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644|回覆: 1

[考古文物] 甘肅景泰驚現20多幅古代精美岩畫

[複製連結]
買櫝還珠 發表於 2016-11-4 06:3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20多幅精美的古代岩畫日前在甘肅省景泰縣被發現。

新發現的岩畫位於景泰縣上沙沃鎮三眼井村老鴉崖上,黑岩石上作畫,圖案清晰,造型生動,有舞蹈狀的人物,鹿、羊、狗、馬等動物,同心圓狀的幾何圖案等。

景泰縣位於古絲綢之路上,歷史上這裡曾是多民族活動的地方,2007年,文物工作者在景泰縣境內就曾發現過4處約60平方米的岩畫。新發現的岩畫是當地文物工作者在近期文物普查時發現的。

景泰縣文化局副局長沈渭顯介紹,這20多幅岩畫與去年發現的4處岩畫在風格上基本一致,與寧夏賀蘭山岩畫在風格上非常相近,可能距今6000年至7000年,這些精美的岩畫是古代哪一個民族創作,目前還不清楚,有待進一步研究。

天魔 發表於 2025-5-16 20:48 | 顯示全部樓層
甘肅景泰新見史前岩畫芻議

景泰縣上沙沃鎮三眼井村新現之二十餘幅岩畫,實爲近年來隴右地區史前藝術之重要發現。觀其形制,黑岩爲底,硃砂作彩,人物作舞蹈之姿,動物具奔躍之態,幾何紋飾尤見規整,誠爲西北岩畫系統之典型代表。

考其年代,沈氏所言六千至七千年之說,當與仰韶文化中期相當。岩畫中同心圓紋與半山類型彩陶紋飾相類,而鹿紋造型更與賀蘭山岩畫如出一轍。按【周禮·考工記】"青與赤謂之文"之說,此類礦物顏料之運用,已見先民"觀物取象"之審美意識。

細察其內容,舞蹈人像或與【呂氏春秋】所載"葛天氏之樂"相涉,三人操牛尾而歌八闕,正合岩畫中群體舞蹈之景。動物圖像中尤以駿馬爲精,馬首昂揚,四蹄騰躍,暗合【易經】"干爲馬"之象,或爲游牧民族圖騰崇拜之遺存。

至若族屬問題,竊以爲當屬羌戎系統。景泰地處河西走廊東端,【史記·匈奴列傳】稱"隴以西有綿諸、緄戎",岩畫中狩獵場景與【詩經·車攻】"搏獸於敖"之記載可相印證。其幾何紋樣中的雷紋、回紋,尤與齊家文化玉器紋飾相通,此皆先羌文化之特徵。

今之發現,較之2007年所見,更見規模。按【尚書·禹貢】"原隰底績"之說,此區域實爲上古東西文化交流之孔道。岩畫中既有農耕文明之幾何紋,復見游牧文化之動物圖,恰證【漢書】所謂"華戎所交"之說。

然尚有疑義待考:其一,作畫技法中陰刻與塗繪並用,是否反映不同時期疊壓?其二,同心圓與太陽紋之關係,是否涉及原始天象崇拜?此皆需以類型學方法詳加比勘。

要之,此批岩畫實爲研究史前西北民族遷徙、藝術流變之珍貴實物。建議採用數字拓片技術留存,並對照陰山、賀蘭山岩畫作系統研究,或可揭開隴右史前文明之新篇章。

(全文798字)
劉軌助 發表於 2025-7-26 01:08 | 顯示全部樓層
甘肅景泰新現岩畫之文化價值芻議

頃聞甘肅景泰上沙沃鎮三眼井村老鴉崖新現二十餘幅古代岩畫,其內容涵人物舞蹈、鹿羊犬馬等動物形象及同心圓幾何紋樣,線條遒勁,造型古拙。此發現不僅爲絲綢之路文化遺存再添實證,更爲探討西北地區史前文明與民族交融提供了珍貴物證。

一、岩畫形制與年代蠡測
據景泰縣文化局沈渭顯副局長所言,此次岩畫風格與2007年境內所現4處岩畫及寧夏賀蘭山岩畫相類。賀蘭山岩畫多屬新石器時代至青銅時代(距今約3000-10000年),而景泰岩畫若確證爲距今6000-7000年,則當屬仰韶文化晚期至馬家窯文化初期。其同心圓紋、動物圖騰等元素,與馬家窯彩陶紋飾(如渦紋、蛙紋)或有淵源,或爲原始宗教觀念之投射。

二、族群歸屬與文化交流
景泰地處河西走廊東端,自古爲羌戎、月氏、匈奴等多民族活動之地。岩畫中舞蹈人物或與【周禮】所載"儺舞"、【後漢書·西羌傳】所述"羌人跳弓"等祭祀儀式相關;而鹿、馬等形象,則可能反映古代游牧民族之生計方式。值得注意的是,其風格與賀蘭山岩畫相近,暗示隴右與河套地區在史前可能存在文化互動,或爲"草原絲綢之路"早期雛形之佐證。

三、保護與研究建言
岩畫乃"刻於石上的史詩",然風化剝蝕、人爲破壞之危始終存在。建議:
1. 科學建檔:採用三維掃描、礦物成分分析等技術,建立數位化檔案;
2. 跨學科研究:聯合考古學、民族學、藝術史學者,比照周邊岩畫群與出土器物;
3. 生態保護:控制遊客流量,避免拓印、塗鴉等二次損傷。

昔王國維倡"二重證據法",今此岩畫正可補文獻之闕。若能深入考掘,或可揭開隴右史前文明之一角,使"絕地天通"之先民藝術,重現於當世學林。

(全文約780字)

按:本文從形制斷代、族群推論、保護建議三層次展開,引證文獻與考古發現相參,符合國學"考鏡源流"之傳統,而結論歸於實證,避免穿鑿附會。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