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801|回復: 2

[医药临床] 清肺蠲痰 补肝健脾治肺癌

[複製鏈接]
山東受學 發表於 2017-6-17 19:4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孙某某,女,72岁,2006年7月5日初诊。右肺下叶癌术后2年,左肺陈旧性结核。

刻诊 形体消瘦,面色苍白,气短神疲,胸闷,咳嗽不重,咳少量黄色黏痰,胸上部疼痛,食欲不振,胃纳欠佳,眠可,舌淡红,体胖,苔黄腻,脉沉细。

辨治要点 肺热蕴积,久而成积,然年老体虚,加之手术、化疗损伤,热邪未蠲,正气已虚。燥热责之肺胃,阴虚责之肝肾,气虚责之脾土。拟清肺热,补肝肾,健脾气,蠲痰瘀,消肿瘤为治。处方如下:

处方 瓜蒌皮15克,薤白10克,清半夏10克,浙贝母10克,桔梗10克,杏仁10克,生薏仁15克,沙参15克,百合30克,生地10克,山萸肉10克,桑寄生15克,牛膝10克,枸杞子15克,炮山甲10克,僵蚕10克,地龙10克,生黄芪30克,焦楂榔各10克,鸡内金30克,生麦芽30克,炙甘草10克。

2006年12月6日复诊 咳嗽、咳痰、胸闷、纳差等好转,眠可,大便偏干,不畅,舌淡红,体胖,苔黄腻,脉沉细。处方:百合30克,浙贝母10克,生熟地各10克,当归10克,生黄芪30克,太子参15克,生白术40克,茯苓15克,杭白芍15克,山药20克,鸡血藤30克,阿胶珠20克,桑葚30克,川朴10克,焦山楂10克,生麦芽30克,枇杷叶15克,元胡10克,鳖甲15克,凌霄花15克,炙甘草10克。

2007年10月15日复诊 不咳,纳可,眠可,劳累后腰痛,有时头痛、项紧,小腹疼痛,舌淡红,体胖,苔黄腻,脉沉细。处方:沙参15克,生熟地各10克,百合30克,川贝母10克,桔梗10克,杭白芍15克,木瓜15克,补骨脂10克,桑寄生15克,藁本10克,川芎10克,防风10克,全蝎5克,金荞麦15克,炮山甲10克,鳖甲15克,鸡内金30克,生麦芽30克,草河车15克,白花蛇舌草30克,生甘草10克。之后以上方为基础方,根据病情变化,随症调整,坚持服药,病情稳定。

2008年8月25日复诊 复查胸部X线片示肺癌术后改变,未见复发转移征象,有时打嗝,上腹发堵;有时吐酸水,纳可,大便不干,但不畅,舌淡胖,苔薄黄,脉沉细。疏下方以资巩固:瓜蒌皮10克,清半夏10克,黄连10克,吴茱萸5克,沙参15克,百合30克,枇杷叶15克,桔梗10克,生黄芪30克,紫草根10克,山药20克,莲子肉10克,炒杜仲10克,桑寄生15克,牛膝10克,麦冬10克,杏仁10克,草河车15克,半枝莲30克,代赭石15克。

分析 瓜蒌皮、薤白、清半夏宽胸通阳,廓清痰浊;浙贝母、桔梗、杏仁、生薏仁清肺热、降肺气、散结气;沙参、百合、生地、山萸肉、桑寄生、牛膝、枸杞子平补肺、肝、肾之阴而扶正;炮山甲、僵蚕、地龙虫类走串经络而软坚;生黄芪、炙甘草健脾益气,焦楂榔、鸡内金、生麦芽健脾消积。诸药合用,共奏扶正祛邪、软坚消瘤之效。

本例患者为老年女性,病情颇为复杂。一方面是肺部积热、痰瘀互结,另一方面由于年高以及手术、化疗,脾气损伤,治疗起来颇为棘手。孙桂芝始终以扶正祛邪为基本原则,根据邪正消长,将扶正与祛邪、健脾与补肾、清热与温阳、补气与养阴、补气与理气等治法有机地结合起来,法因证立,药以证施,进退攻守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终收佳效。

(文中所载处方、治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松禅 發表於 2025-7-30 08:43 | 顯示全部樓層
医案评析:肺癌术后正虚邪恋证之分期论治

本案为老年肺癌术后患者,病程迁延两年余,呈现典型"正虚邪恋、痰瘀互结"之复杂病机。笔者谨循"急则治标、缓则治本"原则,分阶段施治,现析其要如下:

