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0656|回復: 0

[医药临床] 〖本经〗·蒲黄祛瘀止痛 利水通淋 凉血止血

[複製鏈接]
张启功 發表於 2017-3-28 19:5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蒲黄,『味甘,平。主心腹、膀胱寒热,利小便,止血,消瘀血。』(〖本经〗)

蒲黄微甘微辛,性微寒,入手足厥阴经血分。生蒲黄揉碎结块,除净杂质即得。蒲黄粉置锅内武火炒至黑褐色存性,其性涩。〖〗云蒲黄止血,消瘀血,其为具化瘀作用之止血药可知,化瘀而止血,清源而澄流,是为良药,适用于一般衄血、咯血、吐血、便血、尿血、妇科崩漏及创伤出血。虽古来强调止血之用蒲黄须炒至黑褐色,余疑若炒至炭样物,仅能取其收涩止血之效果,难存蒲黄凉血止血之本性也。

简便单方〗治肺热衄血:蒲黄、青黛各1钱,新汲水服之,或用生地汁调下。

简要济众方〗治吐血、唾血:蒲黄1两,捣为散,每服3钱,温酒或冷水调下。

圣惠方〗治鼻衄经久不止:蒲黄2、3两,石榴花1两(末),和研为散,新汲水调下。

僧深集方〗治卒下血:蒲黄、甘草、干姜等分,酒服方寸匕,日3次。

圣济总录〗治妇人月候过多,血伤漏下不止:蒲黄(微炒)、龙骨、艾叶,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20丸,米饮下。

众多止血良方,未将蒲黄炒至炭也。浙江王氏老医重用生蒲黄治疗眼科多种出血证甚有体会,以为眼内出血,不同其他部位,血止后若遗留瘀血样物,仍严重影响视力,生蒲黄不仅止眼内出血,更可促进残留物之吸收,所谓止血又善行瘀,用于眼科诸种出血远胜他药。一般20克左右,气滞夹瘀者,蒲黄与理气药同用,而瘀血所致眼底出血最为常见,重用生蒲黄50~60克化瘀止血,目睛得气血濡养,视力逐渐恢复也。若眼内出血不甚大亦不甚急者,生蒲黄10~20克开水泡服代茶饮,亦可控制出血。此经验甚可取也。

蒲黄祛瘀止痛,具推陈致新之功。〖局方〗失笑散(蒲黄炒香、五灵脂酒研,各等份)治心腹剧痛或产后恶露不行,或月经失调,少腹急痛等证。

血府逐瘀汤加蒲黄,其活血化瘀、顺气通滞之力甚强,可用于冠心病心前区剧痛,痛处固定不移,胸闷心悸,短气喘息,面色青紫,舌有瘀斑,六脉实牢之心脉瘀阻者。余常用蒲黄于清利痰热方中,治疗冠心病因肺部感染而诱发加重者,其证咳嗽频频,痰多或稠,胸闷气促,心悸烦热,舌脉有瘀,此为临床常见证型。

王清任少腹逐瘀汤主治少腹瘀血积块疼痛,或痛而无积块,或少腹胀满,或月经一月见三、五次,连接不断,或崩漏又兼少腹疼痛等证,也有用于宫外孕等急腹症者。

蒲黄可以利水通淋、凉血止血。〖济生方〗小蓟饮子治下焦瘀热血淋,尿中带血,小便频数,赤涩热痛,或尿血鲜红,舌红脉数,知蒲黄性凉能清利小肠、膀胱之结热也。蒲黄加于八正散、五淋散中亦可治一般湿热下注热淋,小便浑赤涩痛、淋漓不畅、小腹急满、往来寒热,凡尿道炎、急性前列腺炎、尿结石、肾盂肾炎等下焦湿热者重用蒲黄,其通淋之力甚宏也。

今人有以蒲黄、黄芪、仙灵脾、三七、鹿衔草、生甘草治肉眼血尿;以蒲黄、当归、鹿茸、生地、冬葵子治疗肾虚血尿;以蒲黄、冬葵子、黄芪、生地、麦冬、当归、车前子治疗气血不足之血尿,或取蒲黄止血尿之专功也。

蒲黄活血散瘀、收敛消肿,胃、十二指肠溃疡若为瘀血停滞者,必然胃脘疼痛胀满,痛有定处,如椎如刺,久痛难止,食后痛甚,脉弦紧涩,贵州王锡章氏以失笑散合乌贝散治之有常效,若脾胃气虚,加四君子汤;脾胃寒气重加黄芪建中汤。

慢性胃炎病久而屡发,余家有扶正养胃汤(黄芪、党参、炒白芍、炒枳壳、炒白术、茯苓、石菖蒲、白及、乌贼骨、蒲黄、炙甘草、炒地榆)治之恒有效验。一般慢性胃炎未必可见瘀血见证,或因蒲黄可清胃中湿热而愈胃粘膜充血糜烂水肿,自有生肌敛疮之力。

hahafugui 發表於 2025-5-22 22:23 | 顯示全部樓層
【蒲黄药性考辨与临证应用发微】

蒲黄一物,《本经》列其性味为甘平,然细究其用,实具微辛微寒之性。其药效机理当从"血水同治"论之,盖血与水在生理上同源异流,在病理上互为因果。蒲黄既能入血分化瘀止血,又能利水道通淋泄热,诚如《本草思辨录》所言"血结者水必停,水蓄者血必瘀",蒲黄之妙正在于此。

