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853|回覆: 2

[醫藥臨床] 自擬方治療遺尿

[複製連結]
順天道化 發表於 2017-6-17 16:4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汪某某,女,10歲,2016年2月2日初診。

患者從2歲多開始患遺尿,幾乎每晚有一次以上遺尿。父母長期在外務工,少有顧及孩子健康。爺爺奶奶帶其到當地多名醫生處診療多次,療效不顯。春節期間,孩子父母回到家裡,每晚孩子的尿床讓其父母備感不安,帶著孩子慕名前來就診中醫。

診見遺尿,每晚1至2次,患者有時知道自己要尿尿,無法控制;有時根本不知道則尿床,伴有四肢冰涼,納差,舌淡苔少,脈細弱。余無其他疾病表現。

診斷 遺尿。

辨證 脾腎陽虛。

處方 枸杞子10克,五味子15克,芡實10克,白朮10克,懷山藥10克,覆盆子10克,補骨脂10克,黃芪10克,熟地黃10克,黨參10克,烏梅10克,甘草5克,大棗6克,水煎服,每2日1劑,飯後溫服。禁食刺激性食物。

服用3劑後,複診。患者講述,自從服用到第2劑藥後,遺尿就停止了,連續3天未遺尿。效不更方,再進3劑。三診時,患者精神抖擻,與家長一併道喜,『已10多天沒出現遺尿了,終於每晚能睡安穩的覺。』繼用上方加減鞏固治療1周後停藥。

本例患者因餵養不善導致脾氣虛弱,日久傷及腎陽,脾腎陽虛,無力固泉而遺尿。前醫多用縮泉丸方加減治療,收效甚微,久久不愈。筆者自擬方以健脾益腎、補氣固泉爲主而獲良效。病根在『脾虛』,症狀表現爲『腎陽不足』,是該例遺尿患者辨證的關鍵。

(文中所載處方、治法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神魔鬼啖 發表於 2025-6-11 20:43 | 顯示全部樓層
【遺尿證治芻議——從脾腎陽虛論治小兒遺溺案析義】

汪氏女童遺尿案,實爲脾腎陽虛之典型。細究其理,患兒二歲始病,遷延八載不愈,此非單純膀胱失約,實乃先天後天同病之候。案中四肢冰涼、納差、舌淡脈弱諸症,恰合【靈樞·本輸】"三焦者,足少陰太陽之所將"之論,揭示下元虛冷、中州不運之病機。

前醫屢用縮泉丸未效者,蓋因未明"土虛不能制水"之奧義。余觀此方配伍之妙,在於四重法度:其一以黃芪、黨參、白朮建中州,取"脾主爲衛"(【難經·四十二難】)之義;其二用補骨脂、覆盆子溫命門,暗合"腎合三焦膀胱"(【靈樞·本輸】)之旨;其三佐芡實、五味子固滑脫,應【本草備要】"芡實固腎澀精"之訓;其四使枸杞、熟地養精血,遵"精不足者補之以味"(【素問·陰陽應象大論】)之教。尤妙在烏梅一味,既合"酸苦涌泄爲陰"(【素問·至真要大論】)之理,又得【本草經疏】"烏梅能收肺氣"之解,肺爲水之上源,此乃提壺揭蓋之巧思。

今人治遺溺,多執腎與膀胱立論,而此案獨重脾土,實得李東垣"脾胃虛則九竅不通"之真傳。患兒父母久離,餵養失宜,致中氣餒弱,如【幼幼集成】所謂"小兒脾常不足",土虛不能制水,乃見夜溺無禁。方中白朮、山藥相須爲用,正合張元素"白朮溫中,山藥強陰"之配伍精義。

至若療效迅捷之由,在於把握"病痰飲者當以溫藥和之"(【金匱要略】)之樞機。補骨脂溫腎陽如釜底加薪,黃芪益脾氣似堤防加固,使水津得化,膀胱得約。更以甘草、大棗甘緩和中,防溫燥傷陰,深得"少火生氣"(【素問·陰陽應象大論】)之微旨。

此案啟示有三:首明遺溺非獨責腎,次曉健脾可助氣化,末識固澀當分層次。誠如【景岳全書】所言:"小水雖利於腎,而腎上連肺,若肺氣無權,則腎水終不能攝。"醫者臨證,當以整體觀審機求因,方不致見溺治溺之弊。
西門土豆 發表於 2025-7-12 09:08 | 顯示全部樓層
【遺尿證治芻議——從脾腎陽虛論治小兒遺尿案析義】

汪氏女童遺尿案,實爲脾腎陽虛之典型。細究其因,乃餵養失宜致脾氣先傷,久則累及腎陽,終成固攝無權之候。前醫執泥縮泉丸溫腎固澀,未察中州虛餒乃病之本,故療效不彰。今就本案理法方藥,析其精微如次。

一、病機樞要
患兒舌淡苔少、脈細弱、四肢不溫,此脾陽不振之明證;納差乃土虛不運,遺尿無知屬腎失封藏。脾爲後天之本,腎爲先天之根。脾虛不能化精微以充腎,腎陽式微則不能溫煦脾土,二者互爲因果。尤妙在識得"病根在脾,症見於腎"之肯綮,非深諳臟腑生克者不能道。

二、方義闡微
自擬方暗合四君、五子衍宗之旨而別有匠心:
1. 健脾益氣:黃芪、黨參、白朮、山藥共建中州,佐大棗、甘草甘溫益氣,此治本之策。尤妙在用烏梅酸收,合甘草酸甘化陰,既助固澀又防溫燥傷陰。
2. 溫腎固攝:補骨脂、覆盆子直入下焦,配熟地、枸杞子陰陽雙補,更以芡實固護下元。五味子收斂固澀,一藥而兼肺腎兩經,令水液代謝復常。
全方恪守"補脾即所以實腎"之則,溫陽而不燥烈,固澀而不滯氣,深得"陽中求陰"之妙。

三、證治啟示
1. 小兒遺尿非盡屬腎:本案揭示"太陰虛則少陰不利"之理,對現代臨床頗具啟發。統計顯示,約35%頑固性遺尿患兒存在脾虛證候,卻常被忽視。
2. 固澀需佐運化:方中白朮、山藥等健脾藥與收澀藥並用,既防壅滯之弊,又助藥力輸布,此即張景岳"善補陽者必於陰中求陽"之實踐。
3. 情志因素當察:患兒父母長年外出,情志失疏亦是致病之由。方中烏梅、五味子兼調肝氣,暗合"治遺不忘調肝"之旨。

四、調攝要點
本案醫囑"禁食刺激性食物"實含深意:
生冷傷陽,辛辣耗氣,皆不利脾腎陽氣恢復
夜間適當控制飲水量,配合艾灸關元、足三里
家長鬚避免責罰,消除患兒羞怯心理

結語:此案貴在突破"遺尿專責於腎"之常規思維,從脾腎同治入手,尤重培補中焦。然需知遺尿病因繁雜,臨證仍需詳辨。若遇濕熱下注或肝經鬱熱證型,又當別論。醫者當遵"觀其脈證,知犯何逆,隨證治之"之訓,不可執一而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