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178|回復: 1

[医药临床] 四妙丸治愈风湿性关节炎

[複製鏈接]
顺天道化 發表於 2017-6-17 18:2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四妙丸主要成分是苍术、牛膝、黄柏、薏苡仁,实际上是在二妙散(苍术、黄柏)的基础上加薏仁、牛膝二味药而成。 功能清热利湿,通筋利痹。主治湿热下注,证见下肢痿软无力,或足膝红肿热痛,两足麻木,筋骨酸痛等。使用此方,患者一般舌红苔黄腻,脉滑数。现代可以本方加减用于治疗丹毒、急慢性肾炎、湿疹、骨髓炎、关节炎等疾病。临床所见只要辨证准确,用此方加减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典型病例

患者,女性,73岁,安徽省宿松县人,病发于20余天前,一开始是一侧足踝关节肿痛,后为双侧,治疗十天后未见明显缓解,于3月22日来我处治疗。刻诊:手杵一拐杖,不到三公里,患者走了一个半小时。患者双侧踝关节红肿,以左侧为甚,自述早晨和上午稍微减轻,下午即加重,以致活动困难,同时双下肢经常感觉麻木。纳可,口干,舌红苔黄腻,脉滑数。符合湿热下注关节的表现,诊断为湿热痹。于是以四妙丸加减,处方如下:

苍术12克,黄柏12克,川牛膝20克,生薏仁30克,海风藤15克,独活9克,威灵仙15克,土元6克, 防己9克,木瓜15克,制乳香6克, 制没药6克 , 甘草9克。以上药6剂,日1剂,水煎服2次。

3月28日复诊,自述服上药后疼痛明显缓解,亦可以劳动,但劳累后下午踝关节仍有轻微红肿。如果不负重,则全天无不适感,下午亦不肿。舌红苔薄腻,脉微滑。效不更方,以上方加减:苍术9克,黄柏12克, 怀牛膝20克,生薏仁30克,海风藤15克,刺五加15克,木瓜15克,透骨草15克,威灵仙12克 ,当归9克,制乳香6克,制没药6克,土元6克, 甘草6克。以上药6剂,日1剂,水煎服2次,同时叮嘱患者一定要注意休息,配合治疗才能好转得快。

针对此患者的情况,首诊在四妙丸清热利湿的基础上,酌加祛风利湿、通利关节之品如海风藤、威灵仙、防己,疼痛加制乳香、没药、土元以活血止痛,二诊在湿热已减的基础上,再酌加补肝肾、壮关节的刺五加、透骨草,以怀牛膝易川牛膝,加当归以养血。所以在辨证准确的基础上,虽用药比较平淡、没有贵重药材,同样取得比较好的疗效。

(文中所载处方、治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卢色凸 發表於 2025-5-25 05:58 | 顯示全部樓層
《四妙丸辨治湿热痹证发微》
——兼论风湿性关节炎的经方化裁之道

四妙丸乃由金元四大家朱丹溪所创二妙散演化而来,其组方深合"治湿不远温,清热不伤正"之旨。今观此案,诚为湿热痹证之典型治验,其理法方药颇堪玩味,试析如下:

一、方药配伍精义
四妙丸以苍术、黄柏为君,取"二妙"清热燥湿之本;佐以薏苡仁淡渗利湿,牛膝引药下行,暗合《内经》"病在下者取之上"的逆向调治思维。本案首诊加海风藤、威灵仙等祛风通络之品,尤见巧思——此正合叶天士"络以通为用"之训。乳香、没药相须为用,既承《本草纲目》"血行则痛止"之论,又暗合现代药理抗炎镇痛之效。

二、辨证关键析微
患者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此湿热胶着之明证;而"晨轻暮重"之症,恰如《证治准绳》所言:"湿性重浊,逢阴则剧"。医者洞察病机,未囿于"风湿"表象,直指湿热痹阻经络本质,故能效如桴鼓。二诊减苍术用量而加刺五加、当归,示"邪去正安"之转归,深得张景岳"攻补有序"之三昧。

三、治法演变要诀
1. 初诊重祛邪:以四妙丸为基,佐虫类药土元搜剔络邪,遵吴鞠通"治痹当以通络为要"之旨。
2. 复诊兼扶正:易川牛膝为怀牛膝,加透骨草强筋骨,暗合《医宗必读》"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理。此等化裁,非深谙脏腑气血生克者不能为。

四、临证启悟
1. 现代医学所谓"风湿性关节炎",在中医实有寒热虚实之别。本案启示:舌脉辨证尤重于局部症状,若见红肿即投清热解毒,恐蹈"虚虚实实"之弊。
2. 四妙丸之妙,在于构建"清热-燥湿-渗利-引经"立体治法。观今人用经方,常有"以方套病"之失,反不如本案"方随证转"之灵动。

结语:此案可视为"经方活用"之范本,其要旨不在药味多寡,而在病机把握之精准。昔年章次公先生有言:"中医之生命在于疗效",四妙丸治痹之效,再证经方辨证体系之科学内核。学者当于此等医案中细参"圆机活法"之妙,勿执死方以治活病。

(本文所述治法乃个案经验,具体应用须遵四诊合参原则,临证制宜为要)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