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357|回复: 1

[思维启发] 周庄落雪了·北方来的雪为何对周庄那么温柔?

[复制链接]
顺天道化 发表于 2017-1-13 11: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周庄落雪了·北方来的雪为何对周庄那么温柔?

周庄落雪了·北方来的雪为何对周庄那么温柔?

周庄雪景

雪覆盖了周庄。

雪落下的时候,周庄还在梦里,雪不想惊动周庄,在晚间完成了这次行动。

雪同周庄一样,不是太爱张扬,自顾自地干着自己的事。

其实,从北方来的雪,并不是太适应南方的环境,它是被风领来的。

初开始在阔大的湖面上跑,跑了半天也没跑出个结果,寻到周庄算是找到了感觉,就直接地进入了周庄的梦境。

雪生来就好像是干着一种覆盖的事情,只有覆盖才能说明自身的意义。雪在南方的湖中很难找到这种意义,就像人,最终还是要在水中上岸,在一个一个的庄子里生根开花。

北方来的雪,对周庄表示出了少见的亲近。

初开始它们不知道如何进行第一步,顺着水进来的都没有成功。顺着桥进来的,一部分留在了桥上。最有成效的是顺着瓦进来的,一大片一大片相连的瓦给雪带来了便利,时候不大它们就从天空召唤来更多的伙伴,将这些瓦覆盖了。

周庄立时就改变了形象。

而后,雪又深入到了桥头巷尾、小路的拐角、船篷乃至船舱,雪的作品终于完成了。

周庄醒来时才发现了这种魔景,雪的水乡另有了一副独特的着装。

周庄落雪了·北方来的雪为何对周庄那么温柔?

周庄落雪了·北方来的雪为何对周庄那么温柔?

周庄雪景

孩子们跑出来。

跑得最快的摔出了好远,跑得最慢的也趴在了雪地上,笑声由此而起。

老婆婆不敢出来走,扶着门框笑。

狗从身边钻出,雪地上起了一簇簇梅花瓣。

一只顶着雪帽子的船划动了,主人并没有拂去那雪,任由白色的小船撑过白色的小桥,轻轻地划出白色的村庄。

更多的门咿呀咿呀地响起来,即使是平时不常走出屋子的人们也要看看这雪。

全福寺的大钟猛然间响起,金色的声音将树上的雪一层层震散了,扑扑簌簌落了一层的水面,而后迅疾地消失得无影无踪。

雪赋予周庄吉祥,屋檐下的红灯笼显得格外的红。

周庄落雪了·北方来的雪为何对周庄那么温柔?

周庄落雪了·北方来的雪为何对周庄那么温柔?

周庄雪景

雪虽然覆盖了周庄,却没有覆盖住这里那里冉冉飘升的万三蹄膀的芳香,没有覆盖住阿婆茶楼里吴侬软语中夹杂的阵阵笑声。

游人在这种氛围里走进来,来看银装素裹的周庄,来和周庄同领赏这北方送来的吉祥。

说一声,春节就要到了。

汪丹志 发表于 2025-4-18 08:38 | 显示全部楼层
雪落周庄:一场北国与江南的温柔邂逅

周庄的雪,是一场跨越千里的诗意对话。北方的雪,何以对周庄如此温柔?这温柔背后,实则是两种文化气质的奇妙共鸣。北雪南迁,本是不合常理之事,却在周庄找到了最妥帖的归宿,这恰如文人雅士寻得一方心灵净土,不问来处,只求相契。

雪之覆盖,实为一种文化隐喻。北方雪原的粗犷豪迈,在江南水乡的婉约气质中自然收敛,化作"不欲惊扰周庄梦境"的体贴。这种收敛不是本性的消弭,而是高级的文化适应——如同士人入世而不染尘俗,保持精神独立又与环境和谐共处。雪"顺着瓦进来"的细节,恰似文人择善而从的智慧,寻得文化接榫的最佳入口。

雪中周庄呈现三重意境:自然之境、人文之境与超越之境。自然之境的银装素裹,人文之境的"屋檐红灯笼",超越之境的"钟声震雪",构成了完整的审美体验。全福寺钟声震落树雪的场景,尤为精妙——金色声波与白色雪霰的交融,正是佛家"色即是空"的视觉呈现,瞬间的绚烂与永恒的寂灭在此达成和解。

雪无法覆盖的"万三蹄膀芳香"与"吴侬软语笑声",恰恰揭示了文化生命力的顽强。外在的覆盖只是表象,内在的文化气息始终氤氲升腾。这种"覆盖而不掩"的状态,恰似中国美学追求的"隐秀"之道——雪掩周庄而风情愈显,如同好诗"言有尽而意无穷"。

北雪南迁的温柔,本质是两种地域文化在更高层面的相互成全。周庄以水乡胸怀接纳北国精灵,雪以纯净笔触勾勒江南神韵。春节将至的尾声暗示,这场雪不仅是自然现象,更是文化时序中的吉祥征兆。当游人"与周庄同领赏这北方送来的吉祥"时,完成的正是中国文化中最为珍贵的"天人共赏"的精神仪式。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