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537|回覆: 1

[醫藥臨床] 郭誠傑·臨床應用麥芽經驗

[複製連結]
無端 發表於 2017-8-4 20:3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國醫大師郭誠傑教授從醫近70載,臨床擅長運用針藥治療各科疾病,尤其是疑難頑疾屢見奇效,深受廣大患者的讚譽。臨床對麥芽的應用,得心應手。

麥芽為消食之品,性平味甘,功長行氣消食、健脾開胃、退乳消脹。郭誠傑教授臨床應用本品,法古而又創新,炮製有考究,用量有法度,煎服多樣化,組方配伍,靈活自如,每收良效。

清泄肝膽 利濕退黃

郭誠傑教授認為,麥芽不僅善於疏肝,又有較好的清泄肝膽、利濕退黃作用,是治療急、慢性肝膽疾病的良藥,如甲型或乙型肝炎、陽黃或陰黃等患者,臨床多表現為肝鬱挾濕或肝鬱濕熱相雜(濕被熱蒸,熱被濕裹,濕熱交織,氣機郁阻)。

郭誠傑教授認為,麥芽擅長健脾護胃,脾主濕,胃主燥,脾得麥芽而水濕得運,胃得麥芽濕濁得化。正如張錫純所云:『蓋以麥苗之性,能疏通肝膽,兼能清肝膽之熱,猶能消膽管之炎,導膽汁歸小腸也。』對於肝膽郁滯、濕熱交阻而無黃疸者,郭誠傑教授主張首遣20~30克生麥芽,並處女貞子、旱蓮草、板藍根、北柴胡、炒枳殼、赤、白芍、生白朮、生甘草、白花蛇舌草等之類,同煎,飯前同服,1日2~3次,10天1個療程。對於膽汁外溢之陽黃、陰黃者,取生麥芽30~50克,配伍茵陳、梔子、黃芩、虎杖、蒲公英、土茯苓、車前子、赤芍、丹參、薏苡仁等利濕退黃藥,效果良好。對於此肝膽濕熱者,麥芽並非苦寒而清泄肝膽濕熱,而是味甘入脾,健脾而化濕,性平淡滲,使熱邪從下利出。對於無濕邪的肝膽病患者,麥芽可直接發揮疏肝利膽之作用。

【典型案例】

患者,男,23歲,2014年12月26日初診。

主訴 身目發黃伴發熱1周。皮膚及鞏膜黃染,發熱,尿赤,大便溏,身痛,疲乏,納呆,脘痞,噁心,口苦口乾,舌紅,苔白黃而膩,脈弦滑數。

診斷 黃疸濕熱並重型。

治法 清熱利濕解毒。處方 金錢草20克,茵陳20克,土茯苓15克,茯苓10克,虎杖10克,柴胡10克,生麥芽50克,白花蛇舌草15克,白茅根12克,丹參15克,甘草5克。水煎400毫升,分2次口服,日1劑。

服上藥20劑後,除微感疲乏外,余症基本消失。遂於原方基礎上加減,易土茯苓、金錢草為鬱金10克,旱蓮草15克,赤芍15克,黃芪30克,生麥芽量減少至25克。又連服10劑,諸症消失,複查肝功正常而病癒。

炒用消食 醒脾健胃

郭誠傑認為,脾主運化,胃主收納,其性宜燥,而麥芽炒後氣香味濃,其性甘燥,脾胃之性與炒麥芽之性相同,其同氣相求。郭誠傑認為,麥芽炒後能激發、活躍脾胃功能。臨床應用炒麥芽既可消食,又可醒脾健脾益胃,即具有消補兼備之效。誠如【本草匯言】所云:『大麥芽,和中消食之藥也。補而能利,利而又能補。如腹之脹滿,膈之鬱結,或飲食之不納,中氣之不利,以此發生之物而開關格之氣,則效非常比也。』大凡或因飲食過量,或脾胃虛弱而運化無力,或濕困中土而水谷難行,或年老脾胃運化衰退所致之食後脘腹脹滿、食少納呆、噯腐吞酸、口臭、大便臭穢、矢氣而作、泄瀉等,效果均較顯著。對於食後昏困、四肢繁重之脾胃氣虛、中土不運、清陽不升者,郭誠傑從東垣『補中益氣』『昇陽益胃』出發,多施以六君子湯,均必加炒麥芽20~30克,補脾又消導胃腸之積滯;對於肉食積滯者,常遣炒麥芽30~40克,配以炒山楂20~30克,檳榔10~15克,雞內金15~20克,共奏消食化積之力。

