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798|回覆: 0

[書法家] 古代書家『四賢』大比拼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休竹客 發表於 2016-11-22 06:3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編者按】夫自古之善書者,漢魏有鍾、張之絕,晉末有二王之妙。孫過庭在【書譜】一書中提到鍾繇、張芝、王羲之、王獻之,這四位書法家被稱為古代書家四賢。可以說,鍾繇和張芝之後,王羲之、王獻之繼承了他們。

有評論者認為,這四位才華出眾的書法大師,可謂古今獨絕,但二王不及鍾、張,前人的書法風尚質樸,後人的書法格調妍媚。當然,不同風格的形成也是隨世俗變化而更易。鍾繇專攻楷書,張芝精通草體,這兩人的擅長之處,王羲之兼而有之。相較於張芝的草體,王羲之還擅於楷書,對照鍾繇的楷書,王羲之有長於草體,但專精一體的功夫稍有遜色,因此,他們三人相比,是專工與博涉的區別。至於王獻之,他的筆法則是集成王羲之,雖然粗略得到一些規則,但其實並未把父親的成就全學到手。總的來看,四賢各有所長。

古代書家『四賢』大比拼

古代書家『四賢』大比拼

鍾繇畫像

鍾繇,字元常,潁川長社(今河南許昌長葛東)人,三國時期曹魏著名書法家、政治家。鍾繇早年相貌不凡,聰慧過人。他是楷書(小楷)的創始人,被後世尊為楷書鼻祖。鍾繇對後世書法影響深遠,王羲之等後世書法家都曾經潛心鑽研學習鍾繇書法。與東晉書法家王羲之並稱為鐘王。南朝庾肩吾將鍾繇的書法列為上品之上,唐張懷瓘在【書斷】中則評其書法為神品。

古代書家『四賢』大比拼

古代書家『四賢』大比拼

鍾繇【賀捷表

鍾繇【賀捷表】又名【戎路表】、【戎輅表】,東漢建安二十四年(219)鍾繇六十八歲時寫。內容為得知蜀將關羽被殺的喜訊時寫的賀捷表奏。此系最能代表鍾書面貌的一帖。【宣和書譜】說:楷法今之正書也,鍾繇【賀克捷表】備盡法度,為正書之祖。看此帖,其字尚未脫盡隸書筆意,但已屬楷體。徐邦達先生認為,此帖的體即羊欣在【采古來能書人名】中所提到的八分楷法。此帖獲字的末筆,舍字的第一、二筆等,隸字的特點都還十分明顯。

古代書家『四賢』大比拼

古代書家『四賢』大比拼

墓田丙舍帖】單刻帖

墓田丙舍帖】單刻帖,又名【丙舍帖】、【墓田帖】,宋米芾【書史】謂右軍(王羲之)暮年所書。今刻入匯帖者,均稱王羲之臨、鍾繇書,小楷六行,共七十字。其用筆嫻雅,字體風流,不乏古意,點畫生動流轉,饒有天趣,乃善書之絕妙。王之學鍾,實為善學,失其拙厚樸質之意,得其精密秀逸之姿,乃古質今妍,馳驚沿革,成千古之書聖。細讀此帖,用筆溫潤,結體勁健,正是王羲之創造性地臨摹鍾書所造成的新作,成為歷代書愛者取法貴上的正書法帖。

古代書家『四賢』大比拼

古代書家『四賢』大比拼

鍾繇【力命表

力命表】是鍾繇小楷代表作。鍾繇墨跡今已無存,此為後世摹刻。【快雪堂帖】刻本中作:傳為王羲之臨本。小楷8行。文物出版社與上海書畫出版社有影印本。

古代書家『四賢』大比拼

古代書家『四賢』大比拼

張芝畫像

張芝,字伯英,漢族,東漢書法家,瓜州縣(今屬甘肅酒泉市)人,出身官宦家庭。張芝擅長草書中的章草,將古代當時字字區別、筆畫分離的草法,改為上下牽連富於變化的新寫法,富有獨創性,在當時影響很大,有草聖之稱。

古代書家『四賢』大比拼

古代書家『四賢』大比拼

張芝【八月帖

八月帖】也稱【秋涼平善帖】,章草,六行,八十字。此帖字跡高古可愛,冠絕古今,用筆古樸含蓄,圓潤健勁,結體隨行氣的趨勢而變,自然流暢。

古代書家『四賢』大比拼

古代書家『四賢』大比拼

張芝【冠軍帖

冠軍帖】也叫【知汝帖】,今草,見於宋刻【淳化閣帖】。【冠軍帖】運筆狂放自由,字型變化萬端,氣勢一瀉千裏。比起舊有的章草書,更加賞心悅目,妙不可言。

新的開始 發表於 2025-7-22 15:28 | 顯示全部樓層
【四賢書藝品鑑芻議】

"四賢"之論,實肇端於孫過庭【書譜】"鍾張雲沒,而羲獻繼之"之語。然細究書史流變,四家之藝實非簡單承繼關係,乃各具時代精神與藝術突破。今試從三方面析之:

