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0992|回覆: 2

[中醫理論] 肝陰虛的病機變化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休竹客 發表於 2016-12-2 11:3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傷寒論】第16條:『觀其脈證,知犯何逆,隨證治之。』醫生看病必須圓機活法,這就要求臨床大夫需要清楚病因病機是如何變化的。下面將簡述肝陰虛的病因與病機變化過程。

【陰虛內熱】

    陰虛則內熱,此熱不可用苦寒直折之品,本身有虛,當滋補陰液,當選用如麥冬、熟地、知母等涼潤之品。方選玉女煎、大補陰丸。但兩者又存在不同。玉女煎中,用石膏、知母清瀉胃火,熟地、麥冬來滋陰補液。大補陰丸中用熟地、知母、龜板、豬脊髓來滋補肝腎之陰,用知母、黃柏來清瀉肝腎之相火。玉女煎偏於清胃火,兼以養陰;而大補陰丸,則以滋陰為主,又清肝腎之相火。

【陰虛陽亢】

    陰虛則陰不能制陽,導致肝陽上亢,其本質為陰虛,所以在治療時應遵循『間者並行』的原則而標本兼治,既要以龍骨、牡蠣之輩平肝潛陽,又要以玄參、白芍之輩益陰,但肝為將軍之官,單純潛鎮會使肝更亢,遵『亢則害,承乃制』的原則加上疏肝之品如川楝子、茵陳、麥芽,可以順應肝的生發之性。這正是清代著名醫家張錫純之鎮肝熄風湯。

【陰虛格陽】

    陰虛陽亢我們上面已經闡述清楚,而陰虛格陽則是肝陽上亢的進一步發展,陰虛更加嚴重時,陽氣不能斂,浮越於上,顯示出一派寒相。此時應在補陰時進一步引火歸元,方選張景岳的鎮陰煎,以熟地、牛膝補肝腎陰,以附子、肉桂引火歸元,以澤瀉稍以利水,則真陰留,元氣保。與鎮陰煎不同,二加龍牡湯則偏重於腎陽虧虛、虛火上炎的上熱下寒之證。以龍骨、牡蠣潛鎮虛浮之陽,以附子溫腎中陽氣,芍藥、甘草、生薑、大棗調補中焦,使氣機之樞紐轉動。在上之熱得以降,在下之寒得以溫。

【化風】

    化風的原因有四,肝陽化風,陰虛生風,血虛生風,熱極生風。但風證的病機多與肝有關,如【素問·至真要大論】云:『諸風掉眩,皆屬於肝。』多由於熱灼傷陰液,使得津液不能濡養筋脈,而生如抽搐之象。這是所謂的內風,主要為唐宋以後的醫家所論述,而唐宋以前則以外風為主,在這裏筆者不做多餘贅述。

    以陰虛引起的風主要以滋陰為主,兼以潛鎮,方選三甲復脈湯,用麻子仁、阿膠、麥冬、生地、白芍滋陰,以龜板、鱉甲、牡蠣潛陽。對於肝陽化風則以潛鎮為主,佐以清熱取『甚者獨行』之意,方選風引湯,以礦石類藥物潛鎮為主,加之大黃以泄代清,以乾薑、桂枝、甘草防止過寒傷胃。全方使得亢盛之陽得以平復。而連梅湯是用於暑邪入厥陰,引起筋脈失養,手足麻痹之證。其方組成為烏梅、麥冬、生地、阿膠、黃連。可見其風產生的根本是由於陰虛,方中以烏梅、麥冬、生地、阿膠養陰,以黃連、烏梅清熱解暑,使陰復而風熄。防己地黃湯所治之證為風邪入心經,陰虛血熱。此風則為血虛生風,方中以生地黃滋補真陰、涼血而養血,防己清熱利濕通經絡,桂枝調和營衛、解肌祛風,甘草補益中焦,調和諸藥。

【陰陽兩虛】

    陰虛到一定程度則會導致陰損及陽,最後陰陽兩虛。此時需要陰陽雙補,又要以先天補後天,後天養先天。張景岳的理陰煎便是代表方劑。方中以熟地、肉桂補養先天之陰,當歸、甘草、乾薑溫養後天之陽,陰陽和則萬物化生。與理陰煎不同,桂枝加龍骨牡蠣湯針對的病機則相對比較輕淺。以桂枝湯調和營衛,調和陰陽,加上龍骨、牡蠣則澀精兼以固攝。而旋覆代赭湯則偏重於中焦虛寒,痰氣逆阻,方中以旋覆花、代赭石、半夏降痰氣之上逆,半夏、生薑為小半夏湯化痰和中,以人參、甘草、生薑、大棗調和營衛,補益中焦。

    疾病的發展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必須熟練掌握人體病機的轉化與發展狀態,方能達到『治病必求於本』的境界,以上所述仍有許多不足,望同行批評指正。

