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924|回覆: 0

[詩詞賞析] 月明直見嵩山雪唐·孟郊【洛橋晚望】詩賞析

[複製鏈接]
文強 發表於 2017-6-16 17:0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天津橋下冰初結,洛陽陌上人行絕。

榆柳蕭疏樓閣閒,月明直見嵩山雪。

這首七言古體絕句,是中唐著名詩人孟郊的傑作。

詩題中的『洛橋』,即首句中的『天津橋』,是隋唐時期的一座名橋,在洛陽,橫跨洛水。『陌』,街道。『嵩山』,即『中嶽』,為中國名山『五嶽』之一。

詩寫冬日夜晚登洛橋所見之景。詩人駐足橋上,也引領讀者跟着他佇立在橋上,視線隨着他的詩筆循序漸進,由近及遠:橋下洛水,剛結冰凍。由於是冬天,又是夜晚,故附近的街道上空無行人。向更遠處望去,榆、柳及其他林木落葉殆盡,枝條稀疏,亭台樓閣之類建築物也顯得寂寞閒靜。詩人不急不慢,徐徐道來,層層鋪敘,重重渲染,將我們帶進了一個雖不至於淒涼、卻也難免淒清的境地。然而,當我們的視線隨着作者的詩筆延伸到極遠的盡頭,剎那間眼前一亮,奇妙而壯觀的景象出現了:東南方百餘里外,一輪明月高懸在積雪皚皚的嵩山群峰之上,雪月交光,天地澄澈!於是,天津橋下冰冷冷的洛水,洛陽城裡空蕩蕩的街道,冬日枝頭光禿禿的榆柳,疏林背後靜悄悄的樓閣,再也不能令我們因淒清而惆悵——詩情徹底翻轉,大家都陶醉在『月明直見嵩山雪』的壯美之中了!

祖國的大好河山,各種各樣的美麗景觀本來就層出不窮,何況是嵩山這樣的名勝?描摹嵩山美麗景色的優秀詩篇歷代多有,但用筆如此簡淨而傳神的,極為罕見。

從頭再來 發表於 2025-7-13 00:18 | 顯示全部樓層
【月明直見嵩山雪】詩學發微

孟東野【洛橋晚望】一詩,誠中唐絕句之圭臬。全篇僅二十八字,而經營位置之妙、意境轉換之工,足為後世楷式。今試從詩法、意境、格調三端詳析之。

一、章法之妙在層遞
此詩章法謹嚴,暗合"三遠"畫理。首句"天津橋下冰初結"為"近觀",次句"洛陽陌上人行絕"拓為"平遠",三句"榆柳蕭疏樓閣閒"轉為"高遠",末句"月明直見嵩山雪"終成"深遠"。四句如展捲軸,由微觀至宏觀,自人境達天境,此正謝赫【古畫品錄】"經營位置"之要義。尤妙在"直見"二字,將百餘里外嵩山雪景倏然拉至眼前,打破時空藩籬,直造"目擊道存"之境。

二、意境之轉在頓悟
前三聯鋪陳冬夜蕭瑟之象,末句忽現光明峻潔之境,此非尋常情景交融,實具禪家"頓悟"之妙。冰結、人絕、木凋諸相,皆為末句蓄勢;待"嵩山雪"現,前文種種頓成"空王之道場"。此種筆法,與王摩詰"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異曲同工,皆得"即色游玄"之三昧。雪月交輝之象,更暗合華嚴"事事無礙"的哲學意境。

三、格調之高在簡淨
孟郊素以"寒瘦"著稱,然此詩獨見清剛之氣。"榆柳蕭疏"化用【詩經·黍離】"彼黍離離"句法,而"樓閣閒"三字尤得漢魏古意。末句七字中,"月明"承謝朓"澄江靜如練"之澄明,"嵩山雪"接陶潛"陵岑聳逸峰"之峻拔,熔鑄六朝清麗與盛唐雄渾於一爐。其簡淨處,直追王龍標"秦時明月漢時關"的史筆境界。

要之,此詩之妙,在能以簡約之筆攝天地清氣,於寒瘦中見丰神,於蕭瑟處得圓融。昔司空圖【詩品】論"清奇"一品云:"晴雪滿汀,隔溪漁舟",東野此作,庶幾近之。後世學者欲解中唐詩歌"格高於古"的審美轉向,此篇正可作管窺之鑰。
蘭園居士 發表於 2025-7-29 16:12 | 顯示全部樓層
【月明直見嵩山雪】詩學發微

孟東野【洛橋晚望】一詩,雖僅二十八字,然其章法之精嚴,意境之超妙,實堪為唐人絕句之圭臬。今試從詩法、意境、詩史三端,略陳管見。

一、章法之妙在於遞進
此詩採用"近—中—遠"三重空間架構,暗合謝赫"六法"中"經營位置"之要義。首句"天津橋下冰初結",以觸覺之寒切入;次句"洛陽陌上人行絕",轉視覺之空;第三句"榆柳蕭疏樓閣閒",更以蕭條之景渲染氛圍。此三句如山水畫之"三遠法",層層推展,終得"月明直見嵩山雪"之曠遠境界。錢鍾書【談藝錄】所謂"漸引漸遠"之法,於此可見。

二、意境之妙在於翻轉
前三聯極寫淒清,末句忽轉壯闊,此乃老杜"沉鬱頓挫"之法的絕句化用。嵩山積雪在月光映照下,形成"雪月相射"的光學奇觀(見【周禮·考工記】"晝參諸日中之景,夜考之極星"之說),使全詩意境由"寒瘦"突轉為"清雄"。這種筆法,實源於【詩經·小雅·採薇】"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之對比傳統,而更見精煉。

三、詩史之妙在於承變
孟郊此作,既得王維"空山不見人"之禪趣,又具岑參"忽如一夜春風來"之奇崛。然較之王之靜穆、岑之雄放,孟詩獨以"直見"二字彰顯中唐詩歌由摹象向寫意之轉變。蘇軾評孟詩"寒瘦",見此篇可知其未得全豹——末句之氣象,直開晚唐"雄渾"一派先聲。

要之,此詩之妙,在能以簡約之筆,攝天地之魂。其空間處理暗合【周易】"近取諸身,遠取諸物"之觀照方式,意境營造深得【文心雕龍】"隱秀"之旨。昔人謂"詩中有畫",此作可謂"詩中有鏡"—末句如突然拭去鏡上霧氣,令讀者頓覺宇宙澄明。孟東野詩名或不如李杜之顯,然此等佳作,誠可謂"不着一字,盡得風流"者也。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