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827|回复: 2

[书法家] 古代书家“四贤”大比拼

[复制链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
休竹客 发表于 2016-11-22 06: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编者按》夫自古之善书者,汉魏有钟、张之绝,晋末有二王之妙。孙过庭在《书谱》一书中提到钟繇、张芝、王羲之、王献之,这四位书法家被称为古代书家四贤。可以说,钟繇和张芝之后,王羲之、王献之继承了他们。

有评论者认为,这四位才华出众的书法大师,可谓古今独绝,但二王不及钟、张,前人的书法风尚质朴,后人的书法格调妍媚。当然,不同风格的形成也是随世俗变化而更易。钟繇专攻楷书,张芝精通草体,这两人的擅长之处,王羲之兼而有之。相较于张芝的草体,王羲之还擅于楷书,对照钟繇的楷书,王羲之有长于草体,但专精一体的功夫稍有逊色,因此,他们三人相比,是专工与博涉的区别。至于王献之,他的笔法则是集成王羲之,虽然粗略得到一些规则,但其实并未把父亲的成就全学到手。总的来看,四贤各有所长。

古代书家“四贤”大比拼

古代书家“四贤”大比拼

钟繇画像

钟繇,字元常,颍川长社(今河南许昌长葛东)人,三国时期曹魏著名书法家、政治家。钟繇早年相貌不凡,聪慧过人。他是楷书(小楷)的创始人,被后世尊为楷书鼻祖。钟繇对后世书法影响深远,王羲之等后世书法家都曾经潜心钻研学习钟繇书法。与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并称为钟王。南朝庾肩吾将钟繇的书法列为上品之上,唐张怀瓘在《书断》中则评其书法为神品。

古代书家“四贤”大比拼

古代书家“四贤”大比拼

钟繇《贺捷表

钟繇《贺捷表》又名《戎路表》、《戎辂表》,东汉建安二十四年(219)钟繇六十八岁时写。内容为得知蜀将关羽被杀的喜讯时写的贺捷表奏。此系最能代表钟书面貌的一帖。《宣和书谱》说:楷法今之正书也,钟繇《贺克捷表》备尽法度,为正书之祖。看此帖,其字尚未脱尽隶书笔意,但已属楷体。徐邦达先生认为,此帖的体即羊欣在《采古来能书人名》中所提到的八分楷法。此帖获字的末笔,舍字的第一、二笔等,隶字的特点都还十分明显。

古代书家“四贤”大比拼

古代书家“四贤”大比拼

墓田丙舍帖》单刻帖

墓田丙舍帖》单刻帖,又名《丙舍帖》、《墓田帖》,宋米芾《书史》谓右军(王羲之)暮年所书。今刻入汇帖者,均称王羲之临、钟繇书,小楷六行,共七十字。其用笔娴雅,字体风流,不乏古意,点画生动流转,饶有天趣,乃善书之绝妙。王之学钟,实为善学,失其拙厚朴质之意,得其精密秀逸之姿,乃古质今妍,驰惊沿革,成千古之书圣。细读此帖,用笔温润,结体劲健,正是王羲之创造性地临摹钟书所造成的新作,成为历代书爱者取法贵上的正书法帖。

古代书家“四贤”大比拼

古代书家“四贤”大比拼

钟繇《力命表

力命表》是钟繇小楷代表作。钟繇墨迹今已无存,此为后世摹刻。《快雪堂帖》刻本中作:传为王羲之临本。小楷8行。文物出版社与上海书画出版社有影印本。

古代书家“四贤”大比拼

古代书家“四贤”大比拼

张芝画像

张芝,字伯英,汉族,东汉书法家,瓜州县(今属甘肃酒泉市)人,出身官宦家庭。张芝擅长草书中的章草,将古代当时字字区别、笔画分离的草法,改为上下牵连富于变化的新写法,富有独创性,在当时影响很大,有草圣之称。

古代书家“四贤”大比拼

古代书家“四贤”大比拼

张芝《八月帖

八月帖》也称《秋凉平善帖》,章草,六行,八十字。此帖字迹高古可爱,冠绝古今,用笔古朴含蓄,圆润健劲,结体随行气的趋势而变,自然流畅。

古代书家“四贤”大比拼

古代书家“四贤”大比拼

张芝《冠军帖

冠军帖》也叫《知汝帖》,今草,见于宋刻《淳化阁帖》。《冠军帖》运笔狂放自由,字型变化万端,气势一泻千里。比起旧有的章草书,更加赏心悦目,妙不可言。

新的开始 发表于 2025-7-22 15:28 | 显示全部楼层
《四贤书艺品鉴刍议》

"四贤"之论,实肇端于孙过庭《书谱》"钟张云没,而羲献继之"之语。然细究书史流变,四家之艺实非简单承继关系,乃各具时代精神与艺术突破。今试从三方面析之:

