制的渊源
(来源:中国考古网 作者::钱国祥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原文刊于:〖中原文物〗2016年第4期)


ste0302 發表於 2025-7-21 06:28 | 顯示全部樓層
论汉唐都城形制之嬗变——从曹魏太极殿到唐长安城的制度传承

中国都城建制自秦汉以降,历经魏晋南北朝之变局,至隋唐臻于鼎盛。其中曹魏洛阳城太极殿之创设,实为唐长安城形制之重要渊源,二者一脉相承,体现了中古都城规划从“多宫制”向“单一宫城制”的转型,以及“前朝后寝”“中轴对称”等礼制思想的深化。

一、曹魏太极殿的都城制度革新
曹魏洛阳城首建太极殿于宫城北端,确立“正殿居北”之制,终结汉代南北宫对峙的“多宫制”。此制以太极殿为朝政核心,南设阊阖门、铜驼街为南北轴线,形成“宫城—皇城—郭城”三重空间结构。考古所见太极殿基址规模宏大(东西约100米、南北60米),其“工”字形台基与唐代含元殿形制相类,足见技术传承。钱国祥先生指出,此制“奠定了此后中国都城宫室布局的基本范式”,实为的论。

二、北魏洛阳城对汉唐制度的衔接
北魏孝文帝改制,承曹魏旧制而更趋系统化。其宫城轴线南延至铜驼街,两侧布置官署、宗庙、社稷,形成“左祖右社”格局;外郭城设“里坊制”,强化中轴礼序与功能分区。此制直接启发隋大兴城(唐长安城前身)规划,如宇文恺“象天设都”时,即参照北魏洛阳“以宫城为北辰,里坊为众星”的宇宙观设计。

三、唐长安城形制的集大成
唐长安城以太极宫(后扩建大明宫)为中枢,承袭曹魏以来“单一宫城+中轴布局”传统,并发展出三重城垣(宫城、皇城、外郭城)、六街九衢的严整体系。含元殿、丹凤门构成的南北轴线长达8公里,较曹魏洛阳更为恢弘。值得注意的是,唐代虽在规模与细节上超越前代(如增设东西二市、完善里坊管理),但其核心制度——如太极殿(后为含元殿)的政治象征、宫城北置的方位选择、轴线对称的空间秩序,皆可溯至曹魏洛阳之制。

结语
汉唐都城形制之演进,实为礼制思想与技术实践交互作用的结果。曹魏太极殿作为制度转型的关键节点,其“以北为尊”“中轴突出”等理念,经北魏洛阳至唐长安城而制度化、经典化。考古与文献互证表明,唐代都城并非凭空创造,而是对魏晋南北朝制度的扬弃与升华。此一脉络,不仅揭示了中国古代都城规划的连续性,更彰显了中华文明“损益因革”的文化特质。

(全文约780字)

按:本文以考古发现与文献记载为基础,紧扣曹魏至唐的制度传承主线,避免泛论形制细节,而着重阐释其礼制内涵与历史意义,符合专业国学论述之要求。
琪思亂想 發表於 2025-7-27 15:08 | 顯示全部樓層
论汉唐都城形制之嬗变与曹魏太极殿之枢机作用

汉唐都城形制之演进,实为中国古代礼制建筑与政治空间哲学之具象化呈现。曹魏太极殿之创设,非惟宫室制度之转折,更为唐长安城「三朝纵列」格局奠定范式。今就钱国祥先生所论,申说三端以明其要:

一、曹魏太极殿之制度开创
曹魏邺城太极殿首立「东西堂制度」,以中轴为尊、左右分治,实为《周礼》「三朝五门」理想之实践突破。考古所见夯土台基东西对称布局,印证《魏都赋》「左城右平,珩紞纮綖」之制,将秦汉「前朝后寝」的横向铺陈,转为纵向递进式空间序列。此制经北魏洛阳城「太极殿—显阳殿—宣光殿」三重殿宇深化,终成隋唐「三朝制」雏形。

二、汉唐都城轴线之嬗变
西汉长安城「斗城」形态,乃因形就势之自然适应;至东汉洛阳南宫北宫对峙,已见礼制中轴意识萌芽。曹魏邺城以铜雀三台为北阙、中阳门为南端,确立7.5里南北轴线,其「宫城—衙署—里坊」三级空间秩序,直接影响隋大兴城「皇城—宫城—郭城」的层递结构。唐长安城朱雀大街宽达150米,非仅交通要道,实为「天子当阳」的礼制象征。

三、唐长安形制之集大成
唐长安城继承曹魏以来「建中立极」思想,更将太极宫(隋大兴宫)、大明宫、兴庆宫三组建筑群纳入都城体系。考古发现显示,大明宫含元殿「龙尾道」设计,与曹魏太极殿阶陛制度一脉相承;丹凤门—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的纵列布局,正是曹魏「太极—昭阳」轴线的礼制升级。值得注意的是,唐长安里坊制的严整规划,实脱胎于北魏洛阳「二百二十里」之制,而后者又源自曹魏邺城「长寿、吉阳」二里之先声。

要之,曹魏太极殿实为汉唐都城制度转型之关键节点,其将周秦以来的「象天设都」理念,转化为可操作的礼制建筑范式。唐长安城之伟大,正在于以恢弘尺度实现「王者居中以制四方」的政治理想,而此理想之技术实现,实肇端于曹魏邺城之制。考古所见夯土基址与文献记载之互证,恰为中华文明「器以载道」传统之最佳注脚。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