【典型案例】

患者,女,28歲,2013年12月10日初診。自述半年前因飲食不潔而致急性腹瀉,自行服藥後好轉,但自覺病後納少、食後飽悶、大便溏薄。近2月上述症狀較前來明顯加重,甚至飯未吃完昏昏欲睡,食後脘腹脹滿、噯腐。

主訴 便溏,1日3~4次,神疲倦怠,形瘦面黃,語聲低微,畏寒,舌淡苔白,脈緩弱。

診斷 谷勞病。

證型 脾陽虛證。

治法 溫運脾胃,輔以消食、理氣。處方 黨參20克,炒白朮、煨木香、茯苓各15克,炮姜、炙甘草、砂仁(後下)各6克,山藥、炒麥芽、神曲、山楂各30克,吳茱萸、益智仁、陳皮各10克。水煎300毫升,分2次溫服。連服12劑後,自訴飯後昏困症狀較前明顯好轉,畏寒明顯減輕,大便趨於成形。前方去吳茱萸、益智仁,復進7劑後,諸症痊癒,並囑患者注意飲食調護。1月後隨訪,患者面色紅潤,飯量大增,食後不困,大便成形。

臨床對麥芽的使用,郭誠傑潛心習研前賢醫家之說,並在自己的臨床實踐中加以廣泛應用,進而大膽創新,經多年的臨床探索,對應用麥芽積累了很多獨特而豐富的經驗。

郭誠傑在炮製上,或生用,或炒黃用,或炒焦用,或生炒同用,其主治作用不一;劑量上,小則5~10克,中則20~50克,大則200~300克或以上,其適應證迥然有別;組合上,麥芽的作用有時稍顯『力薄』,於是在臨床應用時,善於抓住其藥之專長,再因人、因病、因位、因證遣藥配伍組方,最大限度地發揮其功效,以彰其力,或單用麥芽一味,病症對應,其效亦佳;煎煮上,或單煎,或泡茶,或與它藥同煎,其不同的有效成分隨其煎煮方法的不同,而釋放入液,其果同歸。郭誠傑掌握了麥芽『藥有個性之專長,方有和群之妙用』而獲得較好臨床療效之因。

(文中所載處方、治法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責任編輯:高繼明)

相關帖子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延章 發表於 2017-8-6 06:33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記得在網上什麼地方讀過一文章,說嫩麥苗,禾苗,長期搗汁飲用可以有效退癌。可惜未多見臨床案例
yulinfeng 發表於 2025-5-22 00:43 | 顯示全部樓層
郭誠傑教授麥芽應用之學術精要探微

麥芽一物,自古列為消食要藥,然國醫大師郭誠傑教授獨闢蹊徑,於臨床中拓展其用,融疏肝、利膽、化濕、退黃諸功於一爐,法度謹嚴而療效卓著,實為『以藥窺道』之典範。今就其學術經驗略陳管見,以饗同道。

一、麥芽性用探源:從消食到疏肝利膽之嬗變
【本草綱目】謂麥芽『消一切米麵諸果食積』,然郭老深究經旨,參酌張錫純『麥苗疏通肝膽』之說,揭示其『甘平入脾,微辛走肝』之雙重特性。其妙處在於:
1. 疏肝不伐胃:麥芽性平,疏肝鬱而無香燥傷陰之弊,尤宜木郁克土之證。
2. 利濕不傷正:借健脾之功以運濕,輔淡滲之性以導濕熱下行,契合『治黃先治濕,治濕必調脾』之旨。
郭老以生麥芽30-50克為君藥,配伍茵陳、虎杖等,既承【傷寒論】茵陳蒿湯退黃之法,又創『健脾疏肝以代苦寒直折』之新徑,此乃『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當先實脾』之活用。

二、炮製與用量:法度中的『變』與『常』
郭老用麥芽,尤重炮製與劑量之辨:
生用疏利:生麥芽氣清味薄,長於疏肝通絡,治肝膽濕熱證時用量宜大(30-50克),取其『輕可去實』之效。
炒用健脾:炒麥芽香燥之性增,專入中焦,合白朮、枳殼共奏『消補兼施』之功,用於食滯脘痞者。
典型案例中,患者初診黃疸濕熱並重,生麥芽用至50克,配茵陳、虎杖以急瀉其標;待濕熱漸退,即減量至25克,加黃芪、赤芍以扶正化瘀,體現『動態調方』之妙。

