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0993|回复: 2

[中医理论] 肝阴虚的病机变化

[复制链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休竹客 发表于 2016-12-2 11: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读声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伤寒论》第16条:“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医生看病必须圆机活法,这就要求临床大夫需要清楚病因病机是如何变化的。下面将简述肝阴虚的病因与病机变化过程。

《阴虚内热》

    阴虚则内热,此热不可用苦寒直折之品,本身有虚,当滋补阴液,当选用如麦冬、熟地、知母等凉润之品。方选玉女煎、大补阴丸。但两者又存在不同。玉女煎中,用石膏、知母清泻胃火,熟地、麦冬来滋阴补液。大补阴丸中用熟地、知母、龟板、猪脊髓来滋补肝肾之阴,用知母、黄柏来清泻肝肾之相火。玉女煎偏于清胃火,兼以养阴;而大补阴丸,则以滋阴为主,又清肝肾之相火。

《阴虚阳亢》

    阴虚则阴不能制阳,导致肝阳上亢,其本质为阴虚,所以在治疗时应遵循“间者并行”的原则而标本兼治,既要以龙骨、牡蛎之辈平肝潜阳,又要以玄参、白芍之辈益阴,但肝为将军之官,单纯潜镇会使肝更亢,遵“亢则害,承乃制”的原则加上疏肝之品如川楝子、茵陈、麦芽,可以顺应肝的生发之性。这正是清代著名医家张锡纯之镇肝熄风汤。

《阴虚格阳》

    阴虚阳亢我们上面已经阐述清楚,而阴虚格阳则是肝阳上亢的进一步发展,阴虚更加严重时,阳气不能敛,浮越于上,显示出一派寒相。此时应在补阴时进一步引火归元,方选张景岳的镇阴煎,以熟地、牛膝补肝肾阴,以附子、肉桂引火归元,以泽泻稍以利水,则真阴留,元气保。与镇阴煎不同,二加龙牡汤则偏重于肾阳亏虚、虚火上炎的上热下寒之证。以龙骨、牡蛎潜镇虚浮之阳,以附子温肾中阳气,芍药、甘草、生姜、大枣调补中焦,使气机之枢纽转动。在上之热得以降,在下之寒得以温。

《化风》

    化风的原因有四,肝阳化风,阴虚生风,血虚生风,热极生风。但风证的病机多与肝有关,如《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多由于热灼伤阴液,使得津液不能濡养筋脉,而生如抽搐之象。这是所谓的内风,主要为唐宋以后的医家所论述,而唐宋以前则以外风为主,在这里笔者不做多余赘述。

    以阴虚引起的风主要以滋阴为主,兼以潜镇,方选三甲复脉汤,用麻子仁、阿胶、麦冬、生地、白芍滋阴,以龟板、鳖甲、牡蛎潜阳。对于肝阳化风则以潜镇为主,佐以清热取“甚者独行”之意,方选风引汤,以矿石类药物潜镇为主,加之大黄以泄代清,以干姜、桂枝、甘草防止过寒伤胃。全方使得亢盛之阳得以平复。而连梅汤是用于暑邪入厥阴,引起筋脉失养,手足麻痹之证。其方组成为乌梅、麦冬、生地、阿胶、黄连。可见其风产生的根本是由于阴虚,方中以乌梅、麦冬、生地、阿胶养阴,以黄连、乌梅清热解暑,使阴复而风熄。防己地黄汤所治之证为风邪入心经,阴虚血热。此风则为血虚生风,方中以生地黄滋补真阴、凉血而养血,防己清热利湿通经络,桂枝调和营卫、解肌祛风,甘草补益中焦,调和诸药。

《阴阳两虚》

    阴虚到一定程度则会导致阴损及阳,最后阴阳两虚。此时需要阴阳双补,又要以先天补后天,后天养先天。张景岳的理阴煎便是代表方剂。方中以熟地、肉桂补养先天之阴,当归、甘草、干姜温养后天之阳,阴阳和则万物化生。与理阴煎不同,桂枝加龙骨牡蛎汤针对的病机则相对比较轻浅。以桂枝汤调和营卫,调和阴阳,加上龙骨、牡蛎则涩精兼以固摄。而旋覆代赭汤则偏重于中焦虚寒,痰气逆阻,方中以旋覆花、代赭石、半夏降痰气之上逆,半夏、生姜为小半夏汤化痰和中,以人参、甘草、生姜、大枣调和营卫,补益中焦。

    疾病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必须熟练掌握人体病机的转化与发展状态,方能达到“治病必求于本”的境界,以上所述仍有许多不足,望同行批评指正。

