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562|回复: 2

[医药临床] 熊继柏谈中医治病优势(上)

[复制链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休竹客 发表于 2017-1-21 22: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读声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整体观念指导下的辨证论治

所谓整体观念,是指中医非常重视人体自身的统一性、完整性,把人的生命活动视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活动,同时重视人与自然环境的密切联系。这种对人体内环境与自然界外环境的统一性及机体自身的统一性的认识,便是中医的整体观念。

所谓辨证论治,就是运用望、闻、问、切的诊察方法,全面了解病人的临床表现,抓住病人的主病主症,进行综合分析。运用中医理论法则,辨别病变的部位和病变的性质,然后针对性地确定治法,选定主方,然后遣用药物。辨证施治的过程展现了一个完整的理、法、方、药系统。中医治病绝不是见头治头,见足医足,更不是依据西医的检验单结果去开处方,必须强调辨证施治、随证治之。

    具有完整的理论体系,用以指导临证实践

中医学的理论知识是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不断升华、总结出的理论知识,总括起来为十大学说,即阴阳五行学说、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病机学说、病证学说、诊法学说、治疗学说、针刺学说、养生学说、运气学说。

阴阳五行学说 阴阳五行学说是运用阴阳五行的法则概括自然界一切事物,并取象比类去探讨、分析、归纳人体的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进而指导诊断和治疗。它是我国古代朴素的辩证法和朴素的系统论。

阴阳是事物与现象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阴阳学说,是古代哲学思想的体现。中医学认识自然,认识人体生理、病理,指导诊断与治疗,都是以阴阳法则为纲。它属于古代朴素的辩证法。

五行是以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为代表,说明一切事物的属性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中医学认识人体脏腑组织关系,认识疾病传变规律,指导治疗法则,都离不开五行学说。它属于古代朴素的系统论。

阴阳五行理论,贯穿在中医学整个理论体系之中,是中医学理论的核心思想。

脏象学说 脏象学说是研究人体各个脏腑组织的生理特征及其相互关系,以及人体脏腑组织与外界环境之间的联系的学说。中医学脏象学说的内容很丰富,主要包括脏腑和气血精神两大部分。脏腑部分包括五脏、六腑、奇恒之腑的生理病理、脏腑之间、脏腑与外界环境之间的各种联系等内容。气血精神部分包括血、气、精、神的化生、运行、功能及其与脏腑之间的密切联系等内容。这些内容形成了人体以心、肝、脾、肺、肾五脏为中心的五大生理系统,成为中医学理论中的基础核心部分。

经络学说 经络学说是研究人体经络的生理、病理及其与脏腑组织相互关系的一门学说。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经者路径之意,经脉便是经络系统的纵行干线;络者网络之义,络脉乃是经络系统的分支。经脉与络脉,纵横交错,网络全身,具有联络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调节阴阳气血的作用,从而使人体各部分联结成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

病因病机学说 病因病机学说是研究疾病发生的原因,人体发病的机制和病理变化的一门学说。

病证学说 病证学说是讨论疾病和证候,研究各种疾病的病变机制、证候特点及其基本治法的学说。

诊法学说 诊法学说是研究诊察疾病和判断病情的方法,对疾病进行全面的观察和了解,做出正确判断的一门学说。

治疗学说 治疗学说是研究治疗法则、治疗方法以及组方制度,用药宜忌及其相关内容的一门学说。

针刺学说 针刺学说是研究针刺原理、针刺法则、针刺技术、针刺禁忌,以及对各种疾病的针刺疗法的一门学说。

养生学说 养生学说是研究养生防病,延年益寿的基本法则、基本方法的一门学说。

运气学说 运气学说全称五运六气学说,是从宇宙节律探讨自然界的气象运动规律,并以此研究自然气候变化对于生物,特别是对于人体生理、病理影响的一门学说。

中医学的理论体系完整而系统,博大又精深,既是中医指导临床实践的理论依据,更是中医指导临床实践的根本法则。

(文中所载处方、治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无端 发表于 2025-3-25 05:38 | 显示全部楼层
熊继柏先生所论极是。中医之精髓,首重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整体观乃天人相应之大道,辨证论治则是"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的临证圭臬。十大学说构建的理论体系,非徒托空言,实为千年临床智慧之结晶。尤当指出,阴阳五行非玄虚之说,乃是以取象比类之法,构建的人体生理病理模型。今人每以西医检验单为凭,弃四诊八纲而不用,此实舍本逐末。须知中医辨证,重在察色按脉、辨阴阳表里,此乃西医检测所不能替代者。学者当于此根本处着力,方得中医真谛。
胡同柄昌 发表于 2025-4-6 11:43 | 显示全部楼层
熊继柏论中医诊疗特色(上):整体观照与辨证论治的学术价值探赜

熊继柏先生所论中医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之要义,实为把握中医诊疗精髓的关键所在。整体观念非仅止于人体内外环境的统一认知,更深层体现了中国哲学"天人相应"的宇宙观。此观念可追溯至《黄帝内经》"人与天地相参"的论述,将人体视为自然宇宙的微观缩影,五脏应五方,气血应潮汐,这种全息对应的思维模式,构成了中医独特的认知范式。

辨证论治作为中医临床的核心方法,其精妙处在于建立了"症-证-治"的三维诊疗体系。所谓"证",实为疾病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是连接症状与治法的枢纽。历代医家发展出八纲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等多元辨证体系,犹如构建了多维的疾病认知坐标。值得强调的是,辨证过程绝非简单的症状归类,而是医者运用"司外揣内"的思维艺术,通过四诊合参,在动态中把握病机本质。

阴阳五行学说作为中医理论基石,其价值不仅在于朴素唯物论的表层认知。阴阳实则揭示了事物对立统一的辩证法则,五行则构建了事物生克制化的关系网络。在临床实践中,阴阳用以分析寒热虚实病性,五行则指导脏腑生克治疗。如张景岳所言:"医道虽繁,可一言以蔽之,曰阴阳而已。"此说深刻揭示了阴阳理论在中医诊疗中的纲领性地位。

脏象学说超越了解剖器官的局限,建立了功能系统的概念模型。五脏系统各司其职又相互为用,如心主神明、肝主疏泄等理论,将生理功能与精神活动统一于有机整体中。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中医脏腑概念包含"形神合一"的深刻思想,这与现代心身医学的理念不谋而合。气血精神理论则进一步阐释了生命物质的转化规律,如《灵枢》所言:"人之血气精神者,所以奉生而周于性命者也。"

经络学说构建了人体能量信息传导的网络模型,十二经脉如环无端的气血流注理论,解释了生理联系与病理传变的特殊途径。现代研究表明,经络现象具有低电阻、高导声等生物物理学特性,为这一古老理论提供了新的科学注解。

中医理论体系的完整性,体现在其将自然哲学、临床经验与生命观照熔于一炉。十大学说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贯通的理论网络。如病因病机学说与治疗学说呼应,诊法学说与辨证论治衔接,形成首尾相贯的认知闭环。这种系统化的知识结构,使中医在面对复杂疾病时,能够进行多维度、多层次的综合判断。

当代中医发展尤须珍视这些理论精髓,既不可固步自封,亦不能削足适履地迎合现代医学标准。如何在保持中医思维特质的前提下实现创新发展,是摆在当代中医人面前的重要命题。熊继柏先生的论述,恰为我们提供了回归经典、坚守本真的学术指引。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