三、配伍心法:以『和』為貴的整體觀
郭老組方深諳『藥對』精髓:
麥芽配柴胡:一疏肝氣,一升清陽,解郁而不助火,乃『木郁達之』之典範。
麥芽合丹參:氣分血分同治,疏肝活血並行,暗合『黃疸必兼瘀』之現代認識。
尤值稱道者,其治無黃疸型肝膽病,以麥芽配伍女貞子、旱蓮草,既防疏泄太過,又滋水涵木,彰顯『疏養結合』之智慧。

四、臨證啟示:超越『藥效』的辨證思維
郭老經驗提示,麥芽之用非囿於傳統消食範疇,其核心在於:
1. 以脾胃為樞機:肝膽病治脾,乃『執中央以運四旁』之體現。
2. 以氣化為根本:濕、熱、瘀諸邪皆藉氣機通暢而解,麥芽『疏運兼備』恰中病機。

結語:郭誠傑教授對麥芽的化裁,既承【內經】『疏其血氣,令其調達』之訓,又融通現代肝膽病學理,可謂『守正創新』之範例。學者當師其法而不泥其方,悟其『調氣化濕』之思辨,方能得此中三昧。

(全文約780字)

註:本文以『性用—法度—配伍—思維』為綱,既析藥性,亦闡醫理,力求學術性與臨床實用性並重,符合國醫大師經驗總結之體例。
+
對酒當歌 發表於 2025-5-24 04:38 | 顯示全部樓層
郭誠傑教授麥芽應用之學術精要探微

國醫大師郭誠傑教授深諳藥性,於麥芽一物之運用,既承古法,復開新境。麥芽性平味甘,本為消食常品,然郭老以其疏肝健脾、化濕退黃之效,拓展其用,尤於肝膽疾患治療中獨樹一幟,今就其學術經驗略陳管見。

一、麥芽疏肝利膽之機理
郭老謂麥芽「疏通肝膽,兼清鬱熱」,此論源於張錫純【醫學衷中參西錄】「麥苗導膽汁歸小腸」之說,然更重其「健脾以化濕」之功。蓋肝膽濕熱之證,濕濁黏滯,若徒用苦寒清泄,恐傷脾胃,反致濕邪冰伏。麥芽甘平入脾,能醒脾運濕,使中焦氣化復常,濕去則熱孤,此「治濕即所以清熱」之理。其治黃疸,恆以生麥芽30-50克為君,伍茵陳、梔子等,非但取其利膽,更藉其「淡滲下行」之性,使濕熱從二便分消,此與仲景茵陳蒿湯「通利三焦」之法暗合。

二、炮製與用量之精要
郭老用麥芽,生、炒各有所宜:
1. 生麥芽:重用至50克,取其生發之氣,疏肝透邪,尤宜肝膽濕熱初起;
2. 炒麥芽:焦香醒脾,專主食積脘痞,然用量宜輕(15-20克),防其燥性傷陰。
觀其治黃疸案,初診生麥芽用50克以開郁退黃,待濕熱漸退即減量至25克,佐黃芪、赤芍調和肝脾,可見「病勢進退決定藥量增減」之妙。

三、配伍法度探析
郭老組方,常以麥芽為樞機,靈活化裁:
肝膽濕熱:配茵陳、虎杖、白花蛇舌草,成「清化」之勢;
肝鬱脾虛:合柴胡、白朮、旱蓮草,建「疏補」之功;
食滯中焦:佐焦三仙、枳殼,立「消導」之法。
尤值一提者,其治「無黃疸型肝膽病」,以麥芽疏肝而不劫陰,輔以二至丸(女貞子、旱蓮草)養肝體,實得「疏養並重」之三昧。

四、臨證啟示
郭老經驗揭示:麥芽非僅消食小藥,實具「調肝、運脾、滲濕」複合功效。然運用之要,在於:
1. 辨濕熱輕重以定劑量;
2. 察脾胃虛實以決生炒;
3. 明病機主次以協配伍。

昔年葉天士有言:「脾宜升則健,胃宜降則和。」郭老以麥芽斡旋中焦,復其升降,可謂深得軒岐心法。學者若能參透其「藥性-病機-治法」相應之理,則臨證自能觸類旁通,不囿於成方矣。

(全文約780字)

按:本文以「藥性-病機-治法」為主線,結合經典與案例,闡釋郭老麥芽應用之學術特色,力求言簡意賅,俾後學得窺門徑。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歲次乙巳辛巳月甲午日|黃帝4722年四月廿八日卯時| 2025/5/25/週日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