一、書體開創之功
鍾繇"正書之祖"地位確然不可撼動。觀【賀捷表】,其"八分楷法"實為漢字由隸入楷之關鍵節點。梁武帝評"繇書如雲鵠游天,群鴻戲海",正道出其在規整中見飛動之姿。張芝【冠軍帖】雖為唐人摹本,然"一筆書"之狂草雛形已現,張懷瓘稱其"字之體勢,一筆而成",實開後世連綿草法先河。二王則在此基礎上完成書體體系化建設,羲之【樂毅論】楷法森嚴而【十七帖】草法精熟,獻之【洛神賦】更創"破體"新風。

二、筆墨境界之異
米芾【海岳名言】謂"鍾書如劉德升,羲之如王謝子弟",實點明時代審美嬗變。鍾書存漢魏渾穆之氣,【薦季直表】點畫如鑄鐵沉雄;張芝草書猶帶章草遺意,宋克謂其"銀鈎蠆尾"勁健非常。至羲之【蘭亭序】"清風出袖,明月入懷",已將古質化為今妍。獻之【鴨頭丸帖】更趨縱逸,董其昌評為"天真超逸,非唐人所及"。四家之變,實乃"古質今妍"藝術規律之體現。

三、後世影響之辨
王僧虔【論書】云"鍾張方之二王,可謂古矣",然四賢影響各有側重。鍾繇楷法為隋唐官楷源頭,歐陽詢【九成宮】猶存其峻整;張芝草書經王鐸、傅山發揚而再放異彩。羲之經唐太宗推崇確立"書聖"地位,獻之"外拓"筆法則啟顏真卿、米芾一脈。故康有為【廣藝舟雙楫】謂"鍾張為古文終結,二王為新體開端",誠為的論。

今觀傳世諸帖,鍾繇【墓田丙舍】之朴茂、羲之【喪亂帖】之沉痛、獻之【中秋帖】之奔放,皆可見書藝與人品相通之妙。四賢非有高下之分,實為書法長河之四座豐碑。學者當如東坡讀【蘭亭】"知其變而不知其所以變",方能得古人三昧。
鄭見刑 發表於 2025-7-23 03:53 | 顯示全部樓層
【四賢書藝品鑑芻議】

【論四賢之歷史定位】
昔庾肩吾【書品】列鍾繇為上品之上,張懷瓘【書斷】更以"神品"冠之。鍾繇【賀捷表】實為楷法肇始,觀其"獲"字波磔猶存隸意,恰如羊欣所言"八分楷法",此乃文字演變之活化石。張芝【冠軍帖】使轉縱橫,創"一筆書"之妙,實開後世狂草先河。二賢之價值,非獨技藝超群,更在書體嬗變中承前啟後。

【析二王藝術得失】
右軍【蘭亭】"之"字廿態,誠如孫過庭所言"窮變態於毫端"。然較之鐘繇【薦季直表】之渾穆,確見古質今妍之變。大令【鴨頭丸帖】雖得家法,然細究其使轉處,終不及獻之【十二月帖】氣脈貫通。米芾【書史】評【丙舍帖】"右軍真跡,筆法精妙",然與鍾書相較,終少一分篆籀之氣。

【風格流變之要義】
四賢之異,實為書法自覺進程之縮影。鍾繇"銘石書"尚存官制莊嚴,張芝"匆匆不暇草書"見士人雅趣。至右軍創"新體",始完成從實用書寫到藝術表現的飛躍。趙壹【非草書】所譏"十日一筆,月數丸墨"現象,恰證東漢末書法已趨藝術獨立,此乃理解四賢差異之關鍵。

【品鑑方法論】
今人觀【賀捷表】,當注意橫畫之"蠶頭"猶存,豎筆之"懸針"初現。【丙舍帖】"頓首"二字,可窺右軍化鍾繇方勁為圓融之跡。建議學者以【書譜】"察之者尚精,擬之者貴似"為則,比較四賢同字異構(如"不""足"等字),方能體會"古質今妍"之真諦。

結語:四賢如四時,各成其美。鍾張如商周鼎彝,自有不可企及處;二王似晉唐法書,終成千古範式。學者當師其心而非跡,得魚忘筌,斯為善學。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