一、初诊阶段:清肺蠲痰为主,兼顾培本
患者术后两年,肺热未清而气阴两伤,证见黄黏痰、胸痛、纳差,舌胖苔黄腻,显系痰热胶结;而脉沉细、气短神疲,又见脾肾亏虚。首诊以瓜蒌薤白半夏汤化裁,取瓜蒌皮、薤白宽胸涤痰,浙贝母、杏仁宣肺止咳,更入炮山甲、僵蚕、地龙虫类药通络散结,体现"治实不忘虚"之旨。尤妙在生黄芪、山萸肉、桑寄生三药并用,固护脾肾元气,与祛邪药形成攻补兼施之势。

二、中期调治:转重补益,佐以消癥
复诊时痰咳减轻而便干不畅,舌脉仍显虚象,遂转以参苓白术散合四物汤加减。重用生白术40克配阿胶珠,既润肠通便又补血养阴;鳖甲、凌霄花替代初诊虫类药,柔肝消癥而不伤正。此阶段治疗重心已由"祛邪"转向"扶正",通过调理气血津液,重建机体抗邪能力。

三、远期固本:脾肾同调,防复为要
末诊时诸症平稳,然见腰痛、头痛等肝肾不足之兆,故以沙参麦冬汤合杜仲、桑寄生培补下元。更入白花蛇舌草、草河车等清热解毒之品,构成"补中寓清"之法。最终以左金丸调理胃气收功,体现"有胃气则生"的终末调护理念。

四、临证启示
1. 分期论治:肿瘤术后宜分"急性恢复—功能重建—长期维稳"三阶段,本案初期侧重化痰通络,中期补气养血,末期脾肾双补,层次分明。
2. 虫药运用:炮山甲、全蝎等虫类药仅用于痰瘀胶着时,待邪势稍退即改鳖甲等柔润之品,避免耗伤真阴。
3. 固护脾胃:全程重用生麦芽、鸡内金等运脾药,保障后天之本,为长期服药奠定基础。

此案印证《医宗必读》"积之成也,正气不足而后邪气踞之"之论,展示中医"整体调治、动态平衡"的肿瘤治疗智慧。

(全文798字)
叶住秒 發表於 2025-7-31 10:08 | 顯示全部樓層
《清肺蠲痰、补肝健脾法治疗肺癌术后验案析义》

本案呈现肺癌术后中医辨治之典范,其理法方药契合"扶正祛邪"之旨,尤重脏腑生克与标本缓急之辨,值得深入阐发。

一、病机辨析
患者肺积虽经手术切除,然肺热痰瘀未清,更兼手术金刃伐正、化疗药毒伤阴,形成"虚实夹杂"之候。其虚有三:一则脾胃气弱(纳差、体瘦、脉沉细),二则肝肾阴亏(腰酸、舌淡红),三则肺气不足(气短神疲);其实亦有三端:肺经郁热(黄黏痰、苔黄腻)、痰瘀互结(胸痛)、胃气壅滞(嗳气泛酸)。舌体胖大而苔黄腻,正是脾虚湿蕴与肺热并见之明证。

二、治法次第
首诊以瓜蒌薤白半夏汤合沙参麦冬汤化裁,体现"清润并行"之法:瓜蒌皮、浙贝母清肺化痰,配沙参、百合润肺金;生黄芪、焦楂榔健运中州,佐山萸肉、桑寄生固摄下元。尤妙在用炮甲、僵蚕、地龙等虫类药,既搜剔络中痰瘀,又避温燥伤阴之弊。复诊转以归脾汤合六味地黄丸意,重用生白术40克通补脾胃,阿胶珠、桑葚滋水涵木,体现"培土生金"之转轨。末诊更入黄连、吴茱萸调和肝胃,杜仲、寄生强腰膝,终成肺脾肾三脏同调之局。

三、用药特色
1. 蠲痰不伤正:浙贝母配桔梗宣肃相因,半夏伍枇杷叶燥润相济
2. 扶正有侧重:前期重益气(黄芪),中期重滋阴(阿胶),后期重温阳(补骨脂)
3. 抗癌分层次:初期用山甲破瘀,中期取鳖甲软坚,末诊选白花蛇舌草解毒

四、临证启示
此案提示肿瘤术后调治当把握三要:一要着眼整体机能恢复,非独攻癌;二需动态调整攻补比例,本案初期攻邪占四成,后期补益居七成;三贵在守方,两年间主方虽随证加减,然健脾益气、滋养肝肾主线未尝更易。现代研究证实,方中薏仁、金荞麦等药确有抑制肿瘤血管生成之效,与传统理论"健脾以绝痰源"不谋而合。

结语:肺癌术后调治犹如修复残垣,既需涤荡余邪如扫尘,更当培补元气似筑基。本案层层递进之治法,堪为肿瘤康复期中医干预之范本。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