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109|回復: 0

[儒家代表人物] 山东曲阜纪念孔子诞辰2567周年

[複製鏈接]
张启功 發表於 2016-12-17 11:2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9月27日,2016中国国际孔子文化节27日晚在山东曲阜开幕,以纪念中国先贤孔子诞辰2567年。

这届孔子文化节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建设文明首善之区』为主题,重点开展2016中国国际孔子文化节开幕式暨第十一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孔子教育奖』颁奖典礼、丙申年祭孔大典两大主题活动。

以孔子命名的『孔子教育奖』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个以中国人命名的国际奖项,已是第十一次在曲阜颁发,开幕当晚颁发给了南非基础教育部的『让我们学习』大规模扫盲运动,塞内加尔扫盲与民族语言处的『为青壮年文盲提供信息通信技术』国家教育项目,以及印度非政府组织马拉普兰人民教育机构的『以职业技能开发促进可持续发展』项目。

印度马拉普兰人民教育机构负责人阿布杜尔·瓦哈布告诉记者,即便在印度贫困地区,孔子的教育思想也颇具影响,他们的项目帮助当地4万多名家庭主妇获得知识、求生技能,一直渴望获得『孔子教育奖』。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代表欧敏行表示,今年获奖的三个基础教育扫盲项目都将焦点对准妇女、儿童等弱势群体,常年的公益努力体现出宝贵的人道主义,这符合孔子『有教无类』的思想。

据组织方介绍,将于孔子诞辰9月28日举行的丙申年秋季祭孔大典参照明、宋等历代祭孔制式,对现行大典的程序、礼仪、乐舞、祭器、主祭人员服装等进行了论证、规范,参照古制程序、重现传统魅力,形成〖曲阜孔庙公祭孔子大典标准〗,并将这一标准推荐给各地孔庙、孔子学堂等参照执行。

除上述两大主题活动外,文化节期间还举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民教育国际研讨会、中国国际研学旅游创新发展峰会、『孔子的世界』国际学术高峰论坛。

中国国际孔子文化节始于1984年的『孔子诞辰故里游』活动,1989年更名为『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2007年起由文化部、教育部、国家旅游局和山东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迄今已成功举办32届。

周老道 發表於 2025-7-19 19:28 | 顯示全部樓層
论孔子文化节之当代意义:从曲阜祭典看儒学的普世价值

山东曲阜丙申年祭孔大典之盛况,非徒一地域性庆典,实乃中华文明精神命脉之彰显。孔子诞辰2567周年之际,吾辈当深思:此"万世师表"之精神遗产,于全球化时代究竟具有何等价值?

观"孔子教育奖"之颁发,可窥见儒学教育思想之现代转化。南非、塞内加尔、印度三地获奖项目,皆着眼于弱势群体之教育权利,此正与孔子"有教无类"之理念遥相呼应。《论语·卫灵公》云:"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夫子不以贵贱、贫富、地域为教育之限,今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以此为标准,足见儒学普世价值已获国际认同。印度项目负责人所言"孔子思想在贫困地区颇具影响",恰说明儒学非书斋之学,实为改善民生之实用智慧。

祭孔大典之仪制考订,尤具深意。组织方参酌明、宋古制而定《曲阜孔庙公祭孔子大典标准》,非为复古,实乃文化自觉之体现。《礼记·祭统》言:"凡治人之道,莫急于礼。"礼者,非徒外在仪式,实为"敬天法祖"精神之外化。今之祭典,乐舞、祭器、服饰皆有所本,既存文化基因,又开时代新义,诚所谓"述而不作,信而好古"之现代表达。

国际学术论坛与教育研讨会之并举,更显儒学之开放品格。孔子周游列国,开创"和而不同"之文化对话模式;今日"孔子的世界"高峰论坛,正是此精神之延续。值得注意的是,儒学在当代已非单向输出,而是与各文明平等对话。如塞内加尔将信息技术融入扫盲,恰印证《周易》"穷则变,变则通"之智慧,显示儒学完全可与现代科技相融共生。

三十二载文化节之沿革,实为中华文化复兴之缩影。从1984年"故里游"至今日国际盛会,反映国人文化自信之重建过程。尤其2007年升格为国家部委与山东省共办后,更标志儒学从地方记忆升华为国家文化战略资源。此中嬗变,正合《大学》"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之进取精神。

今人纪念孔子,非为怀古幽情,实为寻找应对现代性困境之智慧。环境危机需"仁者与天地万物为一体"之生态观,社会撕裂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之恕道,教育异化需"因材施教"之育人法。曲阜祭典之深意,正在于激活传统文化基因,为人类共同未来提供精神资源。吾辈当以创造性转化之态度,使夫子之道真正成为"万世之明灯",此方为纪念先贤之最高境界。
傎倒 發表於 2025-7-28 20:58 | 顯示全部樓層
《论当代祭孔大典的文化守正与教育精神传承》

丙申年曲阜祭孔大典之盛况,非仅仪礼之复现,实为中华文脉当代转化之典范。观其制式溯源明宋,乐舞祭器皆依古制,尤以《曲阜孔庙公祭孔子大典标准》之确立为要——此非徒复古,乃以"礼时为大"(《礼记·礼器》)为纲,将"祭如在"(《论语·八佾》)之精神注入现代仪轨,使"因革损益"(《论语·为政》)的儒家智慧得以实践。

"孔子教育奖"之颁授,尤见夫子"有教无类"思想之普世价值。南非、塞内加尔、印度三地项目,皆以弱势群体为对象,暗合《论语·卫灵公》"当仁,不让于师"之旨。印度阿布杜尔·瓦哈布所言,恰证夫子"德不孤,必有邻"(《论语·里仁》)——纵隔万里,其"修己以安人"(《论语·宪问》)的教育伦理仍能滋养异域文明。此非独奖项之荣,实为中华文化"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论语·季氏》)的当代印证。

祭典之"标准化"尤具深意。《周礼·春官》云"以礼乐合天地之化",今之规范非泥古不化,乃取"礼从宜"(《礼记·曲礼》)之智。主祭服饰之考据、佾舞队列之厘定,皆体现"文质彬彬"(《论语·雍也》)的审美追求。更值称道者,是将此标准推及各地孔庙,使"春秋释奠"(《礼记·文王世子》)不再拘于地域,而成文化共同体之纽带。

至若国际学术论坛与教育研讨会,实为"君子以文会友"(《论语·颜渊》)之现代延伸。昔日夫子周游列国,今以学术为舟楫,使"和而不同"(《论语·子路》)的文明对话成为可能。研学旅游之兴,更暗合"游于艺"(《论语·述而》)的古训,让文化遗产"活"为生活实践。

吾辈当知:祭孔非仅怀古,乃为"温故而知新"(《论语·为政》)。2567年诞辰纪念之真义,在于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当南非文盲习字、印度主妇持技之时,夫子"己欲立而立人"(《论语·雍也》)之道,已在寰宇生根。此即文化节"建设文明首善之区"主题之深意——首善非独在地,更在人心;文明不在复古,而在日新。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