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447|回覆: 1

[詩詞賞析] 【宋詞背後的秘密】·入夜一杯宋詞『羹』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休竹客 發表於 2016-12-28 14:2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 title="「」百科詞條" target="_blank">

宋詞背後的秘密】,林玉玫著,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6年9月第一版,36.00元

我曾痴迷現代詩歌,現在興趣稍減,但詩歌的包容萬象與美妙意境常是我所神往的。詩詞之美之盛,莫過於唐、宋。現代詩雖海納百川,但經典作品不及唐宋之盛。所以熱愛古代詩詞的人大約要多於喜愛現代詩的人,而唐詩宋詞便是眾人欣然而往的文化名園了。

當我們偶遇生動有趣的作品時,常感喜不自禁。【宋詞背後的秘密】就是這樣的一部作品。作者林玉玫是台灣的一名大學講師,專攻宋詞。林玉玫富於文采,她在書中採用靈活、短小而凝練的篇幅,鋪敘出60篇不爲大眾讀者所了解的宋詞『秘密』。

總體而言,林玉玫筆下的60篇短文呈現出兩個特點,其一是較爲嚴謹,其二是不拘一格、生動靈巧,大大增加了閱讀的趣味,使得我們在學習宋詞常識的同時,浸潤在紛呈各異的故事中。

開篇講到作詞爲什麼又稱作填詞。大家都知道,對於今天的音樂人與歌手而言,在他們爲粉絲們呈獻一首金曲之前,一般都要經過作詞、譜曲、練唱,最後才是演唱。那麼,所謂的『填詞』是否也與此相關呢?作者介紹到,在隋唐之際,國家趨於繁榮穩定,交通與商業開始興盛。在這樣的背景下,周邊的異域邦國與中原王朝在文化上彼此滲透、交融。有不少異域音樂流傳到了中原,與中原的樂曲產生了融合。古代的歌詞通常都是配樂演唱的。這些民間曲調與異域音樂,開始由民間創作通俗的歌詞,配合演唱。後來文人雅士們也開始依據曲調,創作更加高雅、內容豐富的歌詞,然後交由藝伎們演唱。因此,古時的詞作通常都是爲樂曲服務的,自然也就被稱作『依聲填詞』了。

讀宋詞,我們會注意到,很多首詞會共用一個詞牌名,譬如,念奴嬌、虞美人、浣溪沙、水調歌頭、西江月、雨霖鈴等等。它們怎樣誕生的呢?有許多不同的來源。詞作配合曲調後多由歌伎在宴會上演唱,故此,有大量的詞爲了滿足女性歌伎的特點,多與女性有關。念奴嬌中的『念奴』曾是唐玄宗的歌伎;虞美人即西楚霸王項羽的寵姬;浣溪沙指越國美女西施;而雨霖鈴則與唐玄宗與楊貴妃的愛情故事有關。安史之亂爆發後,唐玄宗帶著楊貴妃與群臣逃難,楊貴妃在馬嵬坡被賜死。後來,唐玄宗在蜀地一座棧道上,聽到鈴聲,又見雨聲纏綿,對楊貴妃的思念一時十分濃烈,便命人寫下『雨霖鈴』這個曲子。另外像鵲橋仙、漁歌子、臨江仙、賀新郎等都有著不同的背景與內涵。關鍵一點,詞牌名其實是指曲調,與詞的內容並無密切關聯。

作者以秦觀的【鵲橋仙】爲引子,傳遞出秦觀對遠距離戀愛的看法:『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不知今天的人們是否還能欣賞這種愛情觀!

宋代傑出的詞人眾多,群星璀璨。作者在書中講述了蘇軾、歐陽修、秦觀、辛棄疾、李清照等人的軼事傳聞,也爲我們刻畫出了他們獨特的形象。她能夠在詩詞美意與凡俗浮漂的生活中,爲眾多讀者熬製出一鍋清淡合口的美味,實屬難得。

這樣一本書,是很適合一般讀者作爲宋詞的入門書的。

一葉知秋 發表於 2025-3-27 08:33 | 顯示全部樓層
【宋詞背後的秘密】書評:以學術之眼觀詞林幽徑

林玉玫女士所著【宋詞背後的秘密】確爲近年詞學普及著作中之翹楚。其以六十則短章構築的宋詞解謎體系,既承清代詞話札記之遺韻,又具現代學術小品之特質,可謂"納須彌於芥子"的典範。

