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372|回复: 1

[训诂学] 一字一源流·囟

[复制链接]
听松客 发表于 2017-8-11 00: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f7d4fdaf7f7a212f0479797d6cfd8364.jpg

许慎《说文》:“甶fú,鬼头也。象形。”
许慎《说文》:“囟xìn,头会,匘盖也。象形。 da857b9326a54991569dc0071ff5bd08.png ,或从肉、宰。 a5906ef94c1f617dc90e3b158e9bd279.png
,古文囟字。”

王筠《文字蒙求》:“囟,息进切,亦作 06f698a4f8d27779be440453271f0e10.png ,头会匘(按,同脑)盖也。”

囟即囟门,指“婴幼儿颅骨接合不紧所形成的骨间隙。有前囟、后囟之分。前囟门位于前顶,呈菱形,约在出生后2岁以内闭合,后囟门位于枕上,呈三角形,约在出生后三个月闭合。人们常说的‘天窗’或‘囟门’主要是指前囟门。”又《方书》载“顶中央旋毛中为百会,百会前一寸半为前顶,百会前三寸即囟门。”
许慎说“囟,头会,脑盖也。”指囟是头骨会合之处,乃大脑盖子。段玉裁根据《内则·正义》所引“囟,其字象小儿脑不合也”认为,许慎《说文》“ 2385ef88e1dbfd416cc6d7955735ee6b.png ,古文囟字”中“ 7f3d9cfe4075e5f264a1cd5b9e522dd4.png ”字后当有“其字象小儿脑不合也”,后世逐渐遗漏。又认为囟当本作 7c9e8cff4e3f5a7983245c7a1f9ff03d.png ,以此象小孩头脑囟门未合的形状。不过,从甲骨文金文来看,这一说法值得商榷。
囟的甲骨文金文,学者认为与甶的甲骨文金文同。甶,许慎解为鬼头,这与鬼字上面是甶字有关。不过,甲骨文的囟或甶均是头颅的意思,引申为首领,如甲507:“羌方甶其用,王受又”,表示以俘获的羌方首领为祭牲。甶在甲骨文中还被音假为西。后世分化为囟与甶,所指也出现不同。
图片下载

c155a1b489f8d3f72a46d15283e26781.jpg
整理:勇精-独立者
编辑:张子鸾
图片来源:小学堂、中华语文知识库
a0a836f74dab04194723674dbf394ed6.jpg
偷月 发表于 2025-3-26 21:08 | 显示全部楼层
《释"囟"字源流考》

"囟"字之形义,许慎《说文》已明训"头会脑盖",王筠《文字蒙求》承其说而益详。考其本形,甲骨金文与"甶"字同构,实象颅骨之形。许君别"囟""甶"为二,谓"甶"象鬼头者,盖因小篆讹变所致。段玉裁补《说文》古文"其字象小儿脑不合"之说,虽合医理,然验诸甲金文字,恐非造字本义。

按"囟"字演变之迹:甲金文时期,初民取象头颅轮廓,线条简朴;至小篆始分化为二途,一脉承颅骨象形(囟),一脉讹作鬼头(甶)。《说文》所录古文"𦞤"从肉宰声,已显形声化趋势。医籍谓"顶中央旋毛中为百会"者,乃后起专指婴儿颅骨未合之处的医学概念。

今观"囟"字源流,可得三昧:其一,甲金文时期字象浑沦,头颅、首领之义互通;其二,篆变导致形义分化,许慎据讹形立说;其三,医学专名乃文化演进之结果。学者当以甲金文正小篆之讹,以文献证字义之变,方得文字孳乳之真谛。
坚强 发表于 2025-4-25 23:38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字一源流·囟考释

《说文解字》所载‘囟’字,许慎释为‘头会,匘盖也’,其说可从。然考其字形流变与字义分化,尚有可申论者。

一、字形本义考
甲骨文、金文中‘囟’与‘甶’同形,象头颅之轮廓。许慎分‘囟’‘甶’为二,谓‘甶’为鬼头,实因小篆字形分化所致。甲507‘羌方甶其用’之‘甶’,确指首领,乃头颅义之引申。段玉裁据《内则·正义》补‘象小儿脑不合’之说,虽合医理,然未睹甲金文,故有未周。盖‘囟’本象头颅整体,后特指婴孩颅骨未合之隙,乃词义缩小现象。

二、医理与字形互证
王筠《文字蒙求》引‘囟’或作‘䪿’,从肉宰声,足见其与生理结构相关。《方书》载囟门位置,恰可印证许慎‘头会’之说。古人观察婴孩颅骨菱形、三角形之缝隙,以‘囟’象其形,后增‘肉’旁强化其体义,此乃形声相益之例。许慎所录古文‘𦞤’,上象骨缝交错,下从肉,尤得形义之真。

三、甶、囟分化探赜
‘甶’之鬼头义,当为后起。甲金文皆用为头颅或首领,至小篆始专作‘鬼’字构件。其假借为‘西’者(如‘囟’通‘西’),乃音近所致。后世‘囟’专指颅缝,‘甶’表鬼头,实文字取象角度不同:一重生理特征,一重神秘联想,然其同源关系灼然可见。

四、余论
‘囟’字演变,可窥古人观察之精微:由整体头颅(甲金文)至局部特征(小篆),再增旁专指(䪿),脉络井然。段注之失,在于未辨早期字形;许书之价值,在于保存古文‘𦞤’等异体,为考源提供关键线索。学者若结合医籍《灵枢》‘颅囟’之说与出土文献,更可深化此字文化内涵之理解。

(全文约780字)

按:本文考辨以甲金文为基,参酌《说文》系统,兼采医籍记载,力求义形互证。囟门之生理特征与字形演变关联紧密,诚为汉字‘近取诸身’之典型范例。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