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6373|回復: 1

[医药临床] 从瘀论治鼻窒

[複製鏈接]
张启功 發表於 2017-6-17 18:0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鼻窒是指以长期鼻塞、流涕为特征的慢性鼻病。是以鼻塞时轻时重,或双侧交替性鼻塞,甚至不闻香臭,反复发作,经久不愈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丁某,男,40岁,工人。诉双侧鼻塞、嗅觉减退、伴头昏头胀数年。自幼鼻塞多涕,久治不愈。初为单侧,两鼻交替,时轻时重,初用西药滴鼻剂之类有效,滴之即通,后用无效,鼻塞呈持续性,鼻涕黏稠黄浊,其量较多,嗅觉迟钝。鼻内堵塞闷胀,讲话鼻音较重,睡觉时张口呼吸,头昏头胀,伴耳鸣、记忆力下降,咽喉如有物梗阻。曾行下鼻甲部分切除术,术后不久诸症如前,严重影响工作与生活,故求助于中医诊治。

检查 鼻腔黏膜暗红,鼻甲肥厚色暗,触之硬实,呈桑椹状,中鼻道内见黄黏性分泌物。舌质红有瘀点,舌下静脉怒张,脉弦细。

诊断 鼻窒,气滞血瘀型。

治则 行气活血,化瘀通窍。

方药 通窍活血汤合苍耳子散加减。桃仁、红花、丹皮、赤芍各12克,当归15克,川芎12克,生山楂30克,怀牛膝30克,葛根20克,石菖蒲10克,丝瓜络20克,苍耳子9克,辛夷12克,白芷15克,薄荷6克,甘草3克。6剂,日1剂,水煎400毫升,早晚分2次温服。

外治 针刺印堂穴、双侧迎香穴、百会、合谷。自制鼻炎灵(苍耳子、香油熬制)滴鼻,每次4滴,日3次。

45天后复查 鼻腔黏膜淡红,鼻甲肥厚色红柔软,通气良好,临床治愈。

按 〖内经〗中曰:『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宗气上出入于鼻而为臭』。鼻病日久,邪毒留滞,以致气血运行受阻,久致气滞血瘀,肌膜肿胀,鼻甲暗实,而呈鼻窒持续不减等;浊邪阻滞脉络,蒙蔽清窍,故头昏耳鸣,记忆力下降;舌质暗红或有瘀点,脉弦涩为气滞血瘀之证。治用通窍活血汤合苍耳子散活血化瘀通窍,使瘀阻之血得化,壅滞之气得行,气血既和,脉络畅通,鼻气通利。

(文中所载处方、治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万叫 發表於 2025-6-29 16:38 | 顯示全部樓層
《从瘀论治鼻窒之临证阐微》

鼻窒一证,溯其本源,当责之"气血壅滞,窍络痹阻"。《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言"宗气上走鼻窍而为嗅",本案患者病程绵延数十载,显见病机已由气分深入血分,形成《医林改错》所谓"久病入络为血瘀"之候。今就本案诊治要义,分述如下:

一、病机辨析
患者鼻甲呈桑椹样变、黏膜暗红,此乃《血证论》"瘀血在里则口渴,瘀血在肌腠则乍寒乍热"之鼻窍映现。舌现瘀斑、脉见弦细,合参头胀耳鸣诸症,恰合王清任"血瘀证"五大指征(疼痛、肿块、色紫、脉涩、情志异常)。其病机演变遵循"久病致瘀-瘀阻气滞-浊蒙清窍"之传变规律。

二、方药解析
通窍活血汤为治头面血瘀圣方,本案化裁颇具匠心:
1. 桃仁、红花配丹皮、赤芍,取法《伤寒论》桃核承气汤破血逐瘀之意,专攻鼻甲桑椹样变;
2. 生山楂30克与怀牛膝相伍,暗合张锡纯"化瘀而不伤正"之旨,尤妙在山楂兼具消鼻甲息肉之效;
3. 葛根升清阳、石菖蒲开窍,仿东垣"清阳出上窍"之法;
4. 苍耳子散中白芷用量达15克,取其"上行头目,下达肠胃"之性,既通鼻窍又和胃气。

三、外治玄机
针刺取穴深得《针灸大成》精髓:印堂为经外奇穴,配迎香乃"局部取穴"典范;百会升阳举陷,合谷为手阳明原穴,四穴共奏"通督任、调阳明"之功。鼻炎灵以香油熬制,既承《本草纲目》"胡麻油解毒生肌"之说,又合现代药理学透皮吸收原理。

四、转归启示
本案疗效验证了叶天士"初病在经,久病入络"理论。治疗过程中,前贤尤在泾《金匮翼》"治瘀三法"(行气活血、软坚散结、通络开窍)得以完整展现。患者术后复发转投中医获效,正说明器质性病变仍存在功能调节空间。

结语:鼻窒瘀血证当把握"三辨"原则——辨病程久暂、辨黏膜色泽、辨甲触质感。本案示范了传统活血化瘀法在耳鼻喉科疑难病中的应用价值,然需注意,赤芍、桃仁等破血之品须中病即止,后期当转予益气聪明汤调理,方合"衰其大半而止"之古训。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