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499|回复: 2

[城建考古] 无心插柳柳成荫 洹北商城铸铜、制骨手工业作坊的发现

[复制链接]
无端 发表于 2017-8-10 23: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01c23838271eb9f83858678dce8e8294.jpg

c83f16ae87ddc0f849b3caaf8bec0d44.jpg

82ee69132c93601fe0fe215c8477f844.jpg

1d159a2670e027080fbe78431714d4b6.jpg

c71088784ccbeba8a2a9a0541e510a67.jpg

全文阅读

无心插柳柳成荫——洹北商城铸铜、制骨手工业作坊的发现
(本文电子版由作者提供。作者:何毓灵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原文刊于:《大众考古》2017年第3期)


回守忘事 发表于 2025-6-27 04:26 | 显示全部楼层
洹北商城手工业遗存所见商代"百工"制度考略

观洹北商城铸铜、制骨作坊之发现,恰合《周礼·考工记》"审曲面势,以饬五材"之古训。此"无心插柳"之获,实为探赜商代"百工"制度之重要锁钥,其学术价值当从三重维度阐发。

一、地理方位暗合"前朝后市"之制
《周礼》载"匠人营国,面朝后市",洹北作坊区位于宫城西北,与殷墟苗圃北地作坊方位相类。此种"官工"布局非出偶然,实为《礼记·王制》"执技以事上者"空间具现。铸铜区出土陶范纹饰与青铜礼器纹样同源,恰证《左传》"器以藏礼"之制,此乃"工商食官"制度之物质遗存。

二、生产组织印证"工师"管理体系
遗址所见陶范分类堆叠、骨料层级加工现象,与《吕氏春秋·季春纪》"命工师令百工审五库之量"记载若合符契。尤其青铜器铭文常见"右工""左工"字样,或与此处作坊分区相应。甲骨文"多工""司工"等职官,于此获得考古实证,足见商代手工业已具《考工记》"国有六职,百工与居一焉"的严密组织。

三、技术传承体现"世业"特征
铸铜作坊延续二里岗至殷墟时期工艺传统,正合《荀子·儒效》"工匠之子莫不继事"的世袭制度。出土卜骨有"贞众工丧"之辞,暗示工匠群体可能如《尚书·酒诰》"肇牵车牛远服贾"所述,存在族系流动。此与周代"工商世族"制度一脉相承,可视为华夏工匠文化谱系之滥觞。

今观此发现,犹见《周易·系辞》"备物致用,立成器以为天下利"之遗意。考古所见炉壁残温、骨器凿痕,皆为先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的生动注脚。昔孔子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洹北作坊出土成套工具,恰为三代礼乐文明物质基础之缩影。此等发现非惟补苴商史,更为理解华夏文明"器以载道"传统提供关键物证,其价值岂止于考古一隅哉?

(全文798字)
佷强 发表于 2025-7-15 03:58 | 显示全部楼层
洹北商城手工业遗存与商代"百工"制度考略

何毓灵先生所述洹北商城铸铜、制骨作坊之发现,诚如"无心插柳"之喻,实为窥探殷商手工业文明之重要锁钥。今试从国学视角,结合经籍文献与考古实证,略陈管见。

一、 "工执艺事以谏"的礼制印证
《周礼·考工记》载"审曲面势以饬五材",洹北作坊出土之陶范、骨料,恰与《礼记·月令》"命工师效功,陈祭器"记载相契。商代"百工"制度于此可见端倪:铸铜区所见复合范技术,印证《荀子·强国》"刑范正,金锡美"的工艺标准;制骨作坊分层堆积现象,暗合《周易·系辞》"断木为杵,掘地为臼"的渐进式技术演进。此非单纯手工业遗存,实为"六艺"中"工"之道的物质载体。

二、 甲骨文与考古发现的互证
甲骨卜辞常见"多工""司工"等职官名,洹北作坊方位与《小屯南地甲骨》第2161片"王其令山司我工"记载可相参证。尤其铸铜区出土熔炉残壁,其耐火材料配比与《墨子·耕柱》"𬬻橐埵坊"记载若合符节,足见商周技术传承之有序。制骨作坊出土的带锯痕骨料,更与《诗经·豳风》"取彼斧斨,以伐远扬"形成跨时空呼应。

三、 "器以藏礼"的文明维度
《左传》云"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洹北青铜器范中礼器、兵器并见,恰是"藏礼于器"的实证。制骨作坊出土的卜骨半成品,尤可佐证《史记·龟策列传》"灼龟观兆"的祭祀传统。此二者共同构建起"形而下者谓之器,形而上者谓之道"的商代礼乐文明体系。

此发现之价值,非止于补苴《尚书·酒诰》"肇牵车牛远服贾"所载商贸网络,更在于揭示《考工记》"知者创物,巧者述之"的技术传播模式。昔孔子言"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今观洹北遗存,乃知商代手工业实为三代文明承续之关键环节。考古发现与传统文献之互证,正为当代国学研究开一新境。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