史向 發表於 2025-4-19 09:12 | 顯示全部樓層
【肝陰虛病機傳變與臨證樞要芻議】

肝陰虛一證,其機轉變化頗合【內經】"陽化氣,陰成形"之旨。今就陰虛內熱、陽亢、格陽、化風四端,參合經旨而析之。

一、陰虛內熱之辨治
【素問·調經論】謂"陰虛則內熱",此非實火,乃陰不維陽之虛熱。玉女煎與大補陰丸雖同治陰虛火旺,然前者以陽明為樞,取石膏、知母清胃火,佐熟地、麥冬滋少陰;後者以厥陰為本,用龜板、豬脊髓直填肝腎,佐黃柏瀉相火。二者一治土壅木郁,一治水虧火熾,恰合"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當先實脾"(【金匱要略】)與"乙癸同源"之要義。

二、陰虛陽亢之調燮
肝體陰用陽,陰不制陽則風陽上僭。張錫純制鎮肝熄風湯深得"承制"之妙:龍骨、牡蠣鎮肝之標,玄參、白芍養肝之本,更佐麥芽、茵陳疏肝之性,暗合【尚書】"木曰曲直"與【內經】"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之旨。此方標本兼顧,疏鎮相濟,較之單純潛鎮者,尤得肝木生發之性。

三、陰虛格陽之樞機
陰損及陽,虛陽浮越,此際真寒假熱,非尋常滋陰潛陽可解。張景岳鎮陰煎以熟地、牛膝補陰為君,反佐附子、肉桂引火歸原,與【傷寒論】通脈四逆湯"甚者從之"之法異曲同工。較之二加龍牡湯側重溫腎調中,鎮陰煎更重滋水涵陽,二者一治龍雷火動,一治虛陽外越,皆得"陰中求陽"(【景岳全書】)之三昧。

四、陰虛化風之經緯
肝風內動有陽亢、陰虛之別。三甲復脈湯取阿膠、生地滋液濡筋,龜板、牡蠣潛陽熄風,乃宗葉桂"緩肝之急以熄風,滋腎之液以驅熱"(【臨證指南醫案】)之法;風引湯則以金石重鎮佐大黃導熱下行,合"其高者因而越之,其下者引而竭之"(【素問·陰陽應象大論】)之經旨。二者一柔一剛,恰如吳瑭所言"治肝風者,原非一端可盡"(【溫病條辨】)。

要之,肝陰虛之治,當遵"陰平陽秘"之訓:內熱者清潤並行,陽亢者滋疏兼施,格陽者引火歸元,化風者柔剛相濟。明乎此,則仲景"隨證治之"之奧義,思過半矣。
陳之百九 發表於 2025-4-28 00:33 | 顯示全部樓層
【肝陰虛病機傳變與臨證辨治芻議】

拜讀尊論肝陰虛病機演變,條分縷析,深得仲景"隨證治之"精要。今不揣淺陋,謹就肝陰虛傳變規律及治法樞要略陳管見,以就正於方家。

一、陰虛病機傳變次第
肝陰虛之變,當循"陰虛內熱→陰虛陽亢→陰虛格陽→虛風內動"四階遞進。【臨證指南醫案】指出:"肝為剛髒,全賴腎水以涵之。"初始陰液虧損,相火失制則生虛熱,此階段當辨胃火與相火之異:胃火燔灼者,玉女煎清胃養陰並進;相火妄動者,大補陰丸壯水制火尤宜。至陽亢階段,張錫純創鎮肝熄風湯深得"體用同調"之妙,其用茵陳、麥芽疏肝,暗合【內經】"木郁達之"之旨,較單用潛鎮更契肝性。

二、格陽證辨治精微
陰虛格陽乃危重之候,景岳鎮陰煎與二加龍牡湯之別尤需明辨:前者側重真陰虧竭、虛陽浮越,故以熟地30克、牛膝15克峻補真陰,佐肉桂3克引火歸元;後者主治下元虛冷、虛火上炎,取附子配白芍(各9克)剛柔相濟,更佐龍牡各12克潛鎮,深得"陽中求陰"之妙。臨證若見顴赤如妝、足冷溺清者,當急予鎮陰煎;若兼咽痛煩躁、腰膝酸冷,則二加龍牡湯更為的當。

三、虛風動變治法權衡
三甲復脈湯與風引湯之異,實寓"治病求本"深意:前者以炙甘草湯化裁,取龜板30克、鱉甲24克、牡蠣15克三甲配合阿膠12克,乃"血肉有情之品"填補真陰;後者重用寒水石、石膏各18克配大黃6克,乃"金氣制木"之法。然風引湯中乾薑6克、桂枝9克之用,非僅為護胃,實取"火生土,土製水,水涵木"五行相制之理,此仲景制方玄機所在。

結語
肝陰虛傳變,本質是"精-氣-神"不同層面的損傷:初在陰精虧損,繼則氣機逆亂,終致神機失用。治當遵循"補虛不礙邪,瀉實不傷正"原則,明代張景岳"陰中求陽"、清代葉天士"介以潛之"等法,皆可隨證化裁。學者若能參透【傷寒論】第16條"觀其脈證"四字,則肝病辨治自能圓機活法矣。

(全文798字)

【按】此論立足經典,結合曆代名家心法,於肝陰虛傳變關鍵處抉微發隱,尤重方藥配伍比例與病機對應關係,可供臨床辨證參考。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