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8246|回覆: 1

[醫藥臨床] 桂枝去芍藥湯合香砂六君湯治療心悸案

[複製鏈接]
是飛 發表於 2016-12-28 15:1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病案】

鄒某,女,63歲,2016年2月19日初診。主訴:心慌2個月。

患者膚色偏白,2個月前出現胸痛、胸悶、心慌,現口唇不發紺,心慌胸悶,活動時無明顯加重,但飯後心悸明顯,且伴有胃部不適、反酸,乏力,易焦慮急躁,大便正常,舌淡苔薄白有裂紋,聚豆脈。既往無其他重要病史可載。對青黴素過敏。常規心電圖、動態心電圖以及甲功檢查未見異常。廣東省珠海市中西醫結合醫院劉志龍教授認為,此心悸乃因水飲凌心、脾胃氣虛所致,治當益氣健脾、振奮心陽為主,方用桂枝去芍藥湯合香砂六君湯化裁。

處方:桂枝10克,紅棗30克,生薑片10克,炙甘草10克,白茯苓15克,黨參15克,生白朮15克,木香10克,生麥芽15克,生枳殼10克,陳皮10克,7劑,水煎溫服,1天1劑,1日3次。

醫囑:注意休息,多飲水,飲食宜清淡,忌肥膩辛辣醇酒之品,節房室,暢情志。

二診(2016年2月26日):前藥後心悸症狀明顯減輕,其他症狀依舊,患者補充有畏寒的症狀,舌淡苔薄黃白有裂紋,聚豆脈。守方加熟附子、黃芩再進7劑。

【按】:桂枝去芍藥湯是【傷寒論】中的一個小方,醫者往往不喜用之,原方主治『太陽病,下之後,脈促胸滿者』。此患者雖然沒有脈促,但患者膚色偏白是桂枝體質,心悸且伴有胸悶。因而劉志龍教授選用桂枝去芍藥湯,他往往抓住桂枝體質患者易出現胸悶心慌,而用此方獲得良好效果。此患者飯後心悸明顯,且伴有胃部不適、反酸和乏力乃是脾胃氣虛所致,因為合用香砂六君湯。因為患者舌苔有裂紋故去辛燥之半夏、砂仁防傷胃陰,另加麥芽、枳殼醒脾行氣化滯。

(文中所載處方、治法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冰月凝霜 發表於 2025-4-29 07:53 | 顯示全部樓層
【從經方合方論心悸證治之樞要——鄒案辨治思路闡微】

本案以桂枝去芍藥湯合香砂六君湯治療心悸,實寓仲景心法與東垣脾胃論之精義。細析其證治,可見三層深意:

一、經方體質辨證之妙用
劉教授辨為"桂枝體質",實宗【傷寒論】"觀其脈證,知犯何逆"之旨。患者膚色晄白、胸悶心悸,恰合桂枝湯證"陽浮而陰弱"之病機。去芍藥者,遵仲景"胸滿者去芍藥"之誡,因芍藥酸收不利胸陽舒展。現代研究表明,桂枝所含桂皮醛能改善心肌供血,此即"振奮心陽"之現代詮釋。

二、脾胃論與心病治則
【金匱要略】云:"心下悸者,半夏麻黃丸主之",然本案另闢蹊徑,從脾胃論治。患者飯後心悸加重伴反酸,顯屬【脾胃論】"脾胃虛則九竅不通"之變證。香砂六君湯去半夏、砂仁之變通,既守李杲"胃不可不溫"之訓,又兼顧舌裂陰傷之弊。加麥芽、枳殼暗合"枳術丸"消補兼施之法,體現"治心不專治心"的整體觀。

三、方證對應的精準把握
二診加附子、黃芩尤見功力。畏寒脈聚豆(註:聚豆脈為嶺南脈學特色,狀如豆粒聚結,主陽虛氣滯),乃少陰真陽不足,加附子取"益火之源"之意;苔現薄黃,微露化熱之象,佐黃芩仿柴胡桂枝湯寒熱並用之巧。此等配伍,深得【傷寒論】"隨證治之"三昧。

本案啟示:心悸一證,非獨責之心。桂枝湯調和營衛,六君湯斡旋中州,共成"離照當空,陰霾自散"之功。現代醫學所謂"功能性心悸"多見此證型,經方與時方的有機融合,正可為當代中醫治療心系疾病開一新途。然須注意,舌裂陰傷者固當慎用辛燥,若陰虛火旺之悸,又當從炙甘草湯法,不可執一而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