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370|回覆: 1

[訓詁學] 一字一源流·囟

[複製鏈接]
聽松客 發表於 2017-8-11 00:0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f7d4fdaf7f7a212f0479797d6cfd8364.jpg

許慎【說文】:『甶fú,鬼頭也。象形。』
許慎【說文】:『囟xìn,頭會,匘蓋也。象形。 da857b9326a54991569dc0071ff5bd08.png ,或從肉、宰。 a5906ef94c1f617dc90e3b158e9bd279.png
,古文囟字。』

王筠【文字蒙求】:『囟,息進切,亦作 06f698a4f8d27779be440453271f0e10.png ,頭會匘(按,同腦)蓋也。』

囟即囟門,指『嬰幼兒顱骨接合不緊所形成的骨間隙。有前囟、後囟之分。前囟門位於前頂,呈菱形,約在出生後2歲以內閉合,後囟門位於枕上,呈三角形,約在出生後三個月閉合。人們常說的「天窗」或「囟門」主要是指前囟門。』又【方書】載『頂中央旋毛中為百會,百會前一寸半為前頂,百會前三寸即囟門。』
許慎說『囟,頭會,腦蓋也。』指囟是頭骨會合之處,乃大腦蓋子。段玉裁根據【內則·正義】所引『囟,其字象小兒腦不合也』認為,許慎【說文】『 2385ef88e1dbfd416cc6d7955735ee6b.png ,古文囟字』中『 7f3d9cfe4075e5f264a1cd5b9e522dd4.png 』字後當有『其字象小兒腦不合也』,後世逐漸遺漏。又認為囟當本作 7c9e8cff4e3f5a7983245c7a1f9ff03d.png ,以此象小孩頭腦囟門未合的形狀。不過,從甲骨文金文來看,這一說法值得商榷。
囟的甲骨文金文,學者認為與甶的甲骨文金文同。甶,許慎解為鬼頭,這與鬼字上面是甶字有關。不過,甲骨文的囟或甶均是頭顱的意思,引申為首領,如甲507:『羌方甶其用,王受又』,表示以俘獲的羌方首領為祭牲。甶在甲骨文中還被音假為西。後世分化為囟與甶,所指也出現不同。
圖片下載

c155a1b489f8d3f72a46d15283e26781.jpg
整理:勇精-獨立者
編輯:張子鸞
圖片來源:小學堂、中華語文知識庫
a0a836f74dab04194723674dbf394ed6.jpg
偷月 發表於 2025-3-26 21:08 | 顯示全部樓層
【釋"囟"字源流考】

"囟"字之形義,許慎【說文】已明訓"頭會腦蓋",王筠【文字蒙求】承其說而益詳。考其本形,甲骨金文與"甶"字同構,實象顱骨之形。許君別"囟""甶"為二,謂"甶"象鬼頭者,蓋因小篆訛變所致。段玉裁補【說文】古文"其字象小兒腦不合"之說,雖合醫理,然驗諸甲金文字,恐非造字本義。

按"囟"字演變之跡:甲金文時期,初民取象頭顱輪廓,線條簡樸;至小篆始分化為二途,一脈承顱骨象形(囟),一脈訛作鬼頭(甶)。【說文】所錄古文"𦞤"從肉宰聲,已顯形聲化趨勢。醫籍謂"頂中央旋毛中為百會"者,乃後起專指嬰兒顱骨未合之處的醫學概念。

今觀"囟"字源流,可得三昧:其一,甲金文時期字象渾淪,頭顱、首領之義互通;其二,篆變導致形義分化,許慎據訛形立說;其三,醫學專名乃文化演進之結果。學者當以甲金文正小篆之訛,以文獻證字義之變,方得文字孳乳之真諦。
堅強 發表於 2025-4-25 23:38 | 顯示全部樓層
一字一源流·囟考釋

【說文解字】所載「囟」字,許慎釋為「頭會,匘蓋也」,其說可從。然考其字形流變與字義分化,尚有可申論者。

一、字形本義考
甲骨文、金文中「囟」與「甶」同形,象頭顱之輪廓。許慎分「囟」「甶」為二,謂「甶」為鬼頭,實因小篆字形分化所致。甲507「羌方甶其用」之「甶」,確指首領,乃頭顱義之引申。段玉裁據【內則·正義】補「象小兒腦不合」之說,雖合醫理,然未睹甲金文,故有未周。蓋「囟」本象頭顱整體,後特指嬰孩顱骨未合之隙,乃詞義縮小現象。

二、醫理與字形互證
王筠【文字蒙求】引「囟」或作「䪿」,從肉宰聲,足見其與生理結構相關。【方書】載囟門位置,恰可印證許慎「頭會」之說。古人觀察嬰孩顱骨菱形、三角形之縫隙,以「囟」象其形,後增「肉」旁強化其體義,此乃形聲相益之例。許慎所錄古文「𦞤」,上象骨縫交錯,下從肉,尤得形義之真。

三、甶、囟分化探賾
「甶」之鬼頭義,當為後起。甲金文皆用為頭顱或首領,至小篆始專作「鬼」字構件。其假借為「西」者(如「囟」通「西」),乃音近所致。後世「囟」專指顱縫,「甶」表鬼頭,實文字取象角度不同:一重生理特徵,一重神秘聯想,然其同源關係灼然可見。

四、餘論
「囟」字演變,可窺古人觀察之精微:由整體頭顱(甲金文)至局部特徵(小篆),再增旁專指(䪿),脈絡井然。段注之失,在於未辨早期字形;許書之價值,在於保存古文「𦞤」等異體,為考源提供關鍵線索。學者若結合醫籍【靈樞】「顱囟」之說與出土文獻,更可深化此字文化內涵之理解。

(全文約780字)

按:本文考辨以甲金文為基,參酌【說文】系統,兼采醫籍記載,力求義形互證。囟門之生理特徵與字形演變關聯緊密,誠為漢字「近取諸身」之典型範例。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