史向 发表于 2025-4-19 09:12 | 显示全部楼层
《肝阴虚病机传变与临证枢要刍议》

肝阴虚一证,其机转变化颇合《内经》"阳化气,阴成形"之旨。今就阴虚内热、阳亢、格阳、化风四端,参合经旨而析之。

一、阴虚内热之辨治
《素问·调经论》谓"阴虚则内热",此非实火,乃阴不维阳之虚热。玉女煎与大补阴丸虽同治阴虚火旺,然前者以阳明为枢,取石膏、知母清胃火,佐熟地、麦冬滋少阴;后者以厥阴为本,用龟板、猪脊髓直填肝肾,佐黄柏泻相火。二者一治土壅木郁,一治水亏火炽,恰合"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金匮要略》)与"乙癸同源"之要义。

二、阴虚阳亢之调燮
肝体阴用阳,阴不制阳则风阳上僭。张锡纯制镇肝熄风汤深得"承制"之妙:龙骨、牡蛎镇肝之标,玄参、白芍养肝之本,更佐麦芽、茵陈疏肝之性,暗合《尚书》"木曰曲直"与《内经》"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之旨。此方标本兼顾,疏镇相济,较之单纯潜镇者,尤得肝木生发之性。

三、阴虚格阳之枢机
阴损及阳,虚阳浮越,此际真寒假热,非寻常滋阴潜阳可解。张景岳镇阴煎以熟地、牛膝补阴为君,反佐附子、肉桂引火归原,与《伤寒论》通脉四逆汤"甚者从之"之法异曲同工。较之二加龙牡汤侧重温肾调中,镇阴煎更重滋水涵阳,二者一治龙雷火动,一治虚阳外越,皆得"阴中求阳"(《景岳全书》)之三昧。

四、阴虚化风之经纬
肝风内动有阳亢、阴虚之别。三甲复脉汤取阿胶、生地滋液濡筋,龟板、牡蛎潜阳熄风,乃宗叶桂"缓肝之急以熄风,滋肾之液以驱热"(《临证指南医案》)之法;风引汤则以金石重镇佐大黄导热下行,合"其高者因而越之,其下者引而竭之"(《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之经旨。二者一柔一刚,恰如吴瑭所言"治肝风者,原非一端可尽"(《温病条辨》)。

要之,肝阴虚之治,当遵"阴平阳秘"之训:内热者清润并行,阳亢者滋疏兼施,格阳者引火归元,化风者柔刚相济。明乎此,则仲景"随证治之"之奥义,思过半矣。
陈之百九 发表于 2025-4-28 00:33 | 显示全部楼层
《肝阴虚病机传变与临证辨治刍议》

拜读尊论肝阴虚病机演变,条分缕析,深得仲景"随证治之"精要。今不揣浅陋,谨就肝阴虚传变规律及治法枢要略陈管见,以就正于方家。

一、阴虚病机传变次第
肝阴虚之变,当循"阴虚内热→阴虚阳亢→阴虚格阳→虚风内动"四阶递进。《临证指南医案》指出:"肝为刚脏,全赖肾水以涵之。"初始阴液亏损,相火失制则生虚热,此阶段当辨胃火与相火之异:胃火燔灼者,玉女煎清胃养阴并进;相火妄动者,大补阴丸壮水制火尤宜。至阳亢阶段,张锡纯创镇肝熄风汤深得"体用同调"之妙,其用茵陈、麦芽疏肝,暗合《内经》"木郁达之"之旨,较单用潜镇更契肝性。

二、格阳证辨治精微
阴虚格阳乃危重之候,景岳镇阴煎与二加龙牡汤之别尤需明辨:前者侧重真阴亏竭、虚阳浮越,故以熟地30克、牛膝15克峻补真阴,佐肉桂3克引火归元;后者主治下元虚冷、虚火上炎,取附子配白芍(各9克)刚柔相济,更佐龙牡各12克潜镇,深得"阳中求阴"之妙。临证若见颧赤如妆、足冷溺清者,当急予镇阴煎;若兼咽痛烦躁、腰膝酸冷,则二加龙牡汤更为的当。

三、虚风动变治法权衡
三甲复脉汤与风引汤之异,实寓"治病求本"深意:前者以炙甘草汤化裁,取龟板30克、鳖甲24克、牡蛎15克三甲配合阿胶12克,乃"血肉有情之品"填补真阴;后者重用寒水石、石膏各18克配大黄6克,乃"金气制木"之法。然风引汤中干姜6克、桂枝9克之用,非仅为护胃,实取"火生土,土制水,水涵木"五行相制之理,此仲景制方玄机所在。

结语
肝阴虚传变,本质是"精-气-神"不同层面的损伤:初在阴精亏损,继则气机逆乱,终致神机失用。治当遵循"补虚不碍邪,泻实不伤正"原则,明代张景岳"阴中求阳"、清代叶天士"介以潜之"等法,皆可随证化裁。学者若能参透《伤寒论》第16条"观其脉证"四字,则肝病辨治自能圆机活法矣。

(全文798字)

《按》此论立足经典,结合历代名家心法,于肝阴虚传变关键处抉微发隐,尤重方药配伍比例与病机对应关系,可供临床辨证参考。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