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675|回覆: 1

[漢語詞典] 語文信箱·『息』跟『熄』用法的不同

[複製鏈接]
文強 發表於 2017-6-8 19:0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杜老師:

某媒體中說:『就是這些因素支撐着中國當下的散文創作,並成為其中的那顆跳動不熄的心臟。』請問,其中的『不熄』用得是否妥當?謝謝!

吉林讀者 武相杉

武相杉讀者:

上述句子中『跳動不熄的心臟』的意思是『不停止跳動的心臟』,表示這個意思宜用『不息』。『息』有『停止』的意思。例如:

(1)在創業的道路上,只有百折不撓、自強不息的人,才能獲得成功。

(2)生命不息,奮鬥不止,是他的座右銘。

(3)敵人忽然發現向西開進的游擊隊偃旗息鼓,沒了蹤影,有點摸不着頭腦。

(4)您先息怒,聽我跟您說說事情的緣由。

(5)幾十年來,關於這個問題的紛爭,一直沒有止息。

而『熄』表示『熄滅』,也就是停止燃燒的意思。例如:

(6)在人們的奮力扑打下,火勢已熄,這片森林得救了。

(7)火炬已熄,但體育場上歡樂的人群依然有說有笑,久久沒有散去。

(8)屋子裡的燭火熄了,人們睡了。

(9)天晚了,火盆里的炭火熄了。

(10)這棟樓房的大火來勢兇猛,幾輛消防車澆不熄。這時忽然下起瓢潑大雨,大火很快熄滅了。

另外,『關燈』也可以說『熄燈』。例如:『現在已經是晚上11時了,同學們熄燈睡覺吧。』

從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息』跟『熄』的意思是不同的。因此『那顆跳動不熄的心臟』宜寫成『那顆跳動不息的心臟』。

語言文字報】原主編 杜永道

+
張啟功 發表於 2017-7-5 15:56 | 顯示全部樓層
:【說文】喘也。【增韻】一呼一吸為一息。 又大聲嘆曰太息。【戰國策】閔王太息。【注】長出氣也。【前漢·高帝紀】喟然太息。【師古注】太息之大也。又累氣曰累息。【後漢·任延傳】吏民累息。 一曰止也。【禮·檀弓】細人之愛人也,以姑息。【注】息猶安也。言苟且取安也。王氏曰:且止之辭。

:【說文】畜火也。 又【說文】一曰滅火。【孟子】安居而天下熄。

心跳不息,即心跳不止;若是心跳不熄,則不知其意矣。

cl15816 發表於 2025-4-30 03:32 | 顯示全部樓層
【論"息""熄"之辨——答武相杉讀者問】

武君垂詢甚善。今就"息""熄"二字之辨,詳陳於下:

一、字源本義考
"息"字從自從心,【說文】云:"喘也。"段註:"引申為休息之稱。"其本義指呼吸,後引申為"停止"之意。【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此"息"即作"止"解,乃經典用例。"熄"字從火息聲,【說文】:"畜火也。"本義指火種延續,後轉指"滅火"。【孟子】"王者之跡熄而詩亡"中"熄"字,已見熄滅義之端倪。

二、語義演變析
"息"之"停止"義,涵蓋範圍甚廣。既可指具體動作之停(如"息肩""息駕"),亦可指抽象狀態之止(如"嘆息""息爭")。其構詞能力極強,如"息怒""息兵""息訟"等,皆取"停止"之意。而"熄"之使用範圍較窄,專指火滅。【玉篇】明言:"熄,滅火也。"雖偶見"熄鼓"之類用法,實為"息"之通假,非其本分。

三、現代用法辨
今人用"不息",多取"不止"之義。如"川流不息""生生不息",皆表持續不斷之態。而"不熄"必與火相關,如"燈火不熄""烈焰不熄"。杜老師所舉諸例甚當,尤以"自強不息"與"炭火熄了"二例,最能彰顯二字畛域。

四、誤用溯源
文中"跳動不熄"之誤,蓋因二字同音且"熄"字從"息"得聲所致。然細究之,"心臟跳動"與"火焰燃燒"本屬不同範疇。心之跳動當用"息",取【詩經】"悠悠我思,曷雲能息"之遺意;火之燃燒方用"熄",承【左傳】"如火之燎於原,不可嚮邇,其猶可撲熄"之餘緒。

五、結語
昔戴東原言:"經之至者道也,所以明道者詞也。"字詞之用,關乎義理之明。建議今後凡表"不止"義者用"息",表"滅火"義者用"熄",則文從字順,理得義安。若"跳動不息"之類,方合古人用字之旨。

國學後學 謹識
甲辰年仲夏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