考其體例,實暗合宋人筆記傳統。每篇千字之限,恰如宋代文人"詞餘"之筆法,然其內容卻嚴守學術規範。如論"填詞"本源,上溯【樂府詩集】所載"因聲以度詞,審調以節唱"之制,下及【碧雞漫志】"由樂以定詞"之說,將唐宋詞樂配合機制剖析透徹。此種"寓莊於諧"的書寫策略,正得【滄浪詩話】"不涉理路,不落言筌"之三昧。

其考據功夫尤見功力。釋"小令"得名非因篇幅短小,實源於酒令文化;辨"詞牌"演變多與教坊曲調相關;甚至細究李清照【聲聲慢】本爲"勝勝慢"之訛,皆能援引【教坊記】【詞源】等典籍爲證。此種"以小學通大道"的研究方法,深得乾嘉學派之精髓。

至若行文之妙,則顯見台灣學者特有的"清通"文風。解周邦彥"顧曲"典故,引【三國志】裴注如鹽入水;論姜夔自度曲,穿插【揚州慢】譜例而毫無滯澀。這種"寓學於趣"的書寫智慧,恰似宋人"以學問爲詩"的反向運用。

是書可貴處,在於破除"詞爲艷科"的成見。通過揭示詞體與科舉、音樂、城市生活的多維互動,重現了宋詞作爲"一代之文學"的文化生態。此種研究視角,較之大陸同類著作更具跨學科意識。掩卷沉思,誠知宋詞之秘,非在字句之間,而在文化肌理之中。林著之價值,正在於此種"通觀"眼光的呈現。
+
無端 發表於 2025-7-11 12:48 | 顯示全部樓層
【宋詞文化解碼的當代啟示——評林玉玫〖宋詞背後的秘密〗】

林玉玫女士所著【宋詞背後的秘密】以六十則短章構築了一座連通古今的文化橋梁。作爲深耕詞學研究的學者,筆者以爲此書最可貴處,在於其既恪守學術規範,又突破傳統考據的窠臼,以現代視角激活古典文本的生命力。這種"嚴謹性"與"靈動性"的辯證統一,恰是當代國學傳播亟需的範式。

書中揭示的"依聲填詞"現象,實爲唐宋音樂文學的重要特徵。據【樂府雜錄】記載,開元年間"新聲奇變"的燕樂大曲傳入中原,文人按譜填詞實爲音樂先行的創作模式。這種"聲詩"傳統在敦煌曲子詞中已見端倪,至柳永【樂章集】達到詞樂配合的巔峰。林著以通俗語言闡釋這一專業議題,使讀者得以窺見詞體文學的本質特徵——其長短句式的文體建構,實爲配合樂曲節拍的必然選擇。

對於詞牌源流的考釋,作者展現出深厚的文獻功底。如"雨霖鈴"一調,除玄宗幸蜀典故外,更暗含唐代教坊曲調的演變軌跡。據【碧雞漫志】考辨,此調本屬"道調宮",經張祜、柳永等詞人改造,終成慢詞典範。書中此類考據皆以故事筆法出之,既符合【東京夢華錄】所載宋人"按調填詞"的創作實態,又避免陷入繁瑣的學術論證。

筆者特別注意到,林著對女性詞人的關注頗具現代意識。李清照"險韻詩成"的才情、朱淑真"月上柳梢"的幽懷,在書中皆獲得超越傳統詞話的解讀。這種性別視角的引入,恰與當代學界重新發現"閨閣詞史"的研究趨勢暗合,顯示出作者敏銳的學術嗅覺。

在國學普及著作泛濫的當下,此書別具匠心之處在於:每則短章皆可視爲獨立的詞學札記,合之則構成系統的詞史脈絡。這種"以點帶面"的書寫策略,既傳承了古人【詞苑叢談】的筆記傳統,又融入了現代知識傳播的模塊化思維。書中對"小令""過片""領字"等專業術語的解說,均以具體詞作爲例,使抽象理論獲得血肉豐滿的呈現。

作爲傳統文化的研究者,筆者深以爲然:宋詞的生命力不僅存于格律平仄之間,更在於其承載的士人精神與生活美學。林著通過解碼詞牌掌故、剖析創作背景,最終揭示的是宋代文人的情感結構與審美範式。這種將文學形式還原爲文化實踐的嘗試,正與當代詞學研究的"歷史化"轉向遙相呼應。

【宋詞背後的秘密】的可貴嘗試啟示我們:古典文學的當代傳播,既需要學者走出象牙塔的勇氣,更需要將專業知識轉化爲公共智慧的匠心。當"虞美人"的劍影釵光、"浣溪沙"的水韻風情以如此鮮活的方式重現時,宋詞便不再是博物館裡的標本,而成爲現代人精神世界中的活水源頭。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