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831|回覆: 1

[醫藥臨床] 銀翹散合小柴胡湯治口腔潰瘍

[複製連結]
無端 發表於 2017-2-18 14:5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病案】

陳某,女,68歲,於2016年3月25日初診。主訴:口腔潰瘍半個月。

患者半個月前食用辛辣飲食後出現口腔潰瘍,現口頰內可見數個潰爛小泡,紅腫疼痛,妨礙進食,口乾口苦,偶有惡寒且鼻塞微熱,夜間11點至1點上頜疼痛,大便乾燥,兩三天一次,舌紅苔黃厚,脈滑。既往無其他重要病史可載。無藥物以及食物過敏史。廣東省珠海市中西醫結合醫院劉志龍教授認爲,此口腔潰瘍乃表郁化熱所致,治當以透表散熱、和解少陽爲主,方用銀翹散合小柴胡湯化裁。

方藥:金銀花15克,連翹15克,桔梗10克,薄荷葉10克,淡竹葉10克,炙甘草5克,生甘草5克,荊芥穗10克,牛蒡子15克,蘆根20克,淡豆豉10克,柴胡20克,黃芩10克,法半夏10克,5劑,水煎服,每日1劑,分2次溫服。

醫囑:注意休息,多飲水,飲食宜清淡,忌肥膩辛辣醇酒之品。

2016年3月29日複診,口腔潰瘍較前明顯好轉,余症減輕,舌脈如前,守方減其制,再進5劑。

按:中醫認爲口瘡多屬心脾兩經積熱上薰所致,因此實火則多用涼膈散,虛火則常用四物湯合滋腎丸加減。可臨床上證候是多變的,如此案,雖然患者乃因食用辛辣飲食後所發口腔潰瘍,且有大便乾燥,潰瘍面紅腫疼痛等一系列心脾積熱之象,但患者同時亦有惡寒且鼻塞微熱的外感風熱表證之象,亦有口乾口苦之少陽病證。因此,劉志龍教授遵先表后里之法,先辛涼解表,和解散熱,不管是用涼膈散抑或用銀翹散合小柴胡湯,無非是給邪一出路,權衡邪正,因勢利導,不守常法亦可獲佳效。

(文中所載處方、治法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田冉昌 發表於 2025-6-2 19:03 | 顯示全部樓層
【銀翹散合小柴胡湯治口腔潰瘍案析義】

本案以複合經方治療口腔潰瘍,體現了中醫"辨證求因,審因論治"的核心理念。患者雖以口腔潰瘍爲主訴,然細察其證,實爲三陽合病之候:惡寒鼻塞屬太陽表郁,口乾口苦、子時上頜痛爲少陽樞機不利,便干舌紅屬陽明鬱熱。劉教授不囿於"口瘡皆屬火"之常法,深得仲景"隨證治之"精髓,誠爲善用經方之典範。

銀翹散乃吳鞠通【溫病條辨】辛涼平劑,本案取其輕清宣透之性,尤妙在荊芥穗、淡豆豉與薄荷相伍,既解表郁又不助里熱。小柴胡湯爲少陽樞機之要方,柴胡用至20克,正合"但見一證便是"之旨。兩方相合,暗合"火郁發之"之旨,使熱邪從表、從半表半里而解。更佐蘆根、淡竹葉導熱下行,實寓"開鬼門,潔淨府"之古義。

值得玩味者有三:其一,子時上頜痛提示少陽經氣不利,此即【靈樞·經脈】"膽足少陽之脈……下頰車"之證;其二,雙甘草並用,生者清熱,炙者和中,頗得配伍之妙;其三,雖見便秘卻未用硝黃,蓋因表解里自和,此即"上焦得通,津液得下"之機轉。

此案啟示臨證當明辨三層次:首察六經綱領,次審方證對應,再酌藥症加減。今人治口瘡多執清熱瀉火一途,然若見表郁未解而妄用苦寒,必致冰伏邪氣。劉教授此治,既遵"其在皮者汗而發之"之經旨,又合"少陽爲樞"之特性,更參溫病透表之法,實爲融貫傷寒溫病之範例。

然須申明,經方活用非無章法。銀翹散本治太陰溫病,小柴胡湯主少陽病,兩方相合必見太陽少陽合病之證方可用之。若純見陽明腑實,或虛火上炎者,又當另擇他方。醫者臨證,當以脈證爲據,切不可拘泥成法而失辨證之要。
董車 發表於 2025-7-16 11:48 | 顯示全部樓層
【銀翹散合小柴胡湯治療表郁化熱型口瘡芻議】

本案呈現口瘡與少陽樞機不利、衛分鬱熱並見的複雜病機,體現了中醫"三焦同治"的辨證思維。患者雖因辛辣飲食誘發,然其惡寒鼻塞、夜半上頜痛(子時膽經當令)、口乾苦等症,顯非單純心脾積熱可概。劉教授熔辛涼透表與和解少陽於一爐,實得【傷寒論】"太陽少陽合病"治法之精要。

銀翹散爲吳鞠通治溫病初起之方,本案取其輕清宣透之性,尤妙在荊芥穗、淡豆豉二味,既助金銀花、連翹開腠理透邪熱,又避麻桂之辛溫助火。小柴胡湯中柴胡用量達20克,正合"少陽爲樞,非柴胡不能宣通氣血"(【本草正義】)之論,配伍黃芩成辛開苦降之勢。更佐蘆根、淡竹葉清心利尿,使熱邪從小便而泄,暗合"治上焦如羽,非輕不舉"之旨。

此案辨證有三重機轉:其一,患者舌紅苔黃厚、便干,顯有陽明腑實傾向,然未投硝黃者,因邪熱尚在氣分,遵葉天士"到氣才可清氣"之誡;其二,夜半疼痛發作契合少陽經氣運行規律,正是【靈樞·順氣一日分爲四時】"旦慧晝安夕加夜甚"理論之印證;其三,表里同病時,宗張仲景"外證未去,不可下也"之訓,先解表後攻里。

當代臨床常見濫用清熱瀉火法治口瘡者,往往戕伐中陽。此案啟示:對於伴有寒熱往來、口苦咽乾等少陽見證者,當重視樞機調節。銀翹散之透散與小柴胡湯之和解,恰構成"二維解熱法",較單用苦寒直折更合"火郁發之"經旨。現代藥理研究亦證實,銀翹散能抑制炎症因子釋放,小柴胡湯可調節免疫功能,二者協同正切中復發性口瘡"免疫-炎症"的病理環節。

然需申明,此方適用於表郁化熱證型,若見舌絳無苔、脈細數等陰傷之象,則當參入玄參、麥冬等品。醫者臨證尤須細察舌脈,不可執方待病。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