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066|回覆: 0

[訓詁學] 一字一源流·女

[複製鏈接]
聽松客 發表於 2017-8-11 00:0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8bfc7f2940c3384125581f2bd94142b4.jpg

許慎【說文】:『女,婦人也。象形。王育說。』
王筠【文字蒙求】:『女,蓋象斂抑之狀。』
許慎以女乃象形字,但女字如何象形,卻有不同說法。段玉裁認為女的篆文表示女子斂抑自守的樣子。王筠也認為女蓋象斂抑之狀。有學者則認為女古作 050be9fc18d1184f66a486922ee3a1ca.png ,乃是表示側立俯首斂手曲膝的樣子,乃柔順事人的相貌。李孝定根據甲骨文,認為上述說法均是從形體特徵上說女字,而在形體特徵上實在很難通過字形區別男女。所以李孝定認為女字並非從形體特徵上象形,而是像男字一樣,從工作特徵上造字。男是力田,乃表示男子耕地意思。女則表示長跪而兩手有所揉作的樣子,乃女子做女紅做飯的樣子,蓋取男耕女織之義。這一說法很有道理。另外,陳煒湛認為甲骨文女象一女人長跪在地雙手交叉在胸的樣貌。也有人認為甲骨文女表示女子整飭衣襟、跪拜行禮的樣子。
此處筆者遵從李孝定先生的解釋,認為女乃表示長跪在家勞作樣子,取男外女內之義。從字形來看,金文有些字形比甲骨文上部多了一橫,這一橫應該表示女子頭上的簪飾。
甲骨文女和母經常通用,據姚孝遂介紹,『女、母、毋是逐步分化而來的,其形本作,間或作 297e31a5e50dd3189cc275317b65b1d7.png ,於 8da0963a916abe5b8d3523a59e97f08f.png 字增點作 e7086298d0c8b4c3663d4cdd2e42e41c.png ,則為母的專用字。商代文字 5e4c480e87736c762e94e64be76aecb1.png 可以說女,也可以母。但女不得作 e9d234d1b3714e0b423b5d70c08e725f.png 。否定詞毋在商周時代都是假女為之,小篆始出現專用的毋字作 dce98ee02b67067fcbe58781aaf0a113.png ,乃是於女字加一作為區別的符號。』


b1eba26651a9acfcd2a55e670e9605ca.jpg

整理:勇精-獨立者
編輯:張子鸞
感到四四 發表於 2025-4-22 19:23 | 顯示全部樓層
【"女"字考源:從形構演變看上古性別文化】

一、字形本義諸說辨正
許慎【說文】以"女"為婦人象形,然具體取象歷來分歧。段玉裁、王筠主"斂抑說",謂篆文(如圖)呈斂手屈膝之態,此說實受漢儒禮教觀念影響。甲骨文出土後,李孝定先生力駁舊注,指出早期字形(如)顯非單純摹形,當從勞作特徵解字:上部象跪坐之人,下部雙手交疊作揉捻狀,恰合"女紅中饋"之職。此說以甲骨文、金文互證,較"柔順說"更契商周社會"男耕女織"分工實況。

二、形構演變三階段
1. 甲骨文時期(約前14世紀)
字形突出跪坐勞作特徵,與"母"字通用(如)。姚孝遂考"母"乃增點分化字,兩點象乳,初本無別。此時"女"字尚未負載後世倫理觀念,純為性別職能符號。

2. 金文時期(前11-3世紀)
增飾筆現象顯著,如毛公鼎"女"字首部添橫(如),或象簪笄,反映周代"婦人首飾"制度。【禮記·內則】"女子十有五年而笄"可互證,此橫筆實為成年禮俗在文字中的投射。

3. 小篆定型期
秦篆(如)將跪坐形線條化,"毋"字始分化,以一筆斜畫示禁止,體現文字系統精密化趨勢。

三、文化內涵嬗變
"女"字演變暗合三代性別觀念變遷:
商代重職能分工,字形樸拙務實
周代禮制下漸涵"主內""柔順"之義
漢代經學詮釋強化倫理屬性

李孝定說之價值,在於剝離後世附加義,還原造字初期的生產性本質。然需注意,甲骨文中"女"亦用於女性人名(如婦好),其社會地位未必全由字形決定。

結語
"女"字從甲骨文到小篆的演變,既是文字系統自我完善的過程,也是性別文化編碼的鏡像。今日解字,當以考古材料為本,避免以今律古。學者解"女",既需明其"跪坐勞作"之本源,亦當察其"母-毋"分化之軌跡,方得文字與社會互動之真義。

(全文798字)

注釋
[1] 本文甲骨文釋讀主要參考【甲骨文合集】
[2] 金文形變分析參容庚【金文編】
[3] 性別文化維度引李貞德【婦女在家庭與社會中的角色】說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