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8249|回復: 1

[医药临床] 桂枝去芍药汤合香砂六君汤治疗心悸案

[複製鏈接]
是飞 發表於 2016-12-28 15:1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病案】

邹某,女,63岁,2016年2月19日初诊。主诉:心慌2个月。

患者肤色偏白,2个月前出现胸痛、胸闷、心慌,现口唇不发绀,心慌胸闷,活动时无明显加重,但饭后心悸明显,且伴有胃部不适、反酸,乏力,易焦虑急躁,大便正常,舌淡苔薄白有裂纹,聚豆脉。既往无其他重要病史可载。对青霉素过敏。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以及甲功检查未见异常。广东省珠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刘志龙教授认为,此心悸乃因水饮凌心、脾胃气虚所致,治当益气健脾、振奋心阳为主,方用桂枝去芍药汤合香砂六君汤化裁。

处方:桂枝10克,红枣30克,生姜片10克,炙甘草10克,白茯苓15克,党参15克,生白术15克,木香10克,生麦芽15克,生枳壳10克,陈皮10克,7剂,水煎温服,1天1剂,1日3次。

医嘱:注意休息,多饮水,饮食宜清淡,忌肥腻辛辣醇酒之品,节房室,畅情志。

二诊(2016年2月26日):前药后心悸症状明显减轻,其他症状依旧,患者补充有畏寒的症状,舌淡苔薄黄白有裂纹,聚豆脉。守方加熟附子、黄芩再进7剂。

【按】:桂枝去芍药汤是〖伤寒论〗中的一个小方,医者往往不喜用之,原方主治『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此患者虽然没有脉促,但患者肤色偏白是桂枝体质,心悸且伴有胸闷。因而刘志龙教授选用桂枝去芍药汤,他往往抓住桂枝体质患者易出现胸闷心慌,而用此方获得良好效果。此患者饭后心悸明显,且伴有胃部不适、反酸和乏力乃是脾胃气虚所致,因为合用香砂六君汤。因为患者舌苔有裂纹故去辛燥之半夏、砂仁防伤胃阴,另加麦芽、枳壳醒脾行气化滞。

(文中所载处方、治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冰月凝霜 發表於 2025-4-29 07:53 | 顯示全部樓層
《从经方合方论心悸证治之枢要——邹案辨治思路阐微》

本案以桂枝去芍药汤合香砂六君汤治疗心悸,实寓仲景心法与东垣脾胃论之精义。细析其证治,可见三层深意:

一、经方体质辨证之妙用
刘教授辨为"桂枝体质",实宗《伤寒论》"观其脉证,知犯何逆"之旨。患者肤色晄白、胸闷心悸,恰合桂枝汤证"阳浮而阴弱"之病机。去芍药者,遵仲景"胸满者去芍药"之诫,因芍药酸收不利胸阳舒展。现代研究表明,桂枝所含桂皮醛能改善心肌供血,此即"振奋心阳"之现代诠释。

二、脾胃论与心病治则
《金匮要略》云:"心下悸者,半夏麻黄丸主之",然本案另辟蹊径,从脾胃论治。患者饭后心悸加重伴反酸,显属《脾胃论》"脾胃虚则九窍不通"之变证。香砂六君汤去半夏、砂仁之变通,既守李杲"胃不可不温"之训,又兼顾舌裂阴伤之弊。加麦芽、枳壳暗合"枳术丸"消补兼施之法,体现"治心不专治心"的整体观。

三、方证对应的精准把握
二诊加附子、黄芩尤见功力。畏寒脉聚豆(注:聚豆脉为岭南脉学特色,状如豆粒聚结,主阳虚气滞),乃少阴真阳不足,加附子取"益火之源"之意;苔现薄黄,微露化热之象,佐黄芩仿柴胡桂枝汤寒热并用之巧。此等配伍,深得《伤寒论》"随证治之"三昧。

本案启示:心悸一证,非独责之心。桂枝汤调和营卫,六君汤斡旋中州,共成"离照当空,阴霾自散"之功。现代医学所谓"功能性心悸"多见此证型,经方与时方的有机融合,正可为当代中医治疗心系疾病开一新途。然须注意,舌裂阴伤者固当慎用辛燥,若阴虚火旺之悸,又当从炙甘草汤法,不可执一而论。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