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6380|回覆: 1

[醫藥臨床] 從瘀論治鼻窒

[複製連結]
張啟功 發表於 2017-6-17 18:0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鼻窒是指以長期鼻塞、流涕為特徵的慢性鼻病。是以鼻塞時輕時重,或雙側交替性鼻塞,甚至不聞香臭,反覆發作,經久不愈為主要表現的疾病。

丁某,男,40歲,工人。訴雙側鼻塞、嗅覺減退、伴頭昏頭脹數年。自幼鼻塞多涕,久治不愈。初為單側,兩鼻交替,時輕時重,初用西藥滴鼻劑之類有效,滴之即通,後用無效,鼻塞呈持續性,鼻涕黏稠黃濁,其量較多,嗅覺遲鈍。鼻內堵塞悶脹,講話鼻音較重,睡覺時張口呼吸,頭昏頭脹,伴耳鳴、記憶力下降,咽喉如有物梗阻。曾行下鼻甲部分切除術,術後不久諸症如前,嚴重影響工作與生活,故求助於中醫診治。

檢查 鼻腔黏膜暗紅,鼻甲肥厚色暗,觸之硬實,呈桑椹狀,中鼻道內見黃黏性分泌物。舌質紅有瘀點,舌下靜脈怒張,脈弦細。

診斷 鼻窒,氣滯血瘀型。

治則 行氣活血,化瘀通竅。

方藥 通竅活血湯合蒼耳子散加減。桃仁、紅花、丹皮、赤芍各12克,當歸15克,川芎12克,生山楂30克,懷牛膝30克,葛根20克,石菖蒲10克,絲瓜絡20克,蒼耳子9克,辛夷12克,白芷15克,薄荷6克,甘草3克。6劑,日1劑,水煎400毫升,早晚分2次溫服。

外治 針刺印堂穴、雙側迎香穴、百會、合谷。自製鼻炎靈(蒼耳子、香油熬製)滴鼻,每次4滴,日3次。

45天後複查 鼻腔黏膜淡紅,鼻甲肥厚色紅柔軟,通氣良好,臨床治癒。

按 【內經】中曰:『十二經脈,三百六十五絡,其血氣皆上於面而走空竅……其宗氣上出入於鼻而為臭』。鼻病日久,邪毒留滯,以致氣血運行受阻,久致氣滯血瘀,肌膜腫脹,鼻甲暗實,而呈鼻窒持續不減等;濁邪阻滯脈絡,蒙蔽清竅,故頭昏耳鳴,記憶力下降;舌質暗紅或有瘀點,脈弦澀為氣滯血瘀之證。治用通竅活血湯合蒼耳子散活血化瘀通竅,使瘀阻之血得化,壅滯之氣得行,氣血既和,脈絡暢通,鼻氣通利。

(文中所載處方、治法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萬叫 發表於 2025-6-29 16:38 | 顯示全部樓層
【從瘀論治鼻窒之臨證闡微】

鼻窒一證,溯其本源,當責之"氣血壅滯,竅絡痹阻"。【靈樞·邪氣臟腑病形】言"宗氣上走鼻竅而為嗅",本案患者病程綿延數十載,顯見病機已由氣分深入血分,形成【醫林改錯】所謂"久病入絡為血瘀"之候。今就本案診治要義,分述如下:

一、病機辨析
患者鼻甲呈桑椹樣變、黏膜暗紅,此乃【血證論】"瘀血在裏則口渴,瘀血在肌腠則乍寒乍熱"之鼻竅映現。舌現瘀斑、脈見弦細,合參頭脹耳鳴諸症,恰合王清任"血瘀證"五大指征(疼痛、腫塊、色紫、脈澀、情誌異常)。其病機演變遵循"久病致瘀-瘀阻氣滯-濁蒙清竅"之傳變規律。

二、方藥解析
通竅活血湯為治頭面血瘀聖方,本案化裁頗具匠心:
1. 桃仁、紅花配丹皮、赤芍,取法【傷寒論】桃核承氣湯破血逐瘀之意,專攻鼻甲桑椹樣變;
2. 生山楂30克與懷牛膝相伍,暗合張錫純"化瘀而不傷正"之旨,尤妙在山楂兼具消鼻甲息肉之效;
3. 葛根升清陽、石菖蒲開竅,仿東垣"清陽出上竅"之法;
4. 蒼耳子散中白芷用量達15克,取其"上行頭目,下達腸胃"之性,既通鼻竅又和胃氣。

三、外治玄機
針刺取穴深得【針灸大成】精髓:印堂為經外奇穴,配迎香乃"局部取穴"典範;百會昇陽舉陷,合谷為手陽明原穴,四穴共奏"通督任、調陽明"之功。鼻炎靈以香油熬製,既承【本草綱目】"胡麻油解毒生肌"之說,又合現代藥理學透皮吸收原理。

四、轉歸啟示
本案療效驗證了葉天士"初病在經,久病入絡"理論。治療過程中,前賢尤在涇【金匱翼】"治瘀三法"(行氣活血、軟堅散結、通絡開竅)得以完整展現。患者術後復發轉投中醫獲效,正說明器質性病變仍存在功能調節空間。

結語:鼻窒瘀血證當把握"三辨"原則——辨病程久暫、辨黏膜色澤、辨甲觸質感。本案示範了傳統活血化瘀法在耳鼻喉科疑難病中的應用價值,然需注意,赤芍、桃仁等破血之品須中病即止,後期當轉予益氣聰明湯調理,方合"衰其大半而止"之古訓。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