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061|回復: 0

[训诂学] 一字一源流·女

[複製鏈接]
听松客 發表於 2017-8-11 00:0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8bfc7f2940c3384125581f2bd94142b4.jpg

许慎〖说文〗:『女,妇人也。象形。王育说。』
王筠〖文字蒙求〗:『女,盖象敛抑之状。』
许慎以女乃象形字,但女字如何象形,却有不同说法。段玉裁认为女的篆文表示女子敛抑自守的样子。王筠也认为女盖象敛抑之状。有学者则认为女古作 050be9fc18d1184f66a486922ee3a1ca.png ,乃是表示侧立俯首敛手曲膝的样子,乃柔顺事人的相貌。李孝定根据甲骨文,认为上述说法均是从形体特征上说女字,而在形体特征上实在很难通过字形区别男女。所以李孝定认为女字并非从形体特征上象形,而是像男字一样,从工作特征上造字。男是力田,乃表示男子耕地意思。女则表示长跪而两手有所揉作的样子,乃女子做女红做饭的样子,盖取男耕女织之义。这一说法很有道理。另外,陈炜湛认为甲骨文女象一女人长跪在地双手交叉在胸的样貌。也有人认为甲骨文女表示女子整饬衣襟、跪拜行礼的样子。
此处笔者遵从李孝定先生的解释,认为女乃表示长跪在家劳作样子,取男外女内之义。从字形来看,金文有些字形比甲骨文上部多了一横,这一横应该表示女子头上的簪饰。
甲骨文女和母经常通用,据姚孝遂介绍,『女、母、毋是逐步分化而来的,其形本作,间或作 297e31a5e50dd3189cc275317b65b1d7.png ,于 8da0963a916abe5b8d3523a59e97f08f.png 字增点作 e7086298d0c8b4c3663d4cdd2e42e41c.png ,则为母的专用字。商代文字 5e4c480e87736c762e94e64be76aecb1.png 可以说女,也可以母。但女不得作 e9d234d1b3714e0b423b5d70c08e725f.png 。否定词毋在商周时代都是假女为之,小篆始出现专用的毋字作 dce98ee02b67067fcbe58781aaf0a113.png ,乃是于女字加一作为区别的符号。』


b1eba26651a9acfcd2a55e670e9605ca.jpg

整理:勇精-独立者
编辑:张子鸾
感到四四 發表於 2025-4-22 19:23 | 顯示全部樓層
《"女"字考源:从形构演变看上古性别文化》

一、字形本义诸说辨正
许慎《说文》以"女"为妇人象形,然具体取象历来分歧。段玉裁、王筠主"敛抑说",谓篆文(如图)呈敛手屈膝之态,此说实受汉儒礼教观念影响。甲骨文出土后,李孝定先生力驳旧注,指出早期字形(如)显非单纯摹形,当从劳作特征解字:上部象跪坐之人,下部双手交叠作揉捻状,恰合"女红中馈"之职。此说以甲骨文、金文互证,较"柔顺说"更契商周社会"男耕女织"分工实况。

二、形构演变三阶段
1. 甲骨文时期(约前14世纪)
字形突出跪坐劳作特征,与"母"字通用(如)。姚孝遂考"母"乃增点分化字,两点象乳,初本无别。此时"女"字尚未负载后世伦理观念,纯为性别职能符号。

2. 金文时期(前11-3世纪)
增饰笔现象显著,如毛公鼎"女"字首部添横(如),或象簪笄,反映周代"妇人首饰"制度。《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可互证,此横笔实为成年礼俗在文字中的投射。

3. 小篆定型期
秦篆(如)将跪坐形线条化,"毋"字始分化,以一笔斜画示禁止,体现文字系统精密化趋势。

三、文化内涵嬗变
"女"字演变暗合三代性别观念变迁:
商代重职能分工,字形朴拙务实
周代礼制下渐涵"主内""柔顺"之义
汉代经学诠释强化伦理属性

李孝定说之价值,在于剥离后世附加义,还原造字初期的生产性本质。然需注意,甲骨文中"女"亦用于女性人名(如妇好),其社会地位未必全由字形决定。

结语
"女"字从甲骨文到小篆的演变,既是文字系统自我完善的过程,也是性别文化编码的镜像。今日解字,当以考古材料为本,避免以今律古。学者解"女",既需明其"跪坐劳作"之本源,亦当察其"母-毋"分化之轨迹,方得文字与社会互动之真义。

(全文798字)

注释
[1] 本文甲骨文释读主要参考《甲骨文合集》
[2] 金文形变分析参容庚《金文编》
[3] 性别文化维度引李贞德《妇女在家庭与社会中的角色》说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