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8414|回覆: 1

[醫藥臨床] 沙參麥冬湯加減治燥咳

[複製連結]
是飛 發表於 2017-6-17 16:2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燥咳主要表現爲乾咳不止,無痰或少痰,難以咳出,伴口乾咽痛、喉癢,舌紅少津等,嚴重者會聲音嘶啞,痰中帶血。患者平時多咽喉不利,不斷清嗓。燥咳日久,纏綿難愈,對其正常生活有很大的影響。燥咳多見於西醫的上呼吸道感染、慢性咽炎、急慢性支氣管炎、咳嗽變異性哮喘、支氣管擴張等。西醫多採用抗感染、止咳藥或中樞性鎮咳藥等進行治療,多無效。中醫對燥咳採用辨證論治,整體調養的方法,臨床療效令人滿意。導師謝文英在臨床上對燥咳的治療頗有心得,現舉案例一則。

馬某,女,43歲,中學英語老師,2014年10月23日初診。

主訴 咳嗽時輕時重五年余。多方求醫,均未見效。初診時見患者形體偏瘦,性情急躁,自述喉嚨干癢,乾咳劇烈,夜間尤甚,喉間有痰,咳吐不爽。口乾欲飲,微有盜汗。望診見舌質干紅,苔薄黃,脈細數。

辨證 爲素體陰虛,外感風寒,引發伏燥,水不制火,肺失宣降。證屬燥咳,治宜清熱養陰潤燥,方用沙參麥冬湯加減。

方藥 北沙參20克,麥冬10克,玉竹10克,石斛6克,蘇葉10克,杏仁10克,枳殼10克,炙冬花6克,蟬蛻6克,五味子6克,生甘草5克。每日1劑,共7劑。水煎成茶飲,每日1劑,早、晚分服。另囑其少言,忌辛辣油膩。

二診 咳嗽明顯減輕,痰易咳出,飲水漸少,觀其口唇較之前濡潤。此爲燥熱已散,肺金得潤, 津液漸復。不用辛散,唯予甘潤,上方去桑葉、生甘草,5劑,水煎服,每日1劑,早、晚分服。

三診 乾咳已平, 咽喉舒爽,諸症皆消。囑其咳時多喝開水,日常可服用冰糖雪梨水進行食療。隨訪2年,未再復發。

分析 燥咳根據其病因,可分爲外感、內傷兩大方面。明代張景岳提出:『咳嗽之要,只唯二證,何爲二證?一曰外感,一曰內傷而盡之矣。』

秋冬時節,我國北方因氣溫偏高,雨雪偏少,且燥爲秋令之氣,時邪多由皮毛、口鼻進犯人體,進而犯肺,易發外感燥咳。另外,風、寒、濕諸邪均可侵犯人體,傷津化燥,故冷熱刺激、季節交接時燥咳反覆發作不愈。尤其在初秋因夏之餘熱尚存,多溫燥,深秋因冬之寒氣將近,多涼燥。燥咳發病還與個人有關,平素喜食辛辣,習慣熬夜之人,易傷體內陰液,或陰虛體質或久病傷陰,急性熱病耗陰,肺胃津虧,內有伏燥,一遇乾燥氣候,內外合邪,易使肺失宣降,引發燥咳。外感、內傷之間也可相互轉化,外感日久,或從寒化,或從熱化,可轉爲內傷。因此,津液不足,肺失宣降是燥咳的主要病因病機。根據【內經】『燥者濡之』的原則,治療以甘潤爲主,溫燥則清,涼燥則溫,內燥則養陰潤肺。由於咽喉爲肺之門戶,臨床上根據情況酌加祛風利咽之品。又因燥易傷津,因此不論病之新久,均可加入適量的養陰生津藥。肝鬱之體易化熱,木火刑金,可配伍幾味疏肝藥物。

方用沙參、麥冬清熱養陰,潤肺止咳,【神農本草經】載其可『補中,益肺氣』,研究發現沙參對免疫系統有著積極影響;玉竹、石斛利咽潤燥、滋養肺陰;蘇葉、杏仁、蟬蛻散風除熱,利咽止咳,炙冬花療喉痹,醫咳逆、喘息;枳殼降肺氣,甘草補脾益氣。諸藥合用,共奏養陰潤肺、清熱生津功效。現代藥理研究發現沙參麥冬湯能抗炎、增強機體免疫力。

調護 囑咐患者少說話。因爲『咽爲肺之門戶』,門戶少開則氣陰少耗,氣陰足則津液得存,燥咳不易復發。注意避風寒,因爲『肺和皮毛相表里』, 天氣變涼要注意用口罩防護,避免把冷空氣直接吸入肺部,同時做好保暖工作,避免感冒;最後要戒菸戒酒忌辛辣,防止聚濕生痰,上逆犯肺。

(文中所載處方、治法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高杉 發表於 2025-5-6 17:53 | 顯示全部樓層
【沙參麥冬湯加減治燥咳之臨證闡微】

燥咳一證,首載於【素問·陰陽應象大論】"燥勝則干"之論,其病機核心在於肺失濡潤、宣降失常。謝文英導師此案,深契經典,辨證精當,方藥配伍尤見法度,堪爲燥咳辨治之範本。今就本案理法方藥析論如下:

一、病機辨析
患者咳嗽五載,形體瘦削、舌紅少津、脈細數,顯系陰虛體質。【臨證指南醫案】云:"燥爲乾澀不通之疾。"肺爲嬌髒,主宣發肅降,今陰液虧虛,肺失濡養,復感外邪,燥熱內蘊,形成"金囚木旺"之局。喉癢乾咳、痰黏難咯,正是肺燥津傷之明證;盜汗乃陰不斂陽,虛熱迫津外泄所致。謝師斷爲"水不制火,肺失宣降",實得【景岳全書】"內傷之咳,陰病也"之要旨。

二、方藥解析
沙參麥冬湯出自【溫病條辨】,原治"燥傷肺胃陰分"。本案化裁頗具匠心:
1. 養陰潤燥:以北沙參爲君,甘寒養肺胃之陰;麥冬、玉竹、石斛共助滋陰之力,暗合"燥者濡之"(【素問·至真要大論】)之訓。
2. 宣肺達邪:蘇葉辛溫不燥,開宣肺氣;杏仁苦降,與枳殼同用,取"肺苦氣上逆,急食苦以泄之"(【髒氣法時論】)之意。
3. 佐使配伍:蟬蛻輕清透邪,五味子斂肺生津,炙冬花潤肺下氣,生甘草調和諸藥。全方甘潤爲主,佐以微辛,恰如【醫門法律】所言:"治燥不同治火,最忌苦寒傷陰。"

三、治療次第
初診清熱養陰兼以宣散,二診燥熱既去則專事甘潤,三診以食療收功,層次分明。尤妙在囑患者"少言",蓋"言多傷氣,氣傷則津耗"(【脾胃論】),此醫囑實含"治未病"之智。

四、燥咳辨治綱領
張景岳分咳嗽爲外感內傷二端,本案屬內傷挾外感之證。今人燥咳多見三種變局:
1. 溫燥:多見初秋,桑杏湯主之;
2. 涼燥:深秋爲患,杏蘇散化裁;
3. 陰虛燥咳:如本案,沙參麥冬湯加減。

結語
治燥咳當遵"保津液爲第一要義"(【溫熱論】)。謝師此案,既承仲景"存津液"之訓,又合葉桂"上燥治氣"之法,更參時令體質之變,可謂"謹守病機,各司其屬"。學者當知:燥咳纏綿者,必察其本虛標實之機,不可見咳止咳,徒鎮其標而遺其本。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