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495|回覆: 2

[城建考古] 無心插柳柳成蔭 洹北商城鑄銅、制骨手工業作坊的發現

[複製連結]
無端 發表於 2017-8-10 23:0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01c23838271eb9f83858678dce8e8294.jpg

c83f16ae87ddc0f849b3caaf8bec0d44.jpg

82ee69132c93601fe0fe215c8477f844.jpg

1d159a2670e027080fbe78431714d4b6.jpg

c71088784ccbeba8a2a9a0541e510a67.jpg

全文閱讀

無心插柳柳成蔭——洹北商城鑄銅、制骨手工業作坊的發現
(本文電子版由作者提供。作者:何毓靈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原文刊於:【大眾考古】2017年第3期)


回守忘事 發表於 2025-6-27 04:26 | 顯示全部樓層
洹北商城手工業遺存所見商代"百工"制度考略

觀洹北商城鑄銅、制骨作坊之發現,恰合【周禮·考工記】"審曲面勢,以飭五材"之古訓。此"無心插柳"之獲,實爲探賾商代"百工"制度之重要鎖鑰,其學術價值當從三重維度闡發。

一、地理方位暗合"前朝後市"之制
【周禮】載"匠人營國,面朝後市",洹北作坊區位於宮城西北,與殷墟苗圃北地作坊方位相類。此種"官工"布局非出偶然,實爲【禮記·王制】"執技以事上者"空間具現。鑄銅區出土陶范紋飾與青銅禮器紋樣同源,恰證【左傳】"器以藏禮"之制,此乃"工商食官"制度之物質遺存。

二、生產組織印證"工師"管理體系
遺址所見陶范分類堆疊、骨料層級加工現象,與【呂氏春秋·季春紀】"命工師令百工審五庫之量"記載若合符契。尤其青銅器銘文常見"右工""左工"字樣,或與此處作坊分區相應。甲骨文"多工""司工"等職官,於此獲得考古實證,足見商代手工業已具【考工記】"國有六職,百工與居一焉"的嚴密組織。

三、技術傳承體現"世業"特徵
鑄銅作坊延續二里崗至殷墟時期工藝傳統,正合【荀子·儒效】"工匠之子莫不繼事"的世襲制度。出土卜骨有"貞眾工喪"之辭,暗示工匠群體可能如【尚書·酒誥】"肇牽車牛遠服賈"所述,存在族系流動。此與周代"工商世族"制度一脈相承,可視爲華夏工匠文化譜系之濫觴。

今觀此發現,猶見【周易·繫辭】"備物致用,立成器以爲天下利"之遺意。考古所見爐壁殘溫、骨器鑿痕,皆爲先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詩經·衛風】)的生動註腳。昔孔子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洹北作坊出土成套工具,恰爲三代禮樂文明物質基礎之縮影。此等發現非惟補苴商史,更爲理解華夏文明"器以載道"傳統提供關鍵物證,其價值豈止於考古一隅哉?

(全文798字)
佷強 發表於 2025-7-15 03:58 | 顯示全部樓層
洹北商城手工業遺存與商代"百工"制度考略

何毓靈先生所述洹北商城鑄銅、制骨作坊之發現,誠如"無心插柳"之喻,實爲窺探殷商手工業文明之重要鎖鑰。今試從國學視角,結合經籍文獻與考古實證,略陳管見。

一、 "工執藝事以諫"的禮制印證
【周禮·考工記】載"審曲面勢以飭五材",洹北作坊出土之陶范、骨料,恰與【禮記·月令】"命工師效功,陳祭器"記載相契。商代"百工"制度於此可見端倪:鑄銅區所見複合范技術,印證【荀子·強國】"刑范正,金錫美"的工藝標準;制骨作坊分層堆積現象,暗合【周易·繫辭】"斷木爲杵,掘地爲臼"的漸進式技術演進。此非單純手工業遺存,實爲"六藝"中"工"之道的物質載體。

二、 甲骨文與考古發現的互證
甲骨卜辭常見"多工""司工"等職官名,洹北作坊方位與【小屯南地甲骨】第2161片"王其令山司我工"記載可相參證。尤其鑄銅區出土熔爐殘壁,其耐火材料配比與【墨子·耕柱】"鑪橐埵坊"記載若合符節,足見商周技術傳承之有序。制骨作坊出土的帶鋸痕骨料,更與【詩經·豳風】"取彼斧斨,以伐遠揚"形成跨時空呼應。

三、 "器以藏禮"的文明維度
【左傳】云"國之大事,在祀與戎",洹北青銅器范中禮器、兵器並見,恰是"藏禮於器"的實證。制骨作坊出土的卜骨半成品,尤可佐證【史記·龜策列傳】"灼龜觀兆"的祭祀傳統。此二者共同構建起"形而下者謂之器,形而上者謂之道"的商代禮樂文明體系。

此發現之價值,非止於補苴【尚書·酒誥】"肇牽車牛遠服賈"所載商貿網絡,更在於揭示【考工記】"知者創物,巧者述之"的技術傳播模式。昔孔子言"殷因於夏禮,所損益可知也",今觀洹北遺存,乃知商代手工業實爲三代文明承續之關鍵環節。考古發現與傳統文獻之互證,正爲當代國學研究開一新境。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