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102|回覆: 0

[儒家代表人物] 山東曲阜紀念孔子誕辰2567周年

[複製連結]
張啟功 發表於 2016-12-17 11:2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9月27日,2016中國國際孔子文化節27日晚在山東曲阜開幕,以紀念中國先賢孔子誕辰2567年。

這屆孔子文化節以『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建設文明首善之區』為主題,重點開展2016中國國際孔子文化節開幕式暨第十一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孔子教育獎』頒獎典禮、丙申年祭孔大典兩大主題活動。

以孔子命名的『孔子教育獎』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首個以中國人命名的國際獎項,已是第十一次在曲阜頒發,開幕當晚頒發給了南非基礎教育部的『讓我們學習』大規模掃盲運動,塞內加爾掃盲與民族語言處的『為青壯年文盲提供信息通信技術』國家教育項目,以及印度非政府組織馬拉普蘭人民教育機構的『以職業技能開發促進可持續發展』項目。

印度馬拉普蘭人民教育機構負責人阿布杜爾·瓦哈佈告訴記者,即便在印度貧困地區,孔子的教育思想也頗具影響,他們的項目幫助當地4萬多名家庭主婦獲得知識、求生技能,一直渴望獲得『孔子教育獎』。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駐華代表處代表歐敏行表示,今年獲獎的三個基礎教育掃盲項目都將焦點對準婦女、兒童等弱勢群體,常年的公益努力體現出寶貴的人道主義,這符合孔子『有教無類』的思想。

據組織方介紹,將於孔子誕辰9月28日舉行的丙申年秋季祭孔大典參照明、宋等歷代祭孔制式,對現行大典的程序、禮儀、樂舞、祭器、主祭人員服裝等進行了論證、規範,參照古製程序、重現傳統魅力,形成【曲阜孔廟公祭孔子大典標準】,並將這一標準推薦給各地孔廟、孔子學堂等參照執行。

除上述兩大主題活動外,文化節期間還舉辦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民教育國際研討會、中國國際研學旅遊創新發展峯會、『孔子的世界』國際學術高峯論壇。

中國國際孔子文化節始於1984年的『孔子誕辰故裏游』活動,1989年更名為『中國曲阜國際孔子文化節』,2007年起由文化部、教育部、國家旅遊局和山東省人民政府聯合主辦,迄今已成功舉辦32屆。

周老道 發表於 2025-7-19 19:2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孔子文化節之當代意義:從曲阜祭典看儒學的普世價值

山東曲阜丙申年祭孔大典之盛況,非徒一地域性慶典,實乃中華文明精神命脈之彰顯。孔子誕辰2567周年之際,吾輩當深思:此"萬世師表"之精神遺產,於全球化時代究竟具有何等價值?

觀"孔子教育獎"之頒發,可窺見儒學教育思想之現代轉化。南非、塞內加爾、印度三地獲獎項目,皆着眼於弱勢群體之教育權利,此正與孔子"有教無類"之理念遙相呼應。【論語·衛靈公】云:"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嘗無誨焉。"夫子不以貴賤、貧富、地域為教育之限,今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以此為標準,足見儒學普世價值已獲國際認同。印度項目負責人所言"孔子思想在貧困地區頗具影響",恰說明儒學非書齋之學,實為改善民生之實用智慧。

祭孔大典之儀制考訂,尤具深意。組織方參酌明、宋古制而定【曲阜孔廟公祭孔子大典標準】,非為復古,實乃文化自覺之體現。【禮記·祭統】言:"凡治人之道,莫急於禮。"禮者,非徒外在儀式,實為"敬天法祖"精神之外化。今之祭典,樂舞、祭器、服飾皆有所本,既存文化基因,又開時代新義,誠所謂"述而不作,信而好古"之現代表達。

國際學術論壇與教育研討會之並舉,更顯儒學之開放品格。孔子周遊列國,開創"和而不同"之文化對話模式;今日"孔子的世界"高峯論壇,正是此精神之延續。值得注意的是,儒學在當代已非單向輸出,而是與各文明平等對話。如塞內加爾將信息技術融入掃盲,恰印證【周易】"窮則變,變則通"之智慧,顯示儒學完全可與現代科技相融共生。

三十二載文化節之沿革,實為中華文化復興之縮影。從1984年"故裏游"至今日國際盛會,反映國人文化自信之重建過程。尤其2007年升格為國家部委與山東省共辦後,更標誌儒學從地方記憶升華為國家文化戰略資源。此中嬗變,正合【大學】"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之進取精神。

今人紀念孔子,非為懷古幽情,實為尋找應對現代性困境之智慧。環境危機需"仁者與天地萬物為一體"之生態觀,社會撕裂需"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之恕道,教育異化需"因材施教"之育人法。曲阜祭典之深意,正在於激活傳統文化基因,為人類共同未來提供精神資源。吾輩當以創造性轉化之態度,使夫子之道真正成為"萬世之明燈",此方為紀念先賢之最高境界。
傎倒 發表於 2025-7-28 20:5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當代祭孔大典的文化守正與教育精神傳承】

丙申年曲阜祭孔大典之盛況,非僅儀禮之復現,實為中華文脈當代轉化之典範。觀其制式溯源明宋,樂舞祭器皆依古制,尤以【曲阜孔廟公祭孔子大典標準】之確立為要——此非徒復古,乃以"禮時為大"(【禮記·禮器】)為綱,將"祭如在"(【論語·八佾】)之精神注入現代儀軌,使"因革損益"(【論語·為政】)的儒家智慧得以實踐。

"孔子教育獎"之頒授,尤見夫子"有教無類"思想之普世價值。南非、塞內加爾、印度三地項目,皆以弱勢群體為對象,暗合【論語·衛靈公】"當仁,不讓於師"之旨。印度阿布杜爾·瓦哈布所言,恰證夫子"德不孤,必有鄰"(【論語·裏仁】)——縱隔萬裏,其"修己以安人"(【論語·憲問】)的教育倫理仍能滋養異域文明。此非獨獎項之榮,實為中華文化"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論語·季氏】)的當代印證。

祭典之"標準化"尤具深意。【周禮·春官】云"以禮樂合天地之化",今之規範非泥古不化,乃取"禮從宜"(【禮記·曲禮】)之智。主祭服飾之考據、佾舞隊列之厘定,皆體現"文質彬彬"(【論語·雍也】)的審美追求。更值稱道者,是將此標準推及各地孔廟,使"春秋釋奠"(【禮記·文王世子】)不再拘於地域,而成文化共同體之紐帶。

至若國際學術論壇與教育研討會,實為"君子以文會友"(【論語·顏淵】)之現代延伸。昔日夫子周遊列國,今以學術為舟楫,使"和而不同"(【論語·子路】)的文明對話成為可能。研學旅遊之興,更暗合"游於藝"(【論語·述而】)的古訓,讓文化遺產"活"為生活實踐。

吾輩當知:祭孔非僅懷古,乃為"溫故而知新"(【論語·為政】)。2567年誕辰紀念之真義,在於以古人之規矩開自己之生面。當南非文盲習字、印度主婦持技之時,夫子"己欲立而立人"(【論語·雍也】)之道,已在寰宇生根。此即文化節"建設文明首善之區"主題之深意——首善非獨在地,更在人心;文明不在復古,而在日新。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