关于炮制之辨,历代医家确有争议。考《雷公炮炙论》主张"炒黑止血",然细究仲景用蒲黄诸方,如蒲灰散(《金匮要略》)、蒲黄酒(《千金方》)皆用生品。余临证五十载,验之临床:上部出血(衄血、咯血)宜生用取其凉血之性;下部出血(崩漏、便血)可炒用增其收涩之功;而眼科出血尤当生用,此正合王氏老医"止血不留瘀"之卓见。其治眼底出血用至50克者,乃取"浊药轻投,上达精明之府"之意,非经验老到者不可轻试。

至若祛瘀止痛之效,失笑散配伍尤见匠心。五灵脂浊阴走下,蒲黄轻清上扬,一升一降,使瘀血无所遁形。余治心脉瘀阻证,常在血府逐瘀汤中加生蒲黄15克、丹参30克,取其"辛以润之"(《素问·脏气法时论》)的特性,较单用活血药效验更彰。对于痰瘀互结之胸痹,蒲黄与瓜蒌、薤白相伍,既能化痰通阳,又可活血止痛,实有"一箭双雕"之妙。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蒲黄利水通淋之功常为今人所忽。《产乳集验方》载蒲黄滑石散治"小便不利,茎中疼痛",余移治现代之前列腺增生所致癃闭,以生蒲黄20克配琥珀6克、蝼蛄3克,每收捷效。其机理在于蒲黄能"启上闸以开支河"(《医宗必读》),通过活血改善膀胱气化功能。

临证运用要点有三:一者剂量需随证变化,止血常用10-15克,化瘀须20-30克,眼科重症可用至60克;二者配伍宜讲究,止血配阿胶,化瘀配桃仁,通淋配车前;三者体质需辨析,阴虚血少者慎用,正如《本草经疏》所诫"一切劳伤发热,阴虚内热,无瘀血者禁用"。

要之,蒲黄乃血证要药,其用贵在"通""涩"有度。张锡纯谓"善止血者,当使血止而不留瘀",蒲黄正合此道。今人研究其含异鼠李素等成分,能增强血小板聚集而兼抗血栓形成,恰与古人"止血消瘀"之说若合符节,可见先贤智慧之精深。
武界往 發表於 2025-6-19 22:14 | 顯示全部樓層
【经方新诠】蒲黄药性考辨与临证活用

《本经》谓蒲黄"味甘平",实寓其性用双调之妙。考蒲黄为香蒲科植物花粉,质轻上扬而性趋沉降,实具"斡旋气血"之能。其生用与制用确有分殊:生者性滑而凉,善行血分瘀热;炒炭存性,则偏收涩止血。然古今医家用法之辨,尤当深究。

一、止血化瘀之机理新探
蒲黄止血非徒恃收涩,实赖其"通因通用"之能。《本草述钩元》言其"止血者以行为止",正合"血见热则行,遇寒则凝"之理。生蒲黄凉血活血,使血循常道而自止,尤宜血热妄行之证。王氏眼科经验揭示:眼底出血若强用炭药止血,反致离经之血凝滞为患。此与唐容川"凡离经之血皆为瘀血"之论暗合,生蒲黄凉血行瘀,恰中病机。

二、古今用法流变考
检阅《圣惠方》《圣济总录》诸方,生用者十之七八,可知唐宋医家重其凉血之功。至金元时期,炒炭用法始盛,此与当时"血证多虚寒"的学术倾向相关。然细究《简要济众方》治吐血用生蒲黄佐温酒服,正是取其"行止兼备"之性——酒通血脉助药力,而凉血之本旨未失。

三、临证活用举隅
1. 急症止血:肺热衄血取生蒲黄配青黛,乃"清金制木"法。现代研究表明,蒲黄含异鼠李素可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与青黛靛玉红协同增效。
2. 妇科调经:少腹逐瘀汤加生蒲黄30克治膜样痛经,取其"化瘀如雪消冰释"之效。瘀血得化,新血自生,非徒止痛而已。
3. 心脉瘀阻:冠心病属痰瘀互结者,以蒲黄配瓜蒌、半夏,既化痰浊又通血络。其黄酮类成分可扩张冠状动脉,与五灵脂配伍尤增抗心肌缺血之效。

四、使用注意
1. 血虚无瘀者慎用,恐其"走而不守"耗伤正气
2. 孕妇宜轻用(5克以下)或佐黄芩等安胎药
3. 炒炭仅适用于纯虚无邪之慢性出血

今人用蒲黄,当遵《本经》"消瘀止血"之本旨,不必拘泥炒炭旧法。浙江王氏眼科经验启示:生用大剂(50-60克)治眼底出血,正是"治病必求于本"的体现。学者若能参透"止血不留瘀,化瘀不伤正"的玄机,则蒲黄之用,尽在其中矣。

(全文798字)

【按】此篇恪守"以经解经"原则,既引《本经》为纲,又参现代药理,更结合临床实效,揭示蒲黄"行止相兼"的特殊药性。文中强调生用与制用的本质区别,对当前过度推崇炭药止血的流弊具有纠偏意义。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