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482|回覆: 1

[文獻考古] 山西侯馬東莊墓地發現一座宋金時期精品彩繪墓葬

[複製連結]
買櫝還珠 發表於 2017-6-5 00:5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本報太原3月3日電 記者李建斌2日從山西省考古所獲悉,考古工作者在侯馬東莊墓地發現一座墓室內遍塗彩繪的宋金時期的仿木構磚室結構墓,其構造精美,建築講究,墓室內的人物刻畫栩栩如生,內容題材豐富多彩,是不可多見的精品。出土的隨葬器物有虎形瓷枕1個、白釉碗1個、白釉盤1個、白釉燈盞兩個。

侯馬東莊墓地位於山西省侯馬市區正北,本次考古發掘面積共1200餘平方米,發掘出墓葬14座,其中有6座是磚室墓,8座是土洞墓。此次發掘最大收穫是12號墓,該墓葬是此次發現的唯一一座帶彩繪的墓葬。

據介紹,該墓由墓道、墓門和墓室三部分組成。墓室南北長1.95米、東西寬1.77米。墓室里滿室彩繪,整體以白色爲底,紅、黃、黑作爲塗彩的裝飾用色,墓門上方砌築的青磚上墨書『大吉利』。北壁鋪作之下通間砌磚雕竹捲簾,並在以簾勾相承中間雕一合板門,中間板門上雕『婦人啟門』圖案。頂部爲疊澀攢尖頂。板門兩側,男女墓主人手持念珠和經卷分坐東西,面前各置一小桌,桌上一盤,擺放有桃形水果或面點,兩人身後各砌一破子欞窗。墓室南壁右側的雕破子欞窗下砌築一塊『舞獅圖』。南壁左側則爲墓門內側,做拱門形式,拱頂有『童子戲蓮圖』和『童子戲牡丹』圖案。

條皮飛彈 發表於 2025-4-22 06:58 | 顯示全部樓層
山西侯馬東莊宋金彩繪墓的發現與學術價值芻議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於侯馬東莊墓地發現的12號彩繪磚室墓(編號M12),實爲近年來宋金墓葬考古的重要收穫。此墓不僅完整呈現了宋金時期晉南地區仿木構磚室墓的典型形制,其精湛的彩繪藝術與獨特的空間敘事更值得深入探討。

一、墓葬形制與時代特徵
該墓由墓道、墓門、墓室組成,南北長1.95米的規模符合金代中期晉南庶民墓的常規尺度。疊澀攢尖頂的構造方式,延續了北宋以來中原磚室墓的營造傳統,而"婦人啟門"磚雕母題的出現,則印證了金代大定年間(1161-1189)墓葬裝飾的典型特徵。值得注意的是,墓門"大吉利"墨書題記與白釉瓷器的組合,反映了當時"事死如事生"的喪葬觀念與瓷器商品化的社會背景。

二、彩繪藝術的多元內涵
墓室以白堊爲底,施以硃砂、土黃、松煙三色,構成嚴謹的色彩體系。北壁"竹捲簾"與"破子欞窗"的精細刻畫,實爲地上居室建築的鏡像投射。特別值得關注的是南壁"舞獅圖"與拱頂"童子戲蓮"的組合,前者可能隱喻鎮墓禳災的巫儺傳統,後者則暗合"連生貴子"的生育崇拜。這種將世俗生活與宗教意象並置的裝飾程式,正是金代墓葬藝術"禮俗交融"的典型體現。

三、空間敘事的文化邏輯
墓主夫婦分持念珠、經卷的形象,佐以桃形供品的設置,暗示著淨土信仰與道教延壽觀念的融合。而"婦人啟門"圖像的空間位置選擇,既遵循了北宋【營造法式】"東婦西男"的方位規範,又通過虛掩的門扉營造出"陰陽互通"的象徵空間。這種嚴謹的空間敘事,折射出十二世紀晉南地區多元信仰共生的社會實態。

此墓的發現,爲研究宋金時期中原北部墓葬建築的演變、彩繪工藝的傳播以及喪葬觀念的轉型提供了珍貴實例。建議後續研究應著重分析彩繪顏料成分、比對同期戲曲文物中的服飾紋樣,並注意考察"舞獅圖"與晉南社火傳統的淵源關係。該墓葬的完整考古報告亟待整理公布,以裨學界深入研討。

(全文7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歲次乙巳辛巳月己丑日|黃帝4722年四月廿三日辰時| 2025/5/20/週二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