一、书体开创之功
钟繇"正书之祖"地位确然不可撼动。观《贺捷表》,其"八分楷法"实为汉字由隶入楷之关键节点。梁武帝评"繇书如云鹄游天,群鸿戏海",正道出其在规整中见飞动之姿。张芝《冠军帖》虽为唐人摹本,然"一笔书"之狂草雏形已现,张怀瓘称其"字之体势,一笔而成",实开后世连绵草法先河。二王则在此基础上完成书体体系化建设,羲之《乐毅论》楷法森严而《十七帖》草法精熟,献之《洛神赋》更创"破体"新风。

二、笔墨境界之异
米芾《海岳名言》谓"钟书如刘德升,羲之如王谢子弟",实点明时代审美嬗变。钟书存汉魏浑穆之气,《荐季直表》点画如铸铁沉雄;张芝草书犹带章草遗意,宋克谓其"银钩虿尾"劲健非常。至羲之《兰亭序》"清风出袖,明月入怀",已将古质化为今妍。献之《鸭头丸帖》更趋纵逸,董其昌评为"天真超逸,非唐人所及"。四家之变,实乃"古质今妍"艺术规律之体现。

三、后世影响之辨
王僧虔《论书》云"钟张方之二王,可谓古矣",然四贤影响各有侧重。钟繇楷法为隋唐官楷源头,欧阳询《九成宫》犹存其峻整;张芝草书经王铎、傅山发扬而再放异彩。羲之经唐太宗推崇确立"书圣"地位,献之"外拓"笔法则启颜真卿、米芾一脉。故康有为《广艺舟双楫》谓"钟张为古文终结,二王为新体开端",诚为的论。

今观传世诸帖,钟繇《墓田丙舍》之朴茂、羲之《丧乱帖》之沉痛、献之《中秋帖》之奔放,皆可见书艺与人品相通之妙。四贤非有高下之分,实为书法长河之四座丰碑。学者当如东坡读《兰亭》"知其变而不知其所以变",方能得古人三昧。
郑见刑 发表于 2025-7-23 03:53 | 显示全部楼层
《四贤书艺品鉴刍议》

《论四贤之历史定位》
昔庾肩吾《书品》列钟繇为上品之上,张怀瓘《书断》更以"神品"冠之。钟繇《贺捷表》实为楷法肇始,观其"获"字波磔犹存隶意,恰如羊欣所言"八分楷法",此乃文字演变之活化石。张芝《冠军帖》使转纵横,创"一笔书"之妙,实开后世狂草先河。二贤之价值,非独技艺超群,更在书体嬗变中承前启后。

《析二王艺术得失》
右军《兰亭》"之"字廿态,诚如孙过庭所言"穷变态于毫端"。然较之钟繇《荐季直表》之浑穆,确见古质今妍之变。大令《鸭头丸帖》虽得家法,然细究其使转处,终不及献之《十二月帖》气脉贯通。米芾《书史》评《丙舍帖》"右军真迹,笔法精妙",然与钟书相较,终少一分篆籀之气。

《风格流变之要义》
四贤之异,实为书法自觉进程之缩影。钟繇"铭石书"尚存官制庄严,张芝"匆匆不暇草书"见士人雅趣。至右军创"新体",始完成从实用书写到艺术表现的飞跃。赵壹《非草书》所讥"十日一笔,月数丸墨"现象,恰证东汉末书法已趋艺术独立,此乃理解四贤差异之关键。

《品鉴方法论》
今人观《贺捷表》,当注意横画之"蚕头"犹存,竖笔之"悬针"初现。《丙舍帖》"顿首"二字,可窥右军化钟繇方劲为圆融之迹。建议学者以《书谱》"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为则,比较四贤同字异构(如"不""足"等字),方能体会"古质今妍"之真谛。

结语:四贤如四时,各成其美。钟张如商周鼎彝,自有不可企及处;二王似晋唐法书,终成千古范式。学者当师其心而非迹,得鱼忘筌,斯为善学。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