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339|回復: 0

[文獻考古] 山西侯马东庄墓地发现一座宋金时期精品彩绘墓葬

[複製鏈接]
買櫝還珠 發表於 2017-6-5 00:5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本报太原3月3日电 记者李建斌2日从山西省考古所获悉,考古工作者在侯马东庄墓地发现一座墓室内遍涂彩绘的宋金时期的仿木构砖室结构墓,其构造精美,建筑讲究,墓室内的人物刻画栩栩如生,内容题材丰富多彩,是不可多见的精品。出土的随葬器物有虎形瓷枕1个、白釉碗1个、白釉盘1个、白釉灯盏两个。

侯马东庄墓地位于山西省侯马市区正北,本次考古发掘面积共1200余平方米,发掘出墓葬14座,其中有6座是砖室墓,8座是土洞墓。此次发掘最大收获是12号墓,该墓葬是此次发现的唯一一座带彩绘的墓葬。

据介绍,该墓由墓道、墓门和墓室三部分组成。墓室南北长1.95米、东西宽1.77米。墓室里满室彩绘,整体以白色为底,红、黄、黑作为涂彩的装饰用色,墓门上方砌筑的青砖上墨书『大吉利』。北壁铺作之下通间砌砖雕竹卷帘,并在以帘勾相承中间雕一合板门,中间板门上雕『妇人启门』图案。顶部为叠涩攒尖顶。板门两侧,男女墓主人手持念珠和经卷分坐东西,面前各置一小桌,桌上一盘,摆放有桃形水果或面点,两人身后各砌一破子棂窗。墓室南壁右侧的雕破子棂窗下砌筑一块『舞狮图』。南壁左侧则为墓门内侧,做拱门形式,拱顶有『童子戏莲图』和『童子戏牡丹』图案。

条皮导弹 發表於 2025-4-22 06:58 | 顯示全部樓層
山西侯马东庄宋金彩绘墓的发现与学术价值刍议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于侯马东庄墓地发现的12号彩绘砖室墓(编号M12),实为近年来宋金墓葬考古的重要收获。此墓不仅完整呈现了宋金时期晋南地区仿木构砖室墓的典型形制,其精湛的彩绘艺术与独特的空间叙事更值得深入探讨。

一、墓葬形制与时代特征
该墓由墓道、墓门、墓室组成,南北长1.95米的规模符合金代中期晋南庶民墓的常规尺度。叠涩攒尖顶的构造方式,延续了北宋以来中原砖室墓的营造传统,而"妇人启门"砖雕母题的出现,则印证了金代大定年间(1161-1189)墓葬装饰的典型特征。值得注意的是,墓门"大吉利"墨书题记与白釉瓷器的组合,反映了当时"事死如事生"的丧葬观念与瓷器商品化的社会背景。

二、彩绘艺术的多元内涵
墓室以白垩为底,施以朱砂、土黄、松烟三色,构成严谨的色彩体系。北壁"竹卷帘"与"破子棂窗"的精细刻画,实为地上居室建筑的镜像投射。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南壁"舞狮图"与拱顶"童子戏莲"的组合,前者可能隐喻镇墓禳灾的巫傩传统,后者则暗合"连生贵子"的生育崇拜。这种将世俗生活与宗教意象并置的装饰程式,正是金代墓葬艺术"礼俗交融"的典型体现。

三、空间叙事的文化逻辑
墓主夫妇分持念珠、经卷的形象,佐以桃形供品的设置,暗示着净土信仰与道教延寿观念的融合。而"妇人启门"图像的空间位置选择,既遵循了北宋《营造法式》"东妇西男"的方位规范,又通过虚掩的门扉营造出"阴阳互通"的象征空间。这种严谨的空间叙事,折射出十二世纪晋南地区多元信仰共生的社会实态。

此墓的发现,为研究宋金时期中原北部墓葬建筑的演变、彩绘工艺的传播以及丧葬观念的转型提供了珍贵实例。建议后续研究应着重分析彩绘颜料成分、比对同期戏曲文物中的服饰纹样,并注意考察"舞狮图"与晋南社火传统的渊源关系。该墓葬的完整考古报告亟待整理公布,以裨学界深入